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兰兰德育案例 (2).doc_第1页
姜兰兰德育案例 (2).doc_第2页
姜兰兰德育案例 (2).doc_第3页
姜兰兰德育案例 (2).doc_第4页
姜兰兰德育案例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 一个顽童的转变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重要的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不歧视、不放弃,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赋予这些孩子多些关爱与呵护,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教育不是呵斥,不是敷衍,不是放纵,应该是等待,是呵护,是感化。【个案描述】吴向富,男,12岁,六1班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不仅自己不学习,最拿手的就是捣乱,骚扰周围同学,通过踢、打、辱骂周围同学达到目的。班级所有孩子都讨厌他,每次我一进教室,同学们就开始报告:吴向富骂人;吴向富吐唾沫吐人身上;吴向富甩墨水甩我身上;他还用钢笔偷偷在人家背后写字;吴向富弄垃圾扔在我的位子上好像所有同学都商量好了跟他过不去似的,我的头嗡的一下子,火蹭蹭的上来了,一顿雷霆般的呵斥,感觉我就是大耳朵图图口中那个头顶会冒火的“妈妈”。一顿雷霆过后,班级似乎恢复了平静,可是以后的日子依旧上演着同一个剧本,依旧是告状呵斥再告状再呵斥这个孩子没有任何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似乎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每节语文课之前他都得当一回主角儿。【自我反思】慢慢的我开始反思我的工作,反思我的处理方式,反思我的态度,我的语言“感觉胜于行为;行为胜于说教;说教胜于打骂。”读到这句话,我脑子里出现了班级里上演的这一幕幕“剧本”,读了这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在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为何不能用无声的爱意去教育学生?【个案分析】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观察这个孩子,课间,同学们都不理他,没人和他玩,女同学玩游戏他捣乱,男同学不理他,他就用暴力来解决,最令人接受不了的是他出口成脏,骂人的脏话不堪入耳,这些举动都是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但是骂人、打人是不是跟家庭环境也有一定的联系呢?于是,我就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从孩子开始“惹事”起,只要周围的同学回家向他的父母报告了他在学校的种种“劣迹”,他的父亲就打骂他,由于父母都没有文化,忙于赚钱,本来就起早贪黑,辛苦劳累,再听到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甚至还有家长找上门,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父亲就是一顿毒打,母亲则是在一旁谩骂,父母这种不顾孩子心理感受的做法,久而久之,他就有了逆反心理,在学校喜欢和老师同学对着干,由于受到同学的冷落、嘲笑,更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方法来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我意识到,要想教育好对于这个属于“难于管教”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看来对于吴向富来说,干坏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幸福感吧。【教育策略】1、动之以情,点燃自信之火一次班级黑板报换版面,得重新打格子,所有的同学都认真写作业,只有吴向富在“左右摇摆”,放在平时又得训他了,可是今天我和风细雨的说:“吴向富,你现在动作挺麻利的啊,作业完成啦?来过来帮帮我,我这格子打的老是歪。”他半信半疑,用惊恐的眼神翻着眼白,歪着头,像是要躲避我的训斥,我微笑着,一把拢过他偏出去的头,“愣着干嘛,快点啊你!”他好像感受到了我的真诚,扶着尺子,认真的帮我打线。就这样,四个板块的线都打好了,我走到讲台前,说:“哎,同学们,看,吴向富要是认真做起事来,可真是有模有样,你们看,格子打的整齐又均匀啊。”所有同学都回过头看着板报上整齐划一的线,都没说什么,我知道,同学们还是不太能接受他,毕竟他“前科”累累啊,谁没被他欺负过。接着我说,“以后打线这活就是你的了啊,你的线打不好,我就不写字啊,我看你能干好。”他只嗯了一声,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就这样,他加入到了出板报的行列,每次他的格子都打的整齐均匀,同学们似乎也都默认了他的“能力”,这段时间,班级里的诉状似乎也少了不少。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心灵一次课间,同学们都玩得很高兴,突然,几个同学匆忙来报,老师,吴向富打人了,你快去看看吧,被三年级老师硬拉拉开了,我赶到教室,“打架的同学站起来,”只见两个同学缓缓起立,吴向富在其中, “怎么回事?”我话音刚落,教室里七嘴八舌,“就吴向富打人,”“吴向富欺负人!”我知道这都是在“报仇”呢,无论怪谁矛头一致指向吴向富,我想:哎,前面的工作又泡汤了!可是这次看到的吴向富和以前惹事被指责完全不同,低着头一个劲的抹眼泪,我想,看来有隐情。 “同学们,打架对吗?我认为这两个同学都有错,只有真正看见他们两个怎么打起来的才有权利说话,你们说呢?我知道吴向富是有不对的地方,可是这次是不是给吴向富一个申辩的机会,我看这段时间以来,他也为班级做了不少贡献,你们觉得呢?”吴向富哭的更伤心了,但是两个孩子都不说话,后来班级里看到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说了,“是王怀通先骂了吴向富一句,然后两个人就打起来了”“那你们觉得,这件事谁对谁错啊,还是两个人都有错啊?”就这样,班级里的孩子们,就开始了公正公平的批斗,你一言我一语,但不再是集体批斗吴向富的局面了,就这样孩子们开始健康的,不恶意中伤那个让他们讨厌的吴向富了,渐渐的,孩子们不再那么排斥吴向富了,至少多了一份平心而论,公平公正。接着,我把班级划分了行政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每天的值日班长来打分,加分还是减分,都要看整个组员的表现,一个月评选一次优秀行政小组。分到吴向富小组的成员竟然没有排斥他,竟然还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像吴向富这样每次为班级板报打格子,是不是我们组也能加分”,我说:“那当然!”他们小组还欢呼了一把,此时我也看到了吴向富头埋在桌子上那羞涩的一笑。3、家校沟通,转变一个顽童吴向富在班级这可喜的转变,我抓住机会,通过电话和家长及时沟通,每次都会和他的父母详细的讲述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即使是很小的一个闪光点,我也要多说上些话语,让为人父母的他们能够真切体会到孩子转变的喜悦,我们并且约定,不允许再随意打骂孩子,要学会沟通,学会和孩子用正常的健康的方式交流,每天都要在孩子回来的时候告诉他,你老师来电话了,说你今天帮老师出板报了,说你今天字写的有进步了就这样,吴向富的家庭作业也由原来的很少写到现在的尽量写,写的工整美观了,他真的变了!【真切感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园丁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