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情景激趣 俗话说 人不可貌相 而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区分 可以说 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 背斜一般成山 向斜一般成谷 但有时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这是为什么呢 知识清单 褶皱山 阅读教材p29 p31 内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填写下列知识 1 褶皱的概念 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 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弯曲 2 褶皱基本形态 地壳运动 波状 3 地貌 4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向上 谷地 谷地 裂谷 海洋 褶皱山系 微思考1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 但千百年来 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为什么 提示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 即内外力互补 案例探究 读 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请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结合材料探究 1 判断甲 乙两地的地质构造 甲为 乙为 2 在地貌上 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甲 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 该岩层是由 作用形成的 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 a 先水平运动 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b 先水平运动 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后水平运动 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 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 在甲 乙两地中 若想打一眼水井 应该选择在 地 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 地 4 世界上有哪些高大的山脉如图中甲一样 是因水平挤压力作用而隆起形成的褶皱山 试举两例 它们分别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1 背斜向斜 2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 产生裂隙 易受侵蚀沉积a 3 乙甲 4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安第斯山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方法规律 1 褶皱的特征与应用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方法技巧 形态 新老 巧判背 向斜 1 根据岩层形态判断 当岩层形态完整时 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 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2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当岩层不完整时 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 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注意新老关系的对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 如下图所示 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 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 所以a为背斜 b为向斜 2 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移动 彼此碰撞或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具体分析如下表 特别提示 1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附近多为消亡边界 大洋中间多为生长边界 2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尽管位于亚欧大陆上 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3 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知识清单 断块山 阅读教材p31 p32 断层 填写下列知识 1 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断层 如上图 断裂面 位移 错断 断层 谷地 渭河 山岭 微思考2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 到野外考察时 你将如何判定断层呢 1 讨论 断层处可能存在哪些特征 2 验证 请教老师或查阅资料 验证讨论的结论 提示断层处可能存在的特征 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 断层带上岩石破碎 形成断层破碎带 发育有陡崖 沟谷或河谷 可能有泉水出露 案例分析 材料一某地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华山大断崖 结合材料探究 1 材料一中 a b c 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 哪些不是 为什么 2 华山是怎样形成的 3 断层处能修建水库吗 为什么 答案 1 判断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 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材料一中的a b c处岩石既受力破裂 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所以a b c都是断层 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 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2 华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成的断块山 3 不能 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 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 方法规律 1 断层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 地质构造的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力 1 某同学利用铝盆 海绵 蜡烛 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如下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 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的原理来自于板块构造学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海绵 水 蜡烛加热分别模拟 2 通过实验观察 两大板块怎样运动 板块交界处的空间如何变化 此边界属于哪种类型 3 在两大板块交界处形成了哪种地貌 你能举出地球表面的实际例子吗 解析此实验的目的是印证板块运动的原理 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 岩浆 之上 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的运动分为相对运动和背离运动 由于运动的方向不一样 边界处形成的地貌不同 该实验主要是模拟板块张裂 背离 运动的过程以及形成的地貌类型 答案 1 板块岩浆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 2 两大板块背离运动 板块张裂 板块交界处的空间逐渐增大 此边界属于生长边界 3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红海等 综合思维 2 某校高一 2 班同学在野外考察时 发现了某山地地貌的地质构造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形成该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运动b 流水侵蚀c 风力沉积d 海浪冲击 2 关于图示地貌正确的描述是 a 处地貌反映的是 背斜成谷 b 处地貌反映的是 向斜成山 c 处地貌反映的是 背斜成谷 d 处地貌反映的是 向斜成山 3 图示地质构造中可能储存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 a b c d 解析第 1 题 该地区为褶皱山系 其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第 2 题 读图可知 处地貌反映的是 向斜成谷 处地貌反映的是 背斜成山 处地貌反映的是 断层和向斜共同作用形成山谷 处地貌反映的是 向斜成山 第 3 题 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构造 图中 是向斜构造 是背斜构造 是断层构造 是背斜构造 答案 1 a 2 d 3 a 区域认知 3 中国最深的湖泊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 水面海拔达2150米 所以被称为 天池 下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