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 3.1.1《六国论》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 3.1.1《六国论》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 3.1.1《六国论》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doc_第3页
高中语文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 3.1.1《六国论》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doc_第4页
高中语文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 3.1.1《六国论》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同步测试题一 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d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率赂秦耶 率:全部 思厥先祖父 厥:代词,其 暴霜露,斩荆棘 暴:bao 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烦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始速祸焉 速:很快 洎牧以谗诛 洎:ji 等到 当与秦相较 当:应当 或未易量 易:轻易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侵略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 b c d 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此言得之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c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二 填空题: 5.分别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_今义_ 思厥先祖父 古义:_今义_ 至于颠覆 古义:_今义_ 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_今义_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_今义_ 6.中国文学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称的现象,如“三曹”是指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三苏”是指 _、_、_;“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7-10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7. 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以攻取之外 b。与战胜而得者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与战败而亡者 c犹抱薪救火 d。然后得一夕安寝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8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我知种树而已,理, 非吾业也 9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10.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四阅读下面一段苏洵的心术,完成11-14题。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1.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发动 知势则不沮 沮:沮丧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支撑 b不足以辱吾技也 辱:玷污 吾蔽而置之 蔽:隐藏 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阴险 c此用长短之术也 术:本领 使之无所顾 顾:回头 知此者,可以将矣 将:出发 d乌获不敢逼 逼:靠近 冠胄衣甲 衣:衣服 据兵而寝 兵:武器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固不在战矣 b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 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14.下列各个句字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 b c d 【创新试题】 五阅读下面一段苏辙的六国论,完成15-16题: 六 国 论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犹,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5.比较苏洵、苏辙六国论两文的异同点,填写下表: 篇名 项目 苏洵六国论 苏辙 六国论 观点 同 异 结构 同 异 写法 同 异 16.试以六国新论为题,从人才的利用和革新变法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阐述新的观点。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宋仁宗年号) 2.b 3.c(使动用法) 4.b 5. 古义:那实际上, 今义:副词,承上文转折 古义:泛指组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另起话题的发语词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智慧 古义:旧例, 今义:有情节的事情 6.曹操、曹植、曹丕;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b 8.b 9.a 10.d(以散文为主,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