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 3.13.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 3.13.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 3.13.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 3.13.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班别 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学习目标】1、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难点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重点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难点【学习过程】20世纪20年代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r型1. 实验材料: 2. 实验过程: 无毒r型活细菌小鼠,结果小鼠 。 有毒s型活细菌小鼠,小鼠 ,并分离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 。无毒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细菌小鼠,小鼠 。并分离出 。 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思考:如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你觉得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只有加入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纯度越 , 转化就越有效。能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dna。思考: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 【同步训练】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c、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d、用s型活细菌的dna培养r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实验过程:标记大肠杆菌 标记t2噬菌体 已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3、结果及分析: 蛋白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 (有/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 35s在噬菌体内仅存在 。dna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 (有/没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 32p 在噬菌体内仅存在 。进一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子代含32p标记,不含35sb标记【分析】噬菌体的 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内部,噬菌体的 进入了大肠杆菌内部。4、结论: 是遗传物质。【思考讨论】 用35s, 32p分别标记什么?为什么这么标记?用35s标记 , 32p标记 。由于仅 分子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 中。能不能用14c和15n分别标记蛋白质和核酸?为什么? 搅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上清液中的是什么,沉淀物中的是什么?搅拌的目的是使 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 ,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为何也含有少量放射性?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 ,经离心后分布于 ,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 ,经离心后分布于 ,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种为何也具有一定量放射性?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 ,但可能 ,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随细菌离心到 ,沉淀物中具有一定量放射性。知识点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于烟草花叶病毒等病毒来说, 是它们的遗传物质。【总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因此说 。【当堂检测】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31p两种元素)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有32p b. 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只有32p c. 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有32p 和31p d. 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有32p 和31p3.若用dna酶处理s型肺炎双球菌,再使其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是( ) a.小鼠不死亡 b.小鼠死亡 c.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菌 d.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菌的dna【课后作业】 a组题 1、完成书本p46 2、三维设计p41-42(第1-5题)b组题 三维设计p40-41 例1、2及其拓展 c组题 三维设计p41“实验探究”、 p42 第6题 3.2 dna分子的结构【学习目标】、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重点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学习过程】知识点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模型名称: 模型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1) dna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2)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表明dna分子呈 结构。(3) 查哥夫测定dna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atgc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p代表 p 代表 名称: 代表 在dna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a、g、c、t),因此,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它们的名称是:atgc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模型构建3:dna双链(平面结构)atgcatgc11是: 2是: 2知识点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tc)(ac)/(tg)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规律四: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g)/(tc)与另一条链的此比值互为倒数。【课堂精练】1、dna分子结构中没有的物质是 ( ) a腺嘌呤 b磷酸 c核糖 d胞嘧啶2、(双选)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g与c的配对原则d、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3、某双链dna分子中,g的含量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0%,则t的含量占( ) a、50% b、40% c、30% d、20%4、某双链分子中,占全部碱基的,在其中的一条链中占该链碱基的,另一条链中的含量为( ) . .5、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 a2和1 b. 0.5和0.5 c0.5和1 d1和16、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嘧啶碱基含量为61%,嘌呤碱基含量为39%,该生物肯定不会是( ) a噬菌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青霉菌 d大肠杆菌7、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占30%,t占20%,则双链中c+t占( )a50% b20%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