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doc_第1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doc_第2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doc_第3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doc_第4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离散变量一般表现为只能取( )。A.整数 B.小数 C.正数 D.负数2.报告单位的职能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供( )。A.设计资料 B.调查资料 C.分析资料 D.研究资料3.调查对象是指( )。A.调查目的 B.调查任务 C.调查总体 D.调查单位4.对次级资料的搜集称为( )。A.书面调查 B.文件调查 C.文案调查 D.卷宗调查5.平行分组体系是针对同一总体分别进行的独立简单分组,其分组标志数为( )。A.一个及以上 B.两个及以上 C.三个及以上 D.不限个数6.组距的正确计算公式是( )。A.组距上限下限 B. 组距下限上限 C.组距(上限下限)2 D.组距(上限下限)27.习惯上变量是指( )。A.总体单位变异 B.总体变异 C.数量标志变异 D.数量变异指标8.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 )。A.总体数 B.单位数 C.指标数 D.标志数9.平均指标属于(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10.目前我国编制CPI时包括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共计有( )。A.五大类 B.六大类 C.八大类 D.十大类11.在时间数列中,总速度是( )。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1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13.14.登记误差不会出现在( )。A.计算环节 B.抽样环节 C.记录环节 D.汇总环节15.16.我国现行农业普查每10年调查一次( )。A.在逢0的年份实施 B.在逢2的年份实施 C.在逢4的年份实施 D.在逢6的年份实施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分类标准化特点的是( )。A.系统性 B.前瞻性 C.统一性 D.通用性18.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第79位代码代表的区划是( )。A.地区(市、州、盟) B.县(区、市、旗) C.乡(镇、街道办事处) D.居委会、村委会19.20.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也称追加价值,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B.所有国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C.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D.各行业增加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21.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 )。A.要素收入法 B.产品法 C.成本法 D.工厂法22.23.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商誉 B.银行存款 C.机器设备 D.土地使用权24.财务费用包括( )。A.税金 B.办公费 C.汇兑净损失 D.劳动保护费25.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和之比为( )。A.频数 B.频次 C.频度 D.频率26.27.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8 B.27 C.26 D.2528.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A.单产业法人单位 B.多产业法人单位 C.单产业基本单位 D.多产业基本单位29.30.多项选择题1.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 )( )( )( )。A.同质性 B.差异性 C.大量性 D.随机性 E.确定性2.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 )( )( )( )。A.设计 B.调查 C.整理 D.分析 E.报告3.统计表一般有以下部分构成( )( )( )( )( )。A.总标题 B.横栏标题 C.纵栏标题 D.指标数值 E标志数值4.实物单位包括依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计量单位,包括( )( )( )( )( )。A.自然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复合单位 D.简单单位 E.标准折算单位5.除简单随机抽样外,概率抽样还包括( )( )( )( )( )。A.系统抽样 B.偶遇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抽样6.7.同一总体内的相对指标为( )( )( )( )(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计划执行程度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8.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包括( )( )( )( )( )。A.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B.固定资产折旧 C.劳动者报酬 D.生产税净额 E.营业盈余9.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内容包括( )( )( )( )( )。A.收入 B.资产 C.负债 D.成本及费用 E.所有者权益10.法人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 )( )( )(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B.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E.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判断题1.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 2.3.普查的缺陷是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5.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项式进行编制。( )6.7.8.9.标准差越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10.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在于将不能直接加总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可以加总和对比。( )11.12.13.14.15.16.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和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 17. 18. 19. 20.综合应用题1.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每组各有5个生产工人,每人每日生产量的资料如下表:甲组工人序号甲组生产数(件)乙组工人序号乙组生产数(件)15151220249345350485448595552合 计250250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 .若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 )( )(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简单调和平均数 .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 )( )( )。 A.甲50件 乙50件 B.甲35.2件 乙1.4件C.甲32件 乙1.2件 D.甲1.4件 乙35.2件 .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 )( )。 A.甲64.0% 乙2.4% B.甲64.0% 乙2.8%C.甲70.4% 乙2.8% D.甲70.4% 乙2.4% .对比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 )( )。 A.甲组代表性大 B.乙组代表性大 C.代表性相同 D.无法判断附:回答本题选项的计算依据甲组工人序号甲组生产数(件)(x)离 差(xx)离差平方(xx)乙组工人序号乙组生产数(件)(x)离 差(xx)离差平方(xx)15151220249345350485448595552合 计250250甲组平均每人日产量(x)xn 乙组平均每人日产量(x)xn 甲(xx)n 乙(xx)n甲甲甲x 乙乙乙x 2.已知某期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表: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工业总产出(万元)(a)57.359.158.160.361.862.7月初工人数(人)(f)205230225210220225 注:12月末工人数为230人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 )( )。 A.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期数列 B.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点数列C.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期数列 D.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点数列 .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工人数为( )( )( )( )。 A.221.25人 B.219.16人 C.220.71人 D.223.33人 .计算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的方法称为( )( )( )( )。 A.加权序时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简单序时平均法 .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 )( )( )。 A.2732.25元人 B. 2713.06元人 C.2706.40元人 D. 2681.63元人附:回答本题选项的计算依据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平均月工业总产出平均月工人数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业总产出an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a12) a2a3(an2)(n1)3.4.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误差的两个主要控制途径,除控制代表性误差外,还需控制( )。A.登记误差 B.计算误差 C.汇总误差 D.分析误差2.在概率抽样调查中,为了控制代表性误差,应严格遵守( )。A.总体原则 B.全面原则 C.随机原则 D.编码原则3.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 )。A.机构台账 B.个体台账 C.现况台账 D.历史台账4.原始记录不仅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且也是( )。A.业务核算的依据 B.效益核算的依据 C.成本核算的依据 D.利润核算的依据5.为统一规范统计单位,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要求对统计单位进行统计须遵循( )。A.在地原则 B.属地原则 C.隶属原则 D.管理原则6.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抽样或( )。A.等向抽样 B.等距抽样 C.定期抽样 D.定点抽样7.简单随机抽样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 )。A.概率相等 B.比率相等 C.频率相等 D.概率不相等8.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全面调查9.居民的平均身高属于(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品质标志10.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11.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存货 B.应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12.对于国家为总体的情形,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13.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 )A.要素法原则 B.工厂法原则 C.成本法原则 D.产品法原则14.进行统计分组时,一般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 )。A.封闭性原则 B.收敛性原则 C.互斥性原则 D.包容性原则15.开口组末组的组中值等于( )A.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B.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C.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 D.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16.正态分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统计分布,但有些现象不符合正态分布。下列现象中最可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是( )。A.人的身高 B.人的体重 C.居民收入 D.学生考试成绩17.相邻两组组限重叠时,一般规定( )。A.组上限不在内 B.组上限、下限均在内 C.组下限不在内 D.组上限、下限均不在内18.在时间数列a1,a2 ,an中,第i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A.ai1a1 B.aia1 C.aiai1 D.ai1a119.在时间数列a1,a2 ,an中,第i期的逐期增长量为( )A.aia1 B.ai1a1 C.aiai1 D.ai1a120.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21.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除平均数外还有( )。A.绝对数 B.中位数 C.众数 D.相对数22.假设某市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人口数为20万,零售商业机构数为500个,则该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为( )A.5个/平方公里 B.0.4个/千人 C.2个/平方公里 D.5个/千人23.统计报告适用性的前提和条件是( )。A.客观 B.全面 C.时效 D.真实24.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新颖、独特的观点,统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常常集中体现于( )。A.标题 B.开头 C.正文 D.结尾25.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年我国将进行( )。A.人口普查 B.农业普查 C.经济普查 D.工业普查26.现行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报表填报单位须是( )A.经营活动单位 B.法人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 D.行业单位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 )。A.消费能力 B.经济水平 C.通货膨胀程度 D.收支差额28.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本体代码和校验代码组成,其中本体代码有八位,校验代码有( )。A. 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29.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其中第1012位代码所对应的区划是( )A.地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30.在进行从业人员统计时,不属于在岗职工的是( )A.处于试用期人员 B.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C.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D.劳务派遣人员多项选择题1.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总体来说,下列属于可变标志的有( )( )( )( )( )。A.销售产值 B.劳动生产率 C.资产总额 D.职工人数 E.平均工资2.下列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 )( )( )( )。A.工厂的产品生产 B.原材料的投入 C.能源的消耗 D.人口的出生 E.人口的死亡3.影响概率抽样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 )( )( )( )( )。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小 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大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大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小E.误差大小受抽样方法影响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 )( )( )。A.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B.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C.工业总产值 D.全国农民工总人数 E.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 )(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总量指标 D.相对指标 E.平均指标6.从统计报表的内容来看,统计表的主词包括( )( )( )( )( )A.指标名称 B.指标数值 C.总体名称 D.分组名称 E.通常列在纵栏标题位置7.统计报告有其特有的论证方法,包括( )( )( )( )( )。A.提问和定义 B.分类和举例 C.比较和引用 D.假设和推断 E.数字和图表8.统计报表制度具有( )( )( )( )( )。A.权威性 B.灵活性 C.向导性 D.法规约束性 E.具体性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从构成角度可分解为( )( )( )( )( )。A.基本工资 B.绩效工资 C.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D.管理费用 E.其他工资10.企业流动资产包括( )( )( )( )( )。A.应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存货 D.货币资金 E.固定资产判断题1.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2.统计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3.依据被调查单位的选择是否按随机原则,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概率抽样调查。( )5.统计总体可以按照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界限时,要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6.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大;反之,组数越少,则组距越小。两者成正比关系。( )7.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反之,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大。( )8.在解决复杂总体同度量问题上,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法不同。综合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而平均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 )9.统计报告的突出特点就是用统计数据说话,围绕统计数据来分析研究问题,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分析问题,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0.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1.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12.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1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14.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国际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编制。( )17.城乡划分代码以统计用区划代码为基础,在区划代码后面延拓组成13位代码。( )18.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中,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种类型。( )19.季度或年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可以按照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也可以用季末或年末人数替代。( )20.确定企业隶属关系时,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均确定为地方属。( )综合应用题1.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年 份20062007200820092010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21.5826.6431.5234.1440.32年末人口数(亿人)13.1413.2113.2813.3413.41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 .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 )( )( )。 A.30.76万亿元 B.30.84万亿元 C.31.25万亿元 D.31.73万亿元 .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数为( )( )( )( )。 A.13.24亿人 B.13.28亿人 C.13.31亿人 D.13.33亿人 .我国“十一五”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水平为( )( )( )( )。 A.2.23万元/人 B.2.33万元/人 C.2.43万元/人 D.2.53万元/人 .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为( )( )( )( )。 A.9.94万亿元 B.12.56万亿元 C.18.74万亿元 D.40.32万亿元 .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量为( )( )( )( )。 A.3.75万亿元 B.3.98万亿元 C.4.22万亿元 D.4.69万亿元附:回答本题选项的计算依据 十一五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an 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数(a1a2 )2f1 (a2a3 )2f2 (an-1 an )2f n-1 f 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十一五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均国内生总值年均人口数2.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7820040003800乙2800275012001500丙10001250800900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 .根据所给资料可计算得到( )( )( )(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个体指数 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D.总指数 .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 )( )( )( )。 A.104.04% B.105.58% C.112.35% D.125.00% .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 )( )( )( )。 A.103.33% B.112.50% C.118.56% D.125.00% .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为( )( )( )( )。 A.107.50% B.109.09% C.123.36% D.125.18% .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 )。 A.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2.35%,增加700800元 B.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58%,增加303600元C.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25.00%,增加404400元 D.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4.04%,增加233600元附:回答本题选项的计算依据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销售额(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p0 q0p1 q1p0 q1甲17820040003800乙2800275012001500丙10001250800900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p0 q1p0 q0 即增长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p0 q1p0 q0 即增加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p1 q1p0 q1 即增长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p1 q1p0 q1 即增加销售额指数(变动程度)p1 q1p0 q0 即增长销售额指数(变动方向)p1 q1p0 q0 即增加3.地区2010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为12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亿元; 工业总产出为35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亿元; 建筑业总产出为15亿元,其中间投入为10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为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亿元; 其他行业营业总产出为12亿元,其中间投入为6亿元;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 )( )( )( )。 A.收入法 B.支出法 C.生产法 D.产品法 .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 )( )( )。 A.28亿元 B.34亿元 C.50亿元 D.84亿元 .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方法一般为( )( )( )( )。 A.收入法 B.支出法 C.生产法 D.产品法.2010年该地区增加值率为( )( )( )( )。 A.68.00% B.40.48% C.32.00% D.59.52% .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 )( )( )( )。 A.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B.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C.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D.最终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附:回答本题选项的计算依据 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2013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单项选择题1.在进行的“全国股民投资风险意识调查”中,中总体是( )。A.每个股民 B.全国所有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民 C.全国所有证券交易所 D.每个证券交易所的股民2.统计的认识过程一般经历统计设计阶段对统计调查的初步认识;统计调查和整理阶段的资料搜集与再加工;统计分析阶段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认识,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一过程可概括为( )。A.从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B.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C.从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到定量认识 D.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3.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其中次级资料是指( )。A.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B.统计活动中所取得的初级资料 C.未加工的原始统计信息 D.经过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4.在一项关于“某企业计算机利用效率”的调查中,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确定正确的是( )。A.调查对象是该企业,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计算机,报告单位是该企业B.调查对象是该企业的所有计算机,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计算机,报告单位是该企业C.调查对象是该企业,调查单位是该企业,报告单位是该企业D.调查对象是该企业每一台计算机,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计算机,报告单位是每一台计算机5.2012年某市国内生产总值5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2.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万亿元,若求比例相对指标,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125100 B.50:100 C.40:100 D.90:1006.为了了解某地区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设计时,将城镇居民家庭按居委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在对抽中的居委会所管辖的每户城镇居民家庭逐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 )。A.整群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多阶段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7.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A.原始调查资料 B.历史统计资料 C.综合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资料8.将全国总人口分别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复合分组体系 B.平行分组体系 C.二者兼而有之 D.二者都不是9.某连续变量数列,期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位500,又知其邻组组距为100,则末组组中值为( )。A.550 B.400 C.575 D.600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动态分布数列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11.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200和120,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24和1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B.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A.平均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13.我国20012010年年末人口数数列是( )。A.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D.时期数列14.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 )。A累计发展变化的程度 B.累计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C.逐期增长变化的程度 D.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15.假定某产品产量2012年比2002年增加了235%,则2002年至2012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9235% B. 10235% C. 10335% D. 9335%16.综合反映某种包括若干事物总的变动情况的指数称为(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17.公式KKWW称为 ( )。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B.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公式 C.综合指数公式 D.指数体系公式18.计算总指数的两种方法有(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19.按分析的深度,统计报告可分为( )。A.宏观统计报告和微观统计报告 B.行业统计报告和专题统计报告C.季度统计报告和年度统计报告 D.综合统计报告和专题统计报告20.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社会、企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映、指导和( )。A.总结 B.监督 C.评估 D.检查21.基层统计人员撰写统计报告时主要资料来源是( )。A.所填报的统计报告 B.工作总结 C.报刊杂志 D.会计报表22.现行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按照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的单位是( )。A.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B.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C.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D.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23.计算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使用的总量指标是( )。A.工业总产值 B.工业销售产值 C.工业增加值 D.工业企业成本费用24.调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比基期的间隔年份是(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25.下列各项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原煤 B.原油 C.天然气 D.煤气2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2011年进行了( )。A.第一次修订 B.第二次修订 C.第三次修订 D.第四次修订27.城乡划分代码以统计用区划代码为基础,其代码位数为( )。A.12位 B.13位 C.15位 D.17位28.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作统一规定,一般采用(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29.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构成看,加班工资属于( )。A.基本工资 B.绩效工资 C.工资津贴和补贴 D.其他工资30.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是( )。A.厂房 B.存货 C.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