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精练:2先秦诸子百家1、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24.孟子这段话的话题是什么?_25.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篇)注居:坐。 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贼:害。 绞:说话尖刻。 _ _ _ _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从第(1)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 _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_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荀子臣道)孟子和荀子的话均阐述了君臣关系,请写出论语中讲述君臣关系的语句。_结合论语相关语句及上面两段文字,概述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主要内容。_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说:行善积德过了头,常人就应称为疯子,君子就应称为小人。以上观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 _请具体阐释这种哲学思想的涵义。_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答: 8、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1)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 (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_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燕人畔。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注释】畔:通“叛”。 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有诸:有这事吗?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顺:掩饰,将错就错。更:改正。(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 10、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1)从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_11、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乙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注】专对:独立应对。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甲: 乙: 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_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文段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请分析文段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_1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注】孙:同“逊”。(1)根据上面三个选段内容,简要概括儒家君子观的内涵。_(2)联系实际,谈谈儒家君子观的现实意义。_1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衍文: 产生原因: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 11、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16、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23.(1)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由诗经诗句引起的“素”与“绘”的问题,却又问到了“礼”。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子夏具有怎样的学习意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请分别用一个成语作答。1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言语的好坏,关键要体会它有没有深远的意义。b一个人能够遵守约定并且施与广博,那么他行的就是善道c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里去除草,往往是人们的毛病。d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降低要求。o%下标(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请结合上面选段中有关“操守”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8、阅读下面两则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1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答:_。2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谈的是学习方法,孔子告诫弟子要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孔子认为学和思不能偏废,但他也认为“思而不学”比“学而不思”更糟糕、更危险。、提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智慧。、都是谈论的都和学习有关,对于今天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21、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翻译:-(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答:- 。22、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 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侍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侍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侍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心上)【注】难为水:难以被其他水所吸引。观其澜:观看它壮阔的波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太阳月亮有光辉,连一个小缝隙都可以照到。盈科:把坑坑洼洼填满。成章:说文解释,“乐竟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登上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在什么高度就会什么看法。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言论所吸引了。c、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人的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d、孟子以为,事物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定的境界,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道理?答: 25、阅读下列论语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翻译“不患人之不己知”译文:_(2)以上三则都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答: _26、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答: 2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群臣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而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d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针对宋国大夫戴盈之拖延减轻人民赋税负担。 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 2、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3、圣: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孔子:仁,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也即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诚而诚人,己欲善而善人以己及人,济世为人之心。 孟子:“恻隐之心”便是“仁”,善心,其本质就是爱心;仁心是内在固有的同情心。4、参考答案:孔子将自己直接系于文王之后,以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自居,将之视为是受命于天的一种责任,并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在他晚年的哀叹中,虽然饱含了理想不得以实现而年老体衰的悲凉,却鲜明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无限思慕与尊崇。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强调两面,不仅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要求,是从维护周礼的角度着眼,突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或者: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强调君应以礼待臣,又强调臣忠于君,这样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孟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突出的是为君之道,要求为君者把臣下看作手足,看作心腹。荀子:在讲述君臣关系时,突出的是为臣之道,认为为臣者应该谏、争、辅、拂,不是对君主的惟命是从,体现了“从道不从君”的思想。6、答案:中庸之道。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7、 (1)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2)答案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8、(1) 慎、巧 ( 讱、佞 )(2)不矛盾。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是由内在的仁德自然发出的,是“有德者”之言。而孟子语言中的“文”包括善用譬喻等是为更好表现仁德服务的,并非卖弄论辩技巧或用于不当目的的“巧言”。【文化经典 相关注释】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注释】(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2)佞:能言善辩,有口才。(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注释】(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2)讱:音,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3)斯:就。【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译文】如果没有文采 那么便不能流传很远。9、文化经典参考译文: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自己觉得谁强一些?”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时向他作些解释。”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古代的圣人。”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10、(1) 慎、巧 ( 讱、佞 )(2)不矛盾。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是由内在的仁德自然发出的,是“有德者”之言。而孟子语言中的“文”包括善用譬喻等是为更好表现仁德服务的,并非卖弄论辩技巧或用于不当目的的“巧言”。11、举一反三或者讨论启发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学以致用的基础。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学会类推,学会融会贯通,学到的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讨论启发有助于学以致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与同学的讨论,有助于获得能力,进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12、13、(1)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能正确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热爱学习等。(2)君子,作为一个道德标杆,成为封建时代有道之士追求的理想。当今社会,很多人对自身的品德要求很低,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而对外在的物质利益汲汲以求。所以,孔子的君子观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14、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众星拱北。 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有忽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作用之嫌。16、(1)绘画的事后于素,先有了底子之后才能绘画,这种“素”与“绚”的先后关系与“礼”和“仁”之间的先后关系是相通的,礼后于仁义,就是说,礼必须以道德修养为基础。(2)举一反三;教学相长解析:无17、(1)b“守约”意思应为“操守简约”。(2)参考答案:我们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凡事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方能推己及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应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后子女教育费用承担与课外培训费用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书模板:婚姻解除与财产分割及赡养费协议
- 农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理方案
- 株洲布袋风管施工方案
- 离婚后房产分割及子女教育及生活费用保障协议书
- 企业员工离职前培训及技能转移合同
- 离婚诉讼中个人隐私保护及证据搜集委托代理协议
- 针灸科考试题及答案
- 招投标项目合同管理中的金融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房产交易及过户的合同文本
- 2025年贵州建筑中级试题及答案
- 古代服饰复原与租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河北社区工作管理办法
- 超声内镜检查及护理配合
- 数字人文与档案重构-洞察及研究
- 关于密码的课件
- 小儿腹泻患者的健康宣教
- 企业有限空间培训课件
- 马工程法理学教学课件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 肿瘤患者中医食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