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_第1页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_第2页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_第3页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_第4页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一、比较种群和群落的概念1.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_的_生物的全部个体。2. 群落的概念:同一_内聚集在一定_中的各种生物_的集合。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_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_称为丰富度。3.种间关系包括_、_、_、_等。种间关系相应曲线曲线解读例子_曲线_表示被捕食者的个体数目变化,曲线_表示捕食者的个体数目变化。狐与兔、_曲线_表示生存能力大的生物的个体数目变化,曲线_表示生存能力弱的生物的个体数目变化。大小两种草履虫、_两者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_曲线_表示寄生者的个体数目变化,曲线_表示寄主的个体数目变化。大肠杆菌与噬菌体、_补充:种内关系包括_、_。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1)垂直结构就是指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有关,鸟类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有关。(2)水平结构主要由于_、_、_、_,以及_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分布。三、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_被另一个群落_的过程。2.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_、_、_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_、_、_上进行的演替。3.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属于_演替):裸岩阶段_阶段_阶段_阶段_阶段森林阶段。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基础训练】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A. B. C. D.2、下列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A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微生物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3、下列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B池塘中有多个种群,哪些是优势种群C性别比例及年龄组成 D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结构4、调查池塘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知池塘群落的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丰富度 D迁入率5、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A玉米和杂草 B.狼和羊 C哺乳期的母鼠与仔鼠 D海水中的带鱼与湖水中的鲤鱼6、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靠人体肠道中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供人体利用。那么大肠杆菌和人的关系是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捕食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湿度 D光照食物8、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10、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中,地衣被称为 “开路先锋”或“拓荒者”,可通过它的活动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进而进化成较复杂的生物群落。其原因是 A.地衣的结构复杂,进化地位较高等 B.地衣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强C.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 D.地衣与其他生物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11、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力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灌木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12、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能力提升】13、下表显示两种微生物各自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的物质,如果将它们混合培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生物必须提供的物质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菌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14、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15、下列哪个环境中的群落的丰富度最大?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16、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以下结论最适合的是年份197019721974197619781980狼种群数量101220251818驼鹿种群数量901151451059598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17、防止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与松毛虫、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1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9、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0、右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1、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最后在群落中消失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22、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23、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的是祼岩上进行的初生演替 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次生演替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 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24、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C在cd段下段的原因是_与_竞争资源。(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25、右图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填序号):A. ;B. ;C. ;D. _。(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中的b会一直上升吗?_。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填序号)。(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1.区域 同种 2.时间 区域 种群二、1.物种组成 2.物种数目的多少3.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种间关系相应曲线曲线解读例子捕食a b狼与羊竞争b a 水稻和稗草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b a人和蛔虫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1)分层 关照强度 食物种类(2)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镶嵌三、1.一个群落 代替2.(1)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 (2)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3.初生地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