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系列讲座之一如何读懂古代诗歌(第一课时)鉴赏古代诗歌,要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只有理解了一首诗或词曲,才能针对性地进行鉴赏。离开了这个前提,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从谈起。所以,读懂古代诗歌是进入鉴赏和写作的第一步。那么,怎样迈出这坚实的第一步呢?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提高理解能力。要以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与美的陶冶,获得思想的启迪与审美情趣。因此,有意识的多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广泛地涉猎与积累,非常必要。其次,明确古代诗歌赏析的解题要点。可以简略地概括为由表及里,深入作品。1、 读题目:诗歌的题目,是全诗的窗口,是理解诗歌的切入点之一,透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知道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如:李白的蜀道难,我们可以从题目得知,地点是蜀道,对象是蜀道,作品以“蜀道难”的“难”字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山水景物的特点,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的逶迤、峥嵘、高峻、奇险的面貌,展示了蜀道之难,也揭示了:人生非坦途,处处是坎坷这个道理。以蜀道险要背后所潜藏的危机,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2、 看作者: 看作者,可以知道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还可以从作者的朝代、性格、作品风格入手,为后面的内容理解,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铺垫。例如: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大多“雄奇豪放”,属于浪漫主义,而杜甫的诗刚“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而同是宋代词人,“苏辛”则被称为豪放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则属于婉约派。又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 知背景:1、 看小序。有些诗歌前面有小序,诗人往往在这里交待了写作的缘由和背景。如孔雀东南飞、扬州慢2、 看注释。有些诗歌,在注释中写明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寻找情感线索。如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看注释就知道诗人被元军所俘,路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3、 看大的时代背景。有的作品可能没有小序和注释,但如果我们知道诗人所处的朝代和当时的背景,以及作者作品对时代的反映,可以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生活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大多数作品都表达了恢复中原,报国无门和被排挤打击的感情,这对于理解作品都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如果说读题目、看作者、知背景等三个方面,是从作品的表层进行解读,理解作品的话,那么接下来应该立足于作品本身,从下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作品。4、 解作品要正确地解读作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训诂字词。训者,就是用通俗的话解释古代诗文中的字词;诂者,就是用当代通行的话来解释古语和方言。合起来就是解释古代诗文词句的含义。在古代汉语里,训诂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叫训诂学。中学生没有必要大量的训诂字词,我们只需要从日常阅读翻译与欣赏中积累就可以了。常见的需要注意的字词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当“到”“去”“赴”讲)临洞庭湖张丞相(临,当“临望讲”) 将进酒 (qiang当请讲)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左迁,降职;示,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作答解,见赠,指赠给我)对酒当歌(对,当,都当面对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但,是只,单的意思)高处不胜寒(胜,sheng,能经得住的意思)前不见古人(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古代的贤人)忽过新丰市,还过细柳营(xuan,二声,作轻快,飞快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坐具)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金,指钲,古代的一种打击乐,鸣金收兵即指此处的钲)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将,作共解;及,作趁着讲)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老年的意思,不是一生的意思)2、 破译典故典故,是指用在诗歌中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古代诗人写诗喜欢用典,并称其为“使事”“用事”。从古代用典实际来看,有一篇一典的,有一篇数典的。有正用的,有反用的。有用得贴切的,有用的过滥的,过涩的。如:A. 山不在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活用管仲语意。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曹操袭用其意,不仅一般地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方能成其大业,而且大有以山、海自比之意,表明自己将以高山大海般的胸怀,广泛地收纳天下奇俊,唯才是举。周公吐哺,出自韩诗外传,书中记载,周公曾对人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借来自比,以明效法之意,也恰到好处。B.山居秋暝末二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归来兮,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反用其意,表示要隐居山中,不愿回归世俗官场的心境。破译典故,有利于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限于篇幅,在此尽举两例,同学可以自己在学习阅读过程中自己积累。3、 解读变异,理清句子结构所谓变异,就是指在组词成句时出现的一些偏离语法常规的现象。古代散文里,语词排列组合的一般规律是有主有谓,有定有状,有宾有补,且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补语在动词后,定状在其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一般说来,古代汉语诗歌中的语词顺序是遵循和符合古代散文的句法常规的。但是,由于受诗体的约束,字句的限制,对偶的需要,音韵的要求,以及对语言精练美、整齐美、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的自觉追求,偏离句法常规的变异现象,在古代汉语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A. 成分的精简省略 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前后分别省略“你,我二字”B. 词序的前后颠倒 如:“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后一句为“为谁表予心”“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合理的理解顺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老栖碧梧枝。C.句子的疏密错杂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第一行包括三个句子,月将落,乌雀啼,霜气满天;第二行是一个句子:我面对夜幕中的江边枫树,渔家灯火,悲愁难眠。第三句和第四句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四行诗包括着五个句子,前密后疏,由实而虚,先景后情,情景交融。全诗优美而迷濛,清寥的境界和诗人愈来愈深沉的乡愁,正是些先密后疏,景中含情的语句渐次展开和逐步深化的。4、 把握跳跃:所谓的跳跃,是指诗行的跳跃。也就是诗句之间的组合,省略了一些必要的、说明性的中间环节,使两行诗之间似断实连,若隐若露。它虽然给人们解读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可以给读者提供驰骋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到味之无穷的诗美享受。所以,诗行的跳跃是古代诗歌常见的现象。常见的诗行跳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同时空的跳跃。如李商隐的马嵬中的两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时”是指天宝十六年六月十四逃往四川的途中。“当时”是指六年前的七夕之夜。用时空跳跃揭示今日六军不发,是因为六年来宠淫杨贵妃祸国殃民,激起民愤。二是时间相同而空间变化。如李清照永遇乐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写的是南渡之后,自己孤苦一人,元宵节心情凄凉。下片前半:“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一下子跳跃到过去少女时代在京城过元宵节。下片后半:“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又回到了眼前元宵节情境。通观全词,时间都是元宵节。但一会写晚年南渡,一会写年少京城,一会又回到南渡后的元宵节。时间相同,而空间变换跳跃。三是空间相同而时间不同。如诗经:蒹葭:首章起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显然是大清早;2章 起句“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显然已是红日高照;3章 起句“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显然已到大中午。三章诗时间向前推移,分别写了清早,日高、中午大半天的思念之情。造成诗行跳跃的原因有四:一是篇幅短小所致。如李商隐的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写的虽然是李杨故事,但不可能像七言歌行诗长恨歌那样尽情抒写,只能用精炼之语,跳跃之法。二是情感本质决定。人的情感常常是随着人事、情境、时间、地点而动荡、起伏、变化的。诗歌贵情思而轻事实,是按情绪的动荡、变化来组织句子的,出现诗行间的跳跃。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抒之情包括:今日离别之烦忧、赞赏叔叔才华、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实现过程中不得志的愁闷和未来的打算。行文时,忽今日、忽未来、忽现实、忽幻想、忽自己、忽叔叔,忽今人(已、叔)、忽古人(建安诗人,谢朓)。章法的跳跃完全来自于感情的激愤,情感的起伏。 三是符合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都处在纵向、横向的交叉点上。从横向看,它与其他人事有关,写在诗里就会出现同时而不同地的诗行跳跃;从纵向看,它与过去、未来有关,写在诗里就会出现同地而不同时的诗行跳跃。况且,在生活中人们述事、说理、言情时,常常也是打破时空,东拉西扯,纵横跳跃的。诗人叙事、抒情自然也会像常人一样出现纵横跳跃。如李白的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冯冯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这里是用乐府旧题写远别离。写谁与谁的离别呢,诗一开始,便告诉我们,是写娥皇、女英与舜的别离。但是,由于诗人写古人古事是为了写今人、自己,所以叙事抒情时,便纵横跳跃,“断而复续,乱而实整”,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具体到这首诗上,先用六句叙述皇英别帝舜;忽插四句说天昏鬼横,政局昏暗,自己忠而难谏;接下去又说君王一旦失贤失权,尧舜也没有办法,只能或囚或死;最后又用八句拍回舜、妃之别,永无圆续。如此跳来跳去,究竟要说什么呢?原来是要借娥皇、女英与舜死别的故事及尧、舜失权的一囚一死的传说,渲染君王失贤失权的可怕,表现自己对玄宗朝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唐朝大势已去,不可挽回的政治敏感和预见性。所以诗虽然纵横跳跃,亦如人东拉西扯,但变不离宗,乱而实整,我们需要注意。四是艺术审美的需要。诗歌讲究精炼美,诗歌抒情要讲语短情长。要在尽可能少的词句里,抒写更多的情感,自然也会导致时空跳跃。如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注释】: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时期所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县西八角镇。蜩蝉。酣浓。陂山坡。据宋记记载:神宗元丰时期,推行新法,开凿疏浚河流,在汴京附近,把洛水和汴水联通,引古索河为水源,注入房家、黄家、孟家三陂,波及三十六陂。白头白发,指诗人自己。题为题西太一宫壁,自然要写眼前景色:绿油油的柳叶中知了鸣叫,荷花在落日霞光中红艳如醉,庙周围的蓄水塘春水荡漾。但诗人并不仅仅要写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更要抒写由眼前景所生的思乡之情。作为绝句,到此已用三句,便一下从眼前跳到江南,抒写思乡的愁情。诗歌语短情长,绝句以少胜多,决定了诗歌也会出现跳跃现象。如何把握跳跃?诀窍有二:一是发挥想象,补充串联。就是按照诗人的思路,把诗人跳过的空当、省略的时事都补充出来,把诗人要说的意思,要表达的情感,合乎逻辑的串联起来。二是联想体察,深味其情。诗中的跳跃,固然给诗人留下了想象空间,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但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准确地体察。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少年不知愁滋味-本写今日之愁,上手就言少年,等到把少年不识愁,强说愁说完了,老跳回到年华渐老的今天,因为尝遍了人世艰难,已经识尽愁滋味,却不知从何说起,今昔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说明了自己面对国事日非,被弃不用的愤懑之情,最终不得已而言他,跳到毫不相干的天凉上来,突出了报国无门的忧愤,我们必须把这几次的跳跃联系起来,深深体味诗人当时的处境,心情和壮志、忧愤。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第二课时)5、 深层理解 对有些句子,只停留在表层意思是远远不能理解作者真正的意思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表现形式去深味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意,弄懂诗句的语境意义和意境意义。(1) 诗句的语境意义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对上下文中的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如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中“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那么此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一应弄清楚李广未封侯的典故;二应联系上下文语老境来看,李剑州高义驱古今,文翁能化俗,高风亮节,功绩卓绝;但“寥落三年坐剑州”既未被重用,也未受封,因而作者为李剑州的不公平待遇深感不平。但作者更主要的是从积极角度去安慰鼓舞李剑州,以李广喻李剑州功绩显赫,虽寥落暂处剑州,但以后会有锦绣前程。联系作者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及作品的背景,可以使我们深入地理解诗的内容。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联系辛弃疾生活的背景及社会状况,我们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2) 诗句的意境意义 诗句的意境意义即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融合。要理解诗歌语句的意义,首先要分析作品所叙之事是什么,所写之景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那种事,景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画面去分析作者处出其中会有何种感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作者所写的景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大雪封地,一枝红梅却傲然怒放了,一派银装素裹中,却有那么娇艳的一点红,不仅写出了梅的形态美,也写出红梅抗寒斗雪的孤傲品格,作者讴歌红梅,也正体现了作者的品格与情操。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景、事与情,更是浑然一体。体会诗句的意境,重要的是脑海中能浮现出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要迅速准确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除了前面所讲的从题目、作者、小序、背景入手之外,还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如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宋代】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胡世将是南宋力排和议主张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诗开始用”陆沉“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的”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即表达他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用往事、只数含蓄的表现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阕“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屈辱的和议,“拜将台欹,怀贤阁杳,”这是怀念韩信和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时无英雄之慨,所以作者“空指冲冠发”,最后写道“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显示他内心忧愤巨大深切,再也无法平复,这首词就是用了褒贬分明的句子,鲜明地表达了反对议和力主恢复中原的志向。从诗眼领悟主旨诗眼是诗中最能开拓意境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的聚焦点。诗眼分为句中诗眼和篇中诗眼。所谓“句中眼”,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现代汉语中叫词,“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句中眼,最多见的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和副词。所谓“篇中眼”,往往就是全诗的主旨语句,篇中眼有的是指词或短语,有的是句子。它是一扇窗,鉴赏古诗词时若能抓住它,往往会拨开主旨理解的迷障,眼前豁然开朗。如2009年山东省考题寄远作者: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悠悠”即是“篇中眼”,有统领意象,抒发情思,表现主旨的作用。从头两句看,要分析“悠悠”的字面意义和寓含的情感内容(联系标题寄远),从后两句看,要分析“红袖凭江楼”加重了“客心孤回”的游子思乡之情,总之,各句或明或暗地显示悠悠二字。鉴赏古诗词时,找出诗眼有助于概括全诗主旨,答题时要分析它对创造意境或表现主旨的作用,对“句中眼”的分析,一定要紧扣原句,同时要顾及全篇。对篇中眼的分析,一定要顾及全篇,有的试题,要求分析某词语的表现力或某语句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并不出现诗眼字样,其实往往就是分析句中眼或篇中眼的作用。从意象把握情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哈尔滨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化学工程岗位
- 乌兰察布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中国移动红河自治州2025秋招技能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广电太原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吕梁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大唐电力佳木斯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阳江市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榆林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中国广电衢州市2025秋招综合管理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广电无锡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医院招聘护士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超声科法律法规与工作规范
- 四川省智慧交通科技
- 煤矿煤矸石处置合同范本
- 测绘无人机高程教程
- DB15∕T 972-2024 医疗机构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矿产堆场整治方案(3篇)
- 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木板企业板材加工厂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方案(2024-2024新标准实施)
- 动静脉栓塞的区别及护理
- DB64∕680-20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