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吴茂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吴茂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吴茂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吴茂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第二教时教学设计作者单位:赣榆县城头镇王青墩小学 姓名:吴茂达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P43-46三顾茅庐二、设计思路:本文叙写了刘备三顾茅庐,侧重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质,也体现了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胸中早有应付之策的雄才大略。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探究、去发现,学习的主动权一直在学生手里,我只做一个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步骤去做,而是在复习导入后,直接以过渡语“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着,所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会怎么做呢?”把学生引导到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充分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读后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的重点词句如:“还有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地、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说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学生都能围绕“刘备尊重人才、敬重诸葛亮”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我再通过过渡语“刘备如此地礼贤下士,那么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又是怎样地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让学生说说张飞的性格,然后问学生“既然张飞那么鲁莽无礼,作者为什么还要些他呢,不写可以吗?”学生很自然就想到写张飞是为了衬托刘备的礼贤下士。在分析课文最后一个比喻句时,我通过“你觉得用鱼儿和水来形容刘备和诸葛亮合适吗?我课前让大家收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请你结合你收集到的故事说一说。”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推选代表结合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故事进行讲述。课堂教学的效果非常好。三、教学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四、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五、教学难点: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六、教学准备:1、课文片段的投影片;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 (学生齐读课题)2、谁能概括一下三顾茅庐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相机板书:三顾茅庐刘备 诸葛亮3、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投影出示:填空: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1)指名填空。(2)你通过所填地词语能体会出什么呢?指名说。(刘备求贤若渴,非常的虔诚)板书:求贤若渴(3)你能读出刘备的诚意吗?指名读,齐读。二、讲授新课过渡: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着,所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会怎么做呢?请读读这段话:1、投影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再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1)从刘备的言谈举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如:“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地、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2)指名学生说。(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刘备对诸葛亮地敬重吗?2、刘备如此地礼贤下士,那么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又是怎样地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张飞吗?(粗暴、鲁莽、粗鲁、蛮横等)(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说。投影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4)谁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读得最像张飞。(5)师问:既然张飞那么鲁莽无礼,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他呢?可不可以不写?(不行,因为写张飞鲁莽无礼是为了衬托刘备礼贤下士,尊重人才)(6)张飞对诸葛亮如此无礼,他心里会怎样想呢?(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哪里值得我们这样大动干戈呀?刘备大哥总是小题大做)3、你认为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去做呢?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说你的理由。(1)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2)教师补充介绍“隆中决策”(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板书:雄才大略4、诸葛亮虽然是雄才大略,但是他到底愿不愿意出山辅助刘备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一下。(1)指名说。教师鼓励。(2)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第三自然段。指名学生分析比喻句: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比喻句是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师:再仔细品味一下这个比喻句,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诸葛亮号“卧龙”,这个比喻句看上去是把山冈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其实是暗示诸葛亮正在等待时机出去干一番大事业。)指导朗读。(3)说话练习(投影出示)用“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一个地方的景色。5、那么,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出山呢?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诸葛亮出山了,刘备和他同桌吃饭、同榻睡觉,待他亲如兄弟,情同手足)(1)指名分析比喻句: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板书:鱼儿、水(2)合作探究:你觉得用鱼儿和水来形容刘备和诸葛亮合适吗?我课前让大家收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请你结合你收集到的故事说一说。(学生讲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等)(3)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就很难成就大业,称霸一方。所以把刘备和诸葛亮比作鱼儿和水是很恰当的。三、总结课文投影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学生自由读三个比喻句。(2)师:课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其实就是就是整篇课文的缩影,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也正在等待时机出山,成就一番大业;刘备见到诸葛亮后,听了他的一席话茅塞顿开,见识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称霸一方,使刘备如鱼得水。四、课堂作业(自由、自愿选择)普通习题一、照样子,填词。例:(辅助)大业()机会()形势()时机()策略二、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1、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提高习题一、先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仿照例句写句子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 ),好像一条( )的卧龙。 好像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 )得到( )一样啊! 像一样二、拓展: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粗中有细蒋干盗书一言不发张飞使计谋计上心来诸葛亮皱眉头 上了大当五、课外作业继续收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开一个“诸葛亮专题故事会”板书设计:三顾茅庐刘备 :求贤若渴 诸葛亮:雄才大略得到鱼儿 水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对语言文字要有准确的感受和领悟,必须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之中,这样才能主动地以审美的态度感知与把握对象,所以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探究、去发现,学习的主动权应该放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步骤去做,而是在复习导入后,直接以过渡语“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着,所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会怎么做呢?”把学生引导到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充分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读后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的重点词句如:“还有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地、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说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学生都能围绕“刘备尊重人才、敬重诸葛亮”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我再通过过渡语“刘备如此地礼贤下士,那么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又是怎样地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让学生说说张飞的性格,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