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夷花在摇晃 不可思议 苏珊桑塔格说:最有价值的阅读是重读。苏珊桑塔格是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怀着这样一种心愿,我重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温暖人文”系列:在自己的树下、康复的家庭和宽松的纽带,以及他的口述自传,他的长篇三部曲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和别了,我的书。 大江的散文随笔同样也关注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动,但常常是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与文学经历,去迫近时代的大主题。他还常常讲到他的家庭,他的智障儿子光。一些场面和细节不断地提及,但你不会觉得重复,更无关矫情。每一次的提及,是一次个人经验的梳理。而这样的梳理,是放在不断变动的社会语境和知识脉络上的。 大江的散文随笔更洞悉,也更明澈;更宽容,也更从容不迫。 记得第一次读大江的散文,我惊异地记住了一个细节:大江的长子光出生时,脑部发育不正常。因为智障,光长到二十六岁的年纪,精神年龄还是个孩子。有一天,光给妈妈由佳里写生日贺卡每年妈妈过生日,家人都这么庆贺。光这样写: 一进入今年,过了很长时间,觉得很多非常痛苦的样子。由佳里,再忍一忍就好了。学会许多罗马字,这一天就很愉快。非常痛苦的不是妈妈,只是姥姥。我这就放心了。 这段文字,我当时呆看半天,觉得找不到一种恰切的心情来表达我的震惊。一个智障“孩子”的心,就这样奇特地攫住了你。五年后、现在,我再读这样的文字,就不单单是惊异了确切说,是现实,是与智障孩子一同生活的现实。 大江的这一系列文字,其实是他人生阶段的一次次心灵呈现。家里有个智力残疾的孩子,大江在经受了“冲击期”、“否认期”和“混乱期”的痛苦与悲叹后,作为作家,时刻在思考,自己的文学,如何与儿子的共生重叠起来。因为,“只要我还在从事着文学,自己的文学就要表现与儿子的共同生活。”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念,大江走过了光出生后的四十余年历程。在这段历程里,大江以自己的残疾儿“作为小说这种语言的模特儿”,创作了大量小说。 四十年后,七十一岁的大江对接受采访的尾崎真理子说:这一切实在不可思议尾崎真理子不禁感慨:您的小说真是不可思议,您的实际人生同样不可思议。大江先生到底是拥有特殊意志的人呀,而赋予这个特别意志之力量的人,则是光。大江接着道:真的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是频频出现在大江文章里的一个词。“不可思议”,成了他表达人生的一种方式,确切说,是他身上的一种独特气质。而赋予这气质的,还是光。 光虽智力低弱,却对音乐具有敏锐的反应。五岁时,他和父亲在森林漫步,忽然听见鸟叫声,他模仿录音带里播音员的声音说:“这是秧鸡。”这是光第一次用含义明确的语言和父亲交流。对大江来说,恐怕这是他从光身上感受到的第一个“不可思议”。 光进入小学特别班和残疾儿童学校中级班后,渐渐对鸟叫失去兴趣,但他喜欢上了音乐。他沉浸在贝多芬、肖邦、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中。他开始练习作曲。终于有一天,大江和妻子由佳里惊讶地看到光用豆芽菜般细长的音符写出来的第一首曲子大江又一次感受到了光赋予他的“不可思议”。 多年后回溯这段日子,大江怀着感恩之心写道:“如果没有音乐,光一生都无法表达,我和妻子、光的弟弟妹妹也绝对无法知道。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不能不说从音乐里发现了grace。我把这个词理解为人格的高尚、品质的美好、感恩祈祷。我聆听着光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超越俗世的自我的东西。” 光从小学特别班毕业,大江为光作的毕业曲子配了一首诗。这是他一生甚少的诗作中特别的一首: 一切都在今天结束, 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不可思议。 辛夷花在风中摇晃 毕业了,再见。 我们相逢的时候, 你能认出我吗? 我能认出你吗? 多年后,著名主持人黑柳彻子为光主持“大江光特别音乐会”,期间还有很多演奏家参加了光的作品演奏。这首毕业即是其中一首。大江因此在很多个场合表达谢意。有一次他说:“如果光不会作曲,我和家人恐怕对他藏于内心最深处的盒子里的纤细感情毫无所知我向通过这个过程,把光内心我甚至想说是灵魂深处的东西呼唤到我们共同的世界里的音乐家们深表感谢。就是说,我受到他们的生存习惯所给予的恩惠。” 这首毕业,也因此被大江读出了写作时并未意识到的更多深意。在大江看来,我们的灵魂离开肉体,也就从这个世界“毕业”。然而,并非一切化为乌有,并非等同于没有生活,而是去了某个地方。这个地方既不是基督教的天国,也不是佛教的净土,至少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地方,但肯定是与这世间不同的地方。 光成年后去了职业培训福利院工作。说是“成年”,可他一直只有小孩子的智力。大江吐露了一个细节:光每天夜晚睡了一觉后要在十二点过后起床上厕所,四十多年来,每天如此。夏天还好,可一到冬天,因为光无法将毛毯把自己包裹好,就经常引发感冒。而他的支气管又不太好,这就比较麻烦。于是大江四十多年来,每天夜晚总要工作到那个时段,他在一楼距离光的房间很近的餐厅写作,当光起床去厕所,就前去照看,把毛毯包裹好。大江称这是他一天里最后的工作。 四十多年来,每天如此,说来容易,大江坦陈二十来岁那会儿,曾觉得这是无法想象的人生难道“这就是我的永远吗?” “然而,经过四十年之后再来看这个问题,我便觉察到,每天夜晚,在那个短暂的两分钟或三分钟里,在深夜中,与光稍微说上几句话,会给我增添怎样的精力呀!把光的事情写在小说里,总能够使我面对崭新的工作,即便在每天的生活中,他也是以这种方式显现出积极因素的存在。” 这就是作为父亲的大江和作家的大江,“不可思议”的现实生活和文学生活。这不可思议,是儿子光和文学给予大江的悲怆而又坚韧的奢侈;这不可思议,照得见大江人生中明亮的忧伤,苍凉的善意,克制的温暖,乃至文学中积极的美德;这不可思议,凝结了一个残疾家庭所必然的养育、付出、接受、宽容、宽慰、激励、感激乃至更多。 大江在日本交响乐团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的“安魂曲”演奏会上,曾应邀赠诗一首: 我无法从头再活一遍, 可是我们却能够从头再活一遍。 这不可思议的对“生”和“活”的见解,恐怕也是身为“残疾儿的父亲和作家”的大江,独有的双重体验吧! 完美的真相 在以大江的视角,写了作为父亲和作家的他,如何在现实和文学中与智障儿子光“共生共存”后,再想正面写写智障孩子,探看他们不寻常的寻常人生。 可是我又自问,我对智障孩子了解多少?我懂得他们的心吗?答案是:我永远、也不可能代替智障孩子说话。我无法成为他们的代言人。那么我的“探看”,只能是隔着“距离”的走近。我希望这距离,是审美的,心灵的,还是轻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或许,对我们很多人而言,这些智力有障碍的孩子,还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应当为自己能够说话、能够自如地行动、能够拥有正常的智商和能力而心怀感恩。他们还让我们看到,与他们的纯洁、无私、耐心和爱心相比,我们的差距有多么大。 罗布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孩子。他喜欢听音乐,喜欢玩提线木偶,爱闻花香,也很爱笑。更不可思议的,他还喜欢跳舞。每当音乐响起,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找个舞伴翩翩起舞。 可是罗布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微弱。他颈椎畸形,头部和脊柱仅靠颈部的肌肉连接。他无法咀嚼,不能独立进食,总是流口水。他还患有严重的癫痫,经常患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大江光也有癫痫,每次发作,总是“身心疲惫”,想来照顾他的家人也是一样的吧! 疾病导致了罗布严重的智障,只能发出有限的几个声音。可是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双眼几近失明、不能正常行走的孩子翩翩起舞吗?音乐起来的时候,小小的罗布就像一朵微风拂动的富士菊 罗布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他活了29年7个月零10天。和大江光一样,他也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罗布这个残疾的孩子,我们可能会轻易地把生个健康的宝宝当作理所当然的事。罗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感恩。生活中原本有那么多的快乐,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罢了。”罗布母亲罗伯塔班迪,有一天提起笔来,写下了残疾男孩罗布的故事黑暗中的舞者。 把自己孩子的残疾写下来是需要勇气的。大江健三郎和罗伯塔班迪,他们在这层意义上,灵魂相通。大江在一篇名为同情的散文中写道:“坦率地把这些写出来,需要勇气一种近似悲哀的勇气。家里人,尤其是我,有时候实在按捺不住对残疾儿子的火气”是呵,每一个残疾家庭,在接受残疾孩子这个事实的同时,必定还得领受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各种挑战。 大江和罗伯塔班迪,不止把自己孩子的故事写下了,而且还都接受了电视采访和一些学校邀请的演讲。罗布的节目叫罗布应该怎么办。罗伯塔说,制作这个节目的初衷,是鼓励残疾儿父母更多地了解如何抚养自己的孩子,而她之所以接受一些演讲,是愿意向人们分享罗布的生命。 我在罗伯塔的书里看到了不少罗布微笑着的照片。被拥在妈妈怀里、躺在地板上、阳光下的花园里、手持富士菊闻着花香、和可爱的猫咪一起罗布在奇迹般的长大,面对镜头的他笑容灿烂,惹人怜爱。他真像手中的那枝富士菊。 罗布喜欢音乐,还会即兴弹钢琴之前不曾有人教过他,这让罗伯塔百般惊喜!罗布开心时,琴声轻柔婉转;烦躁时,琴声怒吼轰鸣。罗布对音乐的领受能力超强,还会自创“音乐”。他不识字,却能准确拿出装在唱片盒套里的唱片放到唱机上。 大江光也热爱音乐。他从喜欢鸟叫声到开始作曲,音乐带给他快乐,也成了他生活的中心。如果没有音乐,这个“如果”,简直无可想象!除了睡觉,光几乎就在音乐中度过。在他学会以音符记述自己内心的音乐后,只要一支笔、一张五线谱纸,就可以安静地创作半天了。有一天,光和父亲去北海道录音。坐在旭川与富良野之间高原的广袤玉米地里聊天,大江问光:“你今后,将来,想做什么?(沉默)是继续搞音乐吧?”光半天没有回答,最后这样说:“纸还剩下几张?”光说的纸就是他作曲子的五线谱。 又有一次,母亲由佳里看到儿子光对着五线谱,铅笔却指向空中,苦苦思索的样子,就对他讲:“这么难的话,今天就不要写了,休息一会儿,好吗?”可是光对母亲的话无法理解,他反问道:“为什么?”大江从此明白,光对着五线谱深思,正表明这是他最充实的时候,“他学会通过音乐思考,通过音乐深思熟虑。” 出生在中国武汉的舟舟,也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弱智孩子,人们称他“不识乐谱的指挥大师”。平时憨厚木讷的舟舟,只要音乐声一起,就像换了个人,手臂起落,神采飞扬。有一年春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答谢在北京的各国驻华使节和国际友人举办一场新春艺术晚会。舟舟指挥一个国家级交响乐团演奏交响乐作为压轴节目。当舟舟潇洒地收住指挥棒,乐曲戛然而止的刹那,剧场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舞台上拥抱舟舟时叹喟:“一切生命都是伟大的!” 大江光、罗布和舟舟,三个热爱音乐的“孩子”,一个长成了作曲家,一个是“潇洒的指挥大师”,倘若罗布的生命不是夏花般短暂,可能今天就多了一位不凡的钢琴家。 上帝是如此的公平,他在关了你一扇窗后,又为你打开了一扇门。像大江光、罗布、舟舟这般弱智又对音乐敏感的孩子,肯定有不少。疾病让他们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说话、行走、看世界,但是疾病却不能阻碍他们追求内心深处爱和光明的力量。就像双眼几近失明的罗布,黑暗中也能舞出生命的华彩与爱的光芒。 大江和罗伯塔班迪,他们以细腻之笔、感恩之心、温暖之爱,赋予了这些智障孩子真正的生命。罗伯塔说:“罗布教会了我们,哪怕是得到最微小的祝福也要懂得感恩,他让我们懂得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爱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大江在听了儿子光的音乐cd后“明白了自己似乎无谓的人生工作的含义”“就是说:不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甜品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 角膜再生微环境调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健康管理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化工仪表维修工业务理论知识题库与答案
- 远程实时指导-洞察及研究
- 西藏养护工程管理办法
- bt项目公司管理办法
- 电气师属地管理办法
- 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 打款协议书范本(2024版)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简易呼吸器使用的评分标准
- 电脑耗材实施方案、供货方案、售后服务方案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Unit 2 Section A讲解
- 急性混合型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查房
- 公路养护实操培训
- 钻井队安全培训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小讲课
- 主管岗位培训计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