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华芳教材分析:此文出自六年级(上)册,是一篇阐明事理的课文。这篇课文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求得真知的观点,举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来加以证明,给我们以深刻启发。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树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是全文主体:举例证明成功是从问开始的,世界千变万化必须“问”,而且要以“能者为师”,接着又举例证明问思结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结论。这一段对应开头观点、中间论证的结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观点做论证下结论,结构上符合一般阐明事理文章的特点,同时例证充分,说理有据,更添说服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设计理念及思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总结拓展,实践升华。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说理文,齐读学与问。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思想脉搏。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 沈括)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说明了_。(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出示,指名读,齐读)。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A指名回答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4(学生质疑) 相机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出自_代诗人_的 。“尽”的意思是_,“始盛开”的意思是_。后两句诗_,_。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4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问到底(陶行知)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你若不问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指名读,齐读。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级安全教育题库及答案解析
-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及课件
- 生鲜陈列经营方案范本
- 银行从业考试专业及答案解析
-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证券从业考试要及答案解析
- 幼儿文明语言教学课件
- 话务员培训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缆线路安全培训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画京剧脸谱教学课件图片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GA/T 383-201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学生课程免考(修)申请表(模板)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电子课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第三版)》-A04-1724-课题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
- 实验计划样表
- 三阶魔方入门教程课件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健康疗休养基本服务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