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15.doc_第1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15.doc_第2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15.doc_第3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15.doc_第4页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1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1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谈中国诗钱钟书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1从全文看,“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是什么?作者整体上是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6分)2第自然段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3从文中看,第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内含是什么?(4分)4请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一话语的理解与启示。(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世界上最早出现律师行当的地方或许是中国。据吕氏春秋一书说,春秋早期,郑国就有个叫邓析的人,专门帮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条裤子作为报酬,教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委托人想打赢官司他就有办法让他赢,想让人罪名成立他也有办法使人身败名裂。弄得郑国“是非无度”,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于是就把邓析杀了。中国律师出现虽早,可是被禁止的时间也早。儒家以为争讼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邓析这样教导人们如何去打官司,为蝇头小利争论不休,是毒化人们的善良天性,必须要予以严惩。后世的统治者继续着这一思路,把这一行当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立法严禁。秦汉律严格规定,凡是诉讼活动都必须当事人自行进行诉讼活动,不得有代理人代为办理。除了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为出庭应诉,其他人一律都要亲自出庭。除了直接替人诉讼外,向人传授诉讼的知识更被视为大罪,南宋绍兴十三年敕规定: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辞讼文书者,处杖一百。并允许告发。再犯者,不得因大赦减免刑罚,一律要“邻州编管”。从学者,各处杖八十。明清律撰写“构讼之书”者,要比照“淫词小说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为人写作诉状没有增减情节,真实反映事实的,才是被允许的。尽管法律如此严禁,可是民间诉讼活动总是需要有人帮助,所以这一行当还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过是把这个行当变成了一种“地下行业”而已。在民间从事诉讼指导的讼师,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尽力为委托人服务,“受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法律诉讼知识,颇有点近代律师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为“讼棍”。不过就总体上来说,讼师的素质确实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由于讼师的名声太臭,到了近代,为了引进西方的法律,在翻译西文中lawyer一词,学者们还是动了脑筋的。日本当初引进西方法律时,把律师翻译为“代言人”,后来又改为“辩护士”。这个译法没有被中国的学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师”这个词。成书于1879年的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接受。民国成立后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师法律,这样在历史上第一个开业律师被杀两千五百多年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的律师。 (摘自豸的投影,上海三联书店)5下列有关“律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邓析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专业“律师”。b律师是替人们进行诉讼活动的,古代把从事诉讼活动的人称之为“讼师”, 或者叫做“讼棍”。c“律师”一词是由西文lawyer一词翻译而来的,翻译时故意避开了“讼师”这个恶名称。d薛福成筹洋刍议最早采用“律师”一词,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使用。6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原因的一项是( )a邓析这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从事诉讼活动的人,为了获得报酬混淆是非,弄得郑国“是非无度”。b由于受儒家的影响,后世的统治者认为争讼只是为了为蝇头小利,毒化了人们的善良天性。c讼师的行业是一种“地下行业”,我国古代法律上严令禁止专业性的“讼师”的存在。d讼师的素质总体上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律虽然规定可以让家人为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代为出庭应诉,但不允许专业讼师代理应诉。b明清律虽规定严禁写“构讼之书”,但允许替人写真实反映事实的诉状,说明此时已经允许讼师公开存在。c古代民间不少讼师不能一概认定为“讼棍”,他们为了生活,“受人钱财,与人消灾”,帮助不少需要帮助的人。d讼师这个行业在我国古代的漫长时期都戴着恶名,到了近代才为其正名,成为一种正式的行业而存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前人把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历史地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确乎有它的特色。大约从唐代统一到唐玄宗即位以前的九十几年,是初唐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南朝纤巧秾丽的诗风还在影响着诗坛,但已由华靡浮艳渐趋于凝练清新;而更突出的就是由于七言诗技巧的纯熟所带来的形式上的解放,篇幅较长的乐府歌行大量涌现出来了。另外,五七言八句的律诗也在这一阶段里正式完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五律,正体现了技巧的洗练纯熟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协调统一。稍后一点,到了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手里,不但五律写得情文并茂,七律也极尽清丽工整之能事了。到了盛唐,社会的急剧发展也给诗歌带来了蓬勃的气象。在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多得不胜枚举,诗歌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五七言律诗的创作固然有更高的成就,但运用得最普遍的诗歌形式还要推七古和绝句。在这一时期的诗歌里所表现的基本倾向是这样:思想是乐观健康的,感情是奔放昂扬、无拘无碍的,情调是爽朗明快、新鲜活泼的,语言是清新流畅、深入浅出的;即使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或倾吐人世间的不平,也显得那么波澜壮阔,敢怒敢言,并且带有豪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解放要求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气象”。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出现在盛唐。此外,还有酷爱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这一派在中唐时有韦应物和柳宗元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的李颀、高适、岑参(这一派在中唐时有李益为代表),以绝句擅胜场的王昌龄、王之涣真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中唐时候,社会动乱不已,民生也日趋凋敝,因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张籍、元稹、白居易等一时并起。他们用浅显简括的语言写出了人民内心的怨抑不平,一直为后世广大人民所爱好。而稍前于张籍、元、白的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在当时虽享有盛名,到今天看来,却不免显得平淡了。与元、白同时,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的一派诗人一他们是孟郊、李贺、卢仝、贾岛等,而以韩愈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从太和以后至唐亡,诗歌又重新走上绮靡藻绘的途径,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正如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虽只有一刹那间的残辉,但紫雾红霞,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凄艳的印象。而唐代诗歌就在这种美丽而无力的风格下结束了它辉煌的生命。(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8简要概括唐代诗歌四个阶段的风格特点。(4分)9文中把晚唐诗歌比作“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有什么作用?(3分)10影响唐代诗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11文章两处画横线的括号里的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唐阶段论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6分)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 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13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4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4分)15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16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17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参考答案1从文本看,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是:早熟;富于暗示(怀孕的静默);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方诗歌共通。作者是通过中西方诗歌的比较得出这个相对完美的“中国诗的一般印象”的。2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中国抒情诗篇幅短小的特点。“闪电战”喻中国诗读得快(因为短)。“樱桃核”则状其短小。(4分,每点2分。)3外国诗(西洋诗)笔力雄厚,沉重;而中国诗笔轻淡,词气安和。(4分,每点2分)4这句话从现实的生活例子设喻,说明中西诗在本质上具有暗合(相通)的特点。在加强中国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研究,把外国文化中有用的积极的元素融合到中国文化里来,在比较中丰富我们的文化宝库,从而更深刻的领会中国与外国文化,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作出我们的积极贡献。(围绕“暗合”来论述便可)【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一概念,结合第二段以及第六段的“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理解,方法四对比,前者4分,后者2分2第自然段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先回答比喻,再结合文章中的句子分析,最后回答情感。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注意关键词“蛛丝网”“钢丝网”的对比,可知“沉重”“ 轻淡”的不同。4首先理解“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的含义,再“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谈出启示,8分,前者3分,后者5分5d6c7b【解析】5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6c项是“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具体体现,而不是其原因7在民国之前,讼师都作为一种“地下行业”而存在8初唐:趋于凝练清新。盛唐:气象蓬勃。中唐:浅近平淡与生硬艰涩并存。晚唐:绮靡藻绘。(4分。每点1分)9表现晚唐诗歌美丽而无力的风格(2分),使议论生动形象(1分)。10南朝遗风,社会的发展,诗歌技巧的不断成熟,诗人的努力。(4分。每点1分)11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李益的边塞风光诗不能体现中唐诗歌或浅近平淡或生硬艰涩的特色,因此不在中唐阶段叙述;在盛唐阶段用括号补充论及,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风光诗对中唐诗歌的影响,也使读者对中唐诗歌有比较全面的理解。(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8概括唐代诗歌四个阶段的风格特点要抓住关键句:“但已由华靡浮艳渐趋于凝练清新”“ 社会的急剧发展也给诗歌带来了蓬勃的气象”“ 用浅显简括的语言写出了人民内心的怨抑不平,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的一派诗人”“ 诗歌又重新走上绮靡藻绘的途径”,盛唐风格特点答案中与其风格相近、较吻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