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校测试(学生版)一、选择题。(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读图,回答1-2题。1.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距海近,降水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a . b. c. d.2.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3.(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该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四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2)福建沿海岛屿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b台湾海峡对风力的加速作用c海面平坦,对风力削弱少 d距冬季风源地近4.【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图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c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2012北京市西城区5月质检)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践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5-6题。5.资源诅咒高危区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6.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a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b青海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建立完整工业体系c广东省将钢铁工业向贵州省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2012苏北四市调研)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7-8题。7.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长江的“黄金水道”条件 劳动力价格较低 土地价格较低 经济基础雄厚a b c d8.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a b c d(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9-10题。9.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10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12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2012南京模拟)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4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d都有丰富的水源(2012辽宁大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该省区可能为()a辽宁 b江苏 c台湾 d海南16该省区一些山坡被过度垦殖,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坡地地下水位升高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缓 d冬季河流径流量增大(2012湖北武汉模拟)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读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及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表,回答17-18题。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表制造业部门1990年2003年上海市浙江省上海市浙江省烟草3.571.035.955.38家具3.117.845.7211.9皮革6.316.172.5924.28文体用品25.513.549.7215.67普通机械9.361.7610.9914.86电子通讯11.540.7210.894.1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在t1时开始输出产品b在t3时,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c甲地区在t1时和乙地区在t3时该产业的输出额是相同的dt3到t4期间,该产业可能向其他地区转移18根据表格,关于19902003年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的家具企业规模一直小于浙江b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趋势c浙江省一直输出表中制造业的产品d上海的产业均有向浙江转移的趋势(2012江苏南京模拟)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它包括1条主干线、1条支干线和3条支线,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随着一期工程的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下表为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19-20题。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年份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7870.722.73.23.4200066.124.62.56.8200769.420.03.47.219.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20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2012广东韶关二模)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21-22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2 0004 00090%长江流域3 3509.71%90.29%21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22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2012北京东城二模)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级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23-24题。23.表中()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2个省级区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24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城市群规模较大矿产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好政策引导 科技水平高a bc d(2012江苏盐城二模)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25-26题。山东省fdi分异图25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a全省差异不大 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26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a钢铁工业 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 d海产品加工(广东高州2013届高三模拟)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回答27-28题。27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28该类企业的转移将()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29.(2013届甘肃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30.(江苏省泰州二中2013届高三期期中考试)该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b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综合题。1.(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与当地时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独立,成为非洲第55个、全球第193个国家。由于长期战乱,基础设施缺乏,人民普遍贫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国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较大,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农林渔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材料二:南苏丹共和国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1)从半球中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南苏丹的位置特征。(4分)(2)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0分)2.(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10分)图甲图乙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表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1)据图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4分)(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哪些不利影响?(3分)4.【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材料三:上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3分)(3)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分) 5.【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四(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8.(2012广东惠州模拟)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在2010年8月26日迎来了30周岁生日。3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30年后,这里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占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2:深圳市行政地图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1)能正确描述深圳30年前区域特征的是()a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b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c区域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3)试分析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4)下表为深圳和厦门的经济比较,试用区域发展阶段的知识来解释深圳成为“特区经济领跑者”的原因。宏观经济比较gdp(单位:亿元)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厦门5567601 0301 3881 616深圳1 90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