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研究 2015 年第 3 期 中西方的时空观念 似乎一开始就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西方 那象征着超越人间苦 难 摆脱尘世烦恼的哥特式建筑 呈固定单一 笔直向上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 巍然起伏于群山 峻岭之上 如龙蛇般盘旋万里的长城 契合着宇宙生命体的特性 给人以无限丰富 流动 阔展 的视觉感受 它在空间上盘桓往复 曲折延展的动势 显示了无限绵延的时间流序 包蕴了一 个历史久远的文化体系对于时空观念的思考 而商周钟鼎镜盘所雕绘的山川河流及鸟兽星 云 以十字纹 云雷纹 蛀字纹及回纹等连缀成的各式图案为背景 用以象征或暗示宇宙自然 及天地万物的节律 也蕴涵着华夏民族的原始宇宙观和时空方位观 这必然会对古代山水画 乃至中国艺术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中国古代 时空 一词是用 宇宙 来表述的 战国时期 尸子 曰 天地四方曰宇 往古来 今曰宙 庄子 云 有实而无乎处者 宇也 有长而无本剽者 宙也 将 宇 空间 视为有 实在而无定处的存在场域 将 宙 时间 视为有久延而无始末的活动过程 墨家称 宇宙 为 久宇 墨子 载 久 弥异时也 宇 弥异所也 此处 久 当指古往今来昼夜晨昏的整个 时间 宇 则指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整个空间 淮南子 云 往古来今谓之宙 四方上下谓之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 科学 十二五 规划项目 中国艺术尚圆精神的审 美阐释 批准号 GD13 XZX06 成果 危磊 内容提要以山水为题材的中国绘画艺术 蕴含着独特的时空观念 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华 山水画作 为表达中华文化 哲学观及审美观的艺术形式 契合着自然性的农耕经济 在周而复始的时间流序中对空间物象作仰 俯远近的流动观照 并以 三远 以大观小 之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表现了受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影响的中国 艺术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的自由度与灵活性 从山水画看中国艺术的时空观念 140 宇 东汉张衡 灵宪 称 宇之表无极 宙之端无穷 认为可观测到的天体是有限的 而整个宇 宙是无限的 南宋陆九渊对其宇宙观多有阐发 认为 阴阳即太极也 阴阳播而为五行 五行即阴 阳也 塞宇宙之间 将太极 阴阳 五行等范畴都纳入宇宙之中 朱熹曰 太极是个大底物事 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无一个物似宇样大 四方去无极 上下去无极 可见 在中国古 人看来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垠 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是一个生生不已 往复不居 变易不息的 大流 在中国文化中 宇 与 宙 是一个联系密切且难以分割的 柔性时空 它们只有被视 为 时空合一体 才更彰显其意义 这与西方主客观严格区别的 刚性时空 輥輯訛有着根本不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宇宙时空是流动而空灵的 仰可见天 天有日月星辰 俯可见地 地有 山峦江河 华夏先民正是在对宇宙万物的仰观俯察的 流观 中体悟到 道 体悟到这流贯于 宇宙天地之间的 大美 正如 周易 曰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 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輥輰訛华夏民族这种仰观俯察 远近取与的审美 观照方式 早在文明发韧期就已经形成 它与自给自足的内陆型农耕文化及其生产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而与西方海洋文化所衍生的控制 冒险 挑战的性格及其外放型的空间观念迥然有别 华夏先民徜徉在山水田园之间 在循环往复的时间流序中对空间物象作 俯仰往还 远望近察 的流动观照 由此窥探到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輥輱訛之山水自然的勃勃生机 体悟到这亘古已存的 天地之心 輥輲訛与 万物之情 感受到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 之娱 信可乐也 輥輳訛 从而突破西方固定焦点的束缚与禁锢 获得对宇宙本源的深刻感悟 华夏民族对宇宙天地及自然美这种 仰观俯察 远取近求 的观照 遂演化为对宇宙时空 极富哲思诗意的感悟体察与审美观照 体现在山水画艺术上便是宋代郭熙对 三远 之法的概 括与运用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 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 山 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 深远之色重晦 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 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之在三远也 高远者明了 深远者细碎 平远者冲淡 明 了者不短 细碎者不长 冲淡者不大 此三远也 輥輴訛这种富有诗意哲思的 三远 境界空间与西 方静止的 几何式的 一远 境界空间迥然有异 高远 深远 平远 说明审美主体不是在 一个固定不变的点上去观照客观对象 而是散点游目 多视角的全景扫描 其视线由低而高 由前而后 由远而近 遂构成连绵起伏的节奏感和往复流转的游动轨迹 那苍茫的远山 暝漠 的远渚与缥缈的远岚 形成了高远 深远和幽远的山水空间境界 故有咫尺千里之趣 輥輵訛 用流 动飘瞥 笼罩全景之心灵眼睛游目周览空间万象 从而超越宇宙时空的局限 将 身所盘桓 目 所绸缭 輥輶訛的山川自然 竖划三寸 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 体百里之迥 遂将这千崖万壑 松风 溪流 云气弥漫 如梦似幻的山水境界围于数尺纸素之中 北宋绘画更注重境外之韵的孕造 北宋末年的韩拙在郭熙高远 深远 平远的基础上提出 新 三远 郭氏谓山有三远 愚又论三远者 有近岸广水 旷阔遥山者 谓之 阔远 有烟雾溟 漠 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 谓之 迷远 景物至绝 而微茫缥缈者 谓之 幽远 輥輷訛后人将郭熙 韩拙的 三远 合称为 六远 元代黄公望则糅合两家之说 谓 三远 的特点 山论三远 从下 相连不断 谓之 平远 从近隔间相对 谓之 阔远 从山外远景 谓之 高远 輦輮訛如果我们将韩 拙的 三远 作为郭熙的 三远 的补充和发挥的话 就不难发现 不论是郭熙的 高远 深远 和 平远 还是韩拙的 阔远 迷远 和 幽远 都是指在真山真水中所体验到的意绪或气韵 这既是宇宙天地氤氲之气韵 也是山水画笔墨之神韵 远 的作用是把人的玄思及视线引向远 处 引向那一派墨气弥漫 元气淋漓的九霄云天 与之相对应 尘世的烦恼和喧嚣要远离 心灵 的宁静和淡泊要追求 人与天地自然要和谐相通 要与那广袤深邃 磅礴浑成之宇宙精神节律 从山水画看中国艺术的时空观念 141 文艺研究 2015 年第 3 期 相契合 人的审美视域要引向山水画 景物至绝 后的那个无以终极 无以穷尽的宇宙时空 二 乾坤万里眼 时序百年心 中国山水画咫尺山川往往有千里之势 山水画家多不描绘站在某个固定的视点观察到的 客观景物 他们所依托的是与心灵高度相契合的空间场域 却能在循环往复的时间流序中突 破静止 固定空间的限制 北宋沈括曾明确提出 以大观小 的绘画 妙理 大都山水之法 盖 以大观小 如人观假山耳 若同真山之法 只合见一重山 岂可重重悉见 輦輯訛他认为绘画艺术中 的自然景观应该不受焦点透视的限制 应该在 以大观小 与 重重悉见 的流动观照中 获得 更丰富和深刻的审美愉悦 从而达到俯仰宇宙 目视神游 流连忘返的审美境界 杜甫诗谓 乾 坤万里眼 时序百年心 輦輰訛 就相当精炼地揭示出山水画乃至中国艺术时空之特性 如宗白华所 言 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 于一个透视的焦点 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 一目千里 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 高下起伏的 节奏 輦輱訛可见 中国古人特有的散点透视法符合心理的真实 是一种内在的真实 而西方的焦 点透视法符合视觉的真实 则是一种外在的真实 中国山水画家往往不是将目光集中于一个 固定的透视焦点 而是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 輦輲訛 以及仰俯天地 远近取与的宇 宙之感来把握天地自然 人生万象 故而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从而达到 象外之象 景外 之景 輦輳訛 也就是山水画艺术所追求的中和之美与圆融之境 清代画家邹一桂曾对西洋特有的 焦点透视画法颇有微词 西洋人善勾股法 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 不差锱黍 所画人物 屋树 皆有日影 其所用颜色与笔 与中华绝异 布影由阔而狭 以三角量之 画宫室于墙壁 令人几 欲走进 学者能参用一二 亦其醒法 但笔法全无 虽工亦匠 故不入画品 輦輴訛由此可见 虽工 亦匠 的西方艺术在时空观念方面与中国艺术的不同之处 山水画家运用 三远 法 审美的主观情怀也借千姿百态的山水自然得以充分表现 登山 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輦輵訛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 輦輶訛 中国艺术家的 精神生命与宇宙天地万物呈现的景象相契合 物我融通 心物交融 天地万物皆备于我 然后 进入创作之化境 故而中国山水画之景物更为丰富 场景更为阔大 境界更为高远 这种受中 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思想影响的时空观念 强调的是人与宇宙自然的契合无间 以及 仰观 俯察 远近往还 的审美观照 故形成意蕴丰富的 三远 之审美境界 它与那种受西方传统 哲学 主客二分 思想影响形成的静止的 几何式的 一远 之审美境界 可谓大相径庭 南朝画 家王微在总结山水画创作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山水画不应像绘地图那样 案城域 辨方州 标 镇阜 划浸流 輦輷訛 而应该 本乎形者融灵 而动变者心也 輧輮訛 山水画家的思想感情应融入宇宙天 地与山水自然之间 以一管之笔 拟太虚之体 輧輯訛 虽宗炳早已提出 诚由去之稍阔 则其见弥 小 輧輰訛这样 近大远小 类似焦点透视的原理 但是中国画家却一直没有走固定于某一视点来详 描细摹客观物象的道路 因为中国山水画不以逼真地再现自然客观景物为目的 它追求的是 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 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指归的 大美 境界輧 輱訛 而老庄的 大美 之境 是建立 在以 道 为宇宙本源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 所谓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輧輲訛 天地 万物最终复归于道 道生万物 这种以道为终极本源的宇宙论 使得中国文化中的时间 空间 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道 之 周行而不殆 輧輳訛的运动变化 契合着华夏民族 周而复始 輧輴訛的时间 流序 为中国艺术尤其是山水画艺术的时空呈现提供了动态的契机 被明清山水画家奉为经典 堪称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画作 富春山居图 是元代 142 画家黄公望晚年艺术造诣进入自然浑成化境的精心佳构 画作开卷便以苍简清润的笔墨点染 了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 浩淼开阔的茫茫秋水 烟树云山 沙汀村舍 连绵起伏的群山 山麓水 际边的重重密林 深谷疏林间的怪石苍松 画作全卷江天浩淼 山势高耸 林木森秀 峰峦沟壑 间云气万千 生动地表现了富春江秋景之磅礴气象 明代董其昌曰 展之得三丈许 应接不 暇 輧輵訛清代恽南田称 凡数十峰 一峰一状 数十树 一树一态 雄秀苍茫 变化极矣 輧輶訛清代张 庚云 富春山卷 其神韵超逸 体备众法 脱化浑融 不落畦径 艺林飞仙 迥出尘埃之外者 輧輷訛 山水画家运用仰俯往还 远近取与的散点透视及 三远 之法 把所见 所知 所想融入到艺术 表现之中 散点透视并不是多个视点的简单组合 而是在周而往复的时间流序中 对空间物象 做游目骋怀的审美观照 相较于西方绘画艺术固定静止的焦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更能营造出 流动而富于节奏韵律的诗意空间 体现出中国艺术时空观念之特性 故而形成 从世外鸟瞰的 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 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 游目周览 集合数层与多 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 輨輮訛 中国艺术家正是在这仰观俯察 远近取与的审美 观照中 神游 浩渺广袤的宇宙天地 感悟深邃幽微之宇宙本源 体会 周行而不殆 与 化生 宇宙万物 之 道 因而根本就不需要 也不可能固定在某一静止的点上 这也是 中国人智慧 的源泉 的 易经 輨輯訛之精髓 中国艺术家对宇宙万物的审美 流观 是为了获得对磅礴浑化之 宇宙本源的深刻认识 也是为了在有限的时空中感悟那深邃精微的宇宙精神 以臻达华夏民 族所追求的中和之美与圆融之境 三 以追光蹑影之笔 写通天尽人之怀 在中国古代 循环往复的时间不光具有空间化的特性 而且时间流序又往往在空间中散 布开来 如春天在东方 颜色为青黄 夏季在南方 其色为赤明 秋季在西方 颜色为青白等 这 样一来 中国古人就把原来习惯于内在把握的时间观念 变成了视域空间来进行观照并加以 把握 于是生命之盛衰 四季之交替 日月之轮回 昼夜之环转 始终在东南西北的空间场域周 而往复地流转展开 山水画也呈现出趋于凝缩的 共时性 特性 山水画家不仅通过仰观俯察 远近取与的 流观 来对时间进行 凝缩 而且还通过散点透视及 三远 之法 用心灵眼睛来 周览空间万象 将远的和近的 现实的和想象的 可能的和不可能的等 都作为 景观 表现在 同一幅画作之中 从而达到对不同的空间物象作 共时性 或 全景全息 的呈现 西方古代一以贯之的绘画传统 则是真实地描绘某一个固定 静止的瞬间 其焦点透视也 决定了 画家的笔下只有一个瞬间 輨輰訛 狄德罗就曾撰文批评当时著名画家普桑 因为普桑在同 一幅画面里表现了两个彼此矛盾的瞬间 到了西方现代艺术那里 绘画性要战胜文学性 时间 与空间更是水火不相容 如塞尚所说 诗 人们或者可放在头脑里 但永远不应该企图送进 画面里去 如果人不愿意堕落到文学里去的话 輨輱訛而中国山水画家善于运用 以大观小 三 远 等法 并根据艺术作品立意的需要 运用连续空间转换的构图形式 即 异时同图 艺术手 法輨 輲訛 将不同时间的人物和景物等巧妙地描绘在同一画幅上 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并创造出一种 心理空间 以此来表达特定的山水画作的主题内容 北宋乔仲常所作 后赤壁赋图卷 輨輳訛 为现 存最早描绘东坡赤壁主题的画作 画家采用 异时同图 的艺术手法 按苏东坡的原赋文意以 连续空间转换的构图形式 表现东坡偕友人在山光水色 月影清稀的梦境中夜游赤壁的情景 全卷以长幅连环场景来表现丰富的情节内容 随着画面空间与时间的不断转换 东坡先生在 画面上也随情节的展开多次出现 既突破了时空观念的限制 又创造了一种率意自由的心理 从山水画看中国艺术的时空观念 143 文艺研究 2015 年第 3 期 时空 在细致生动地展现人物及情景变化的同时 使人感悟和体味到画作的深层意蕴 充分体 现出中国绘画艺术在时空处理上的自由度与灵活性 山水画自五代 两宋兴盛之后 长卷正好适合展现千里江山之胜而受到青睐 这种长卷绘 画样式的空间卷收与展开 是人们鉴赏西方硬框式艺术画作所不可能拥有的 它表现了一种 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的时间流序 借以达到对绘画艺术空间 同时性 的呈现 这也是中国艺术 时空观念在山水画作中的极佳体现 宋代王希孟的青绿山水长卷 千里江山图 高约半米 长 逾十米 展开画面 便是一泻千里的江山景色 群山峰峦涌动 山势盘桓往复 如龙蛇般盘旋千 里 随着山峦渐远 远山无皴 輨輴訛 江天空阔 旷远的江河湖水 烟波浩淼 只见波纹逐小 远水 无波 輨輵訛 渔村野渡 水榭长桥 茅蓬楼阁 村舍舟楫 掩映在万木丛中 但见树木伸展 远树无 枝 輨輶訛 而点景人马小如蝇头 放眼望去 远人无目 輨輷訛 画家将北方山水的壮阔与南方山水的灵 秀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巧妙地表现了山水自然的远近空间关系 画作全卷六段景色 每段以江 水 沙渚 舟船 桥榭等物象相互衔接 分则诸物有致 合则浑然一体 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超长 画卷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家 立万象于胸怀 传千祀于毫翰 輩輮訛的审美气度 以天合天 輩輯訛的博 大胸襟 以及 天人合一 超时空的宇宙情怀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青铜器的纹饰由变形抽象的几何 动物纹饰 逐渐演变为人事 活动纹饰时 就已显示出华夏民族在时空表现上极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 在一个有限的平面 中 艺术家可以将不同时间 不同事件 不同情节的内容以连续回环展开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 了更全面地表现生活和具体物象 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中通过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同一事 物 如著名的战国 宴乐狩猎攻战纹青铜壶 就运用了分带的结构并装饰着多种主题的纹饰 在器腹上将纹饰分成三层六组 上层的两组表现射礼和侯妃采桑 中层的两组为宴饮歌舞和 弋射 下层的两组则为攻城和水战的场面 各层每组纹饰既有不同主题 又以花纹联系相互呼 应 整个画面浑然一体 1 9 7 2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 T 形帛画 通过蛟龙 珍禽 异 兽 瑞云等 把天 人 地三界连成一个上下通连 左右对称的浑然整体 呈现出打破时空限制 善于营造心理时空的艺术倾向 画作整体构图多呈 S 形的盘桓往复的走势 引导着人们在 仰俯远近 和 无往不复 的流动观照中领略纹饰和帛画之全貌 中国山水画中的 无限空间 也是阿恩海姆饶有兴味的话题 他在 艺术与视知觉 一书 中说道 在中国风景画中 这无限的空间是在画面之内表现出来的 它是视线瞄准的目标 但 眼睛却看不到它 而在中心透视中 这个无限的空间却是一个有限的空间的某一个精确的位 置上自我矛盾地呈现出来的 这个精确的位置就是它的集聚点 也就是它那金字塔空间的顶 点 它位于一个特定的距离上 但仍然能代表无限 它是可及的 同时又是不可及的 輩輰訛很显 然 阿恩海姆对中国画的 无限空间 这个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而且已经窥见到其间的一 些奥妙 然而中国画中的 空间 并不像阿氏所认为的是一种 集聚 状态 而是一种盘桓往复 蜿蜒曲折的 流动 状态 它不是实景的 仆从 却与实景相呼应 中国山水画的佳构既体现了 宇宙之广袤 自然之博大 天人之合一 也呈现了整个宇宙生生不息 无往不复的大化流行之 过程 如王夫之所言 以追光蹑影之笔 写通天尽人之怀 輩輱訛中国艺术家倾向于把宇宙天地境 界作为铸就理想人格与精神的途径 将宇宙自然的无穷变化作为艺术创作之法 将有限的感 性生命和心灵体验融会于无限的宇宙时空及天地万物之中 使自我的心灵节奏与宇宙的生命 节律相契合 去把握和感悟那宇宙终极本源 道 去揽取和印证这无往不复的 天地之 心 和亘古长存的 万物之情 以臻达华夏民族所追寻的中和之美与圆融之境 在山水画艺术世界中 那盘旋升腾而上者为山 曲折蜿蜒流转者为水 坎者为谷 缺者为 144 从山水画看中国艺术的时空观念 涧 显者为近 晦者为远 輩輲訛 它们高低起伏 阴阳开合 上下相就 大小相副 四隅相招 那层层 山 叠叠水 重重景 浩渺绵邈 方寸之中摄千里之景 那空旷的构图 简括的用笔 淡雅的墨 色 营造出生生不息而又渺远深邃的山水意境 咫尺之间却有万里之势 中国艺术家在这片似 明似晦 阴阳互推的水墨丹青中 在对宇宙精神无以穷极的观照与探寻中 契合着元气淋漓 浑化磅礴 周行不殆之 道 宇宙终极本体与天地万物运动变化之总规律 并以蕴天地万 象之墨色 宇宙万物根源之一画 参天地之化育也 测山川之形势 度地土之广远 审峰嶂之 疏密 輩輳訛 所谓 山川使予代山川立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 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草稿 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所以终归于大涤也 輩輴訛 绚烂之极 复归于朴 通会之际 人画皆老 中国艺术家正是在这数尺纸素之间 情墨相融 走笔成韵 以天合天 天人合一 以臻达浑化天 成 阴阳相谐 大美无言的圆融超拔之境 中国古代 宇宙 二字连用 始见于 庄子 齐物论 参见郭庆藩 庄子集解 第一册 中华书局1997年版 第68 页 转引自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 下册 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28页 庄子 庚桑楚 曰 有实而无乎处者 宇也 有长而无本剽者 宙也 郭象注曰 宇者 有四方上下 而四方 上下未有穷处 宙者 有古今之长 而古今之长无极 参见郭庆藩 庄子集解 第四册 第800页 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第23页 刘安 淮南子 中华书局2009年版 第518页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一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第265页 陆九渊集 钟哲点校 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279页 朱子语类 第三册 黎靖德编 王星贤点校 中华书局1996年版 第176页 輥輯訛 爱因斯坦文集 第一卷 许良英译 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第156页 第156页 輦輱訛輦輲訛輨輮訛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10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133页 輥輰訛輥輲訛李学勤主编 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298页 第112页 輥輱訛朱熹 四书集注 陈戍国标点 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215页 輥輳訛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第15页 輥輴訛郭熙 郭思 林泉高致 熊志庭等译注 宋人画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第38页 輥輵訛 宣和画谱 岳仁译注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126页 輥輶訛輧輰訛宗炳 画山水序 潘运告编著 汉魏六朝书画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第288页 第288页 輥輷訛韩拙 山水纯全集 宋人画论 第67页 輦輮訛黄公望 写山水诀 潘运告编著 元代书画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第419页 輦輯訛輩輲訛沈括 梦溪笔谈 刘尚荣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93页 第94页 輦輰訛 杜甫诗选 张忠纲选注 中华书局2009年版 第179页 輦輳訛司空图 与极浦书 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二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第201页 輦輴訛邹一桂 小山画谱 王其和点校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第36页 輦輵訛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 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68页 輦輶訛石涛 苦瓜和尚画语录 潘运告编注 清人论画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第17页 輦輷訛輧輮訛輧輯訛王微 叙画 潘运告编注 中国历代画论选 上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第16页 第16页 第17页 輧輱訛 大美 语出庄子 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认为大美源 于大道的自在之美 它不能用一种具体而明确的对象物来表示 大美之所以不能为人所知 是因为天地之存 在本身是无法言说的 在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思想影响下 中国传统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N-Methyl-d3-1H-imidazole-1-carboxam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Glutarylcarnitine-lithium-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特色商业街区立面改造及室内装饰工程承揽协议
- 2025年度DTⅡ型智能化物料输送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甲级办公楼建设项目劳务承揽与施工监管服务合同
- 2025年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养生保健品销售合同
- 2025医疗事故赔偿协议撰写规范及法律适用手册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咨询合同
- 2025年环保教育基地共建与宣传合作协议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千年菩提路解说词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 护理人员档案管理模板
- 机械设备日常点检表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JJG 741-2022 标准钢卷尺检定规程-(高清最新版)
-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审批表
- DB37T 536-2019 文书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
- 红岗学校A栋宿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书【可提供完整设计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