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pdf_第1页
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pdf_第2页
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pdf_第3页
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pdf_第4页
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第4 8 卷第1 2 期数学通报 5 3 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 2 0 0 9 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卷评析 陈伟斌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 1 4 0 0 0 随着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到了第六个 年头 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后第二次高考的2 0 0 9 年数学试题作详尽的分析 并与2 0 0 8 年的高考对 比 探索 新课程 与 新高考 之间的联系 探索 教 与 考 之间的联系 探索 新理念 与 旧经 典 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l 考点与知识点的分布 匹配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1 卷2 0 个题 第 卷4 个 试题 文科考2 0 个题 理科考2 4 个题 题量比以 往的高考要少 但考察的知识点的范围比以往要 广的多 现行的江苏省高中数学教材分必修l 必修5 选修系列1 1 1 2 选修系列2 1 2 3 选修系列4 5 等 所涉及的数学内容比以往 任何课改要广泛 下面 通过表一 表二来透析 新高考推行后 试卷的结构比以往的旧高考 2 0 0 8 2 0 0 9 高考命题的异同点 表一2 0 0 8 2 0 0 9 江苏数学高考中的填空题 2 0 0 8 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卷2 0 0 9 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卷 1 三角函数的周期 1 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古典概型2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3 复数的化简3 导数处理函数的单调区间 4 不等式的子 交 并 补的运算4 由y As i n 毗 妒 的图象求周期 5 向量数盛积的运算5 古典概型 6 几何概型6 统计 方差 7 算法流程图7 算法流程图 8 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8 类比推理 9 类比推理9 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 1 0 归纳推理1 0 指数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 1 1 基本不等式 1 1 不等式的子 交 并 补的运算 1 2 椭圆的离心率1 2 命题的真假 线 面位置关系的判断 1 3 二次函数的最值1 3 椭圆的离心率 1 4 导数求最值 1 4 数列的基本运算 从表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除了在函数 数 列 概率 最值方向有所差异外 两年新高考考查 的1 4 个填空题中有1 0 个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 全一致的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概率 导 数 统计 算法 复数 推理 向量七部分应用类数 学的核心内容 在两年的新高考中均有涉及 且在 填空题中都有分布 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比较注重 数学应用 对于不同于以往老教材的新增教学内 万方数据 5 4数学通报 2 0 0 9 年第4 8 卷第1 2 期 容是高考考查的必备考点 这说明 我们平时在新 课程教学上应重视对这部分新增的教学内容 深 刻理解这部分内容并非是大学中高等数学内容的 简单下放 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数学生活化 数学应用化 数学大众化 理念的推行 旨在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 推动科技发展的力量 下面 我们来看表二所提供的2 0 0 8 2 0 0 9 这 两年高考中解答题部分的数据 表二2 0 0 8 2 0 0 9 江苏数学高考中的解答题 1 5 三角函数1 5 三角函数 1 三角函数的定义 1 两角和差 2 两角和差的计算 2 两倍角 3 同角三角 1 6 立体几何的证明 1 6 立体几何的证明 1 线面平行 1 线面平行 2 面面垂直 2 面面垂直 1 7 应用题1 7 数列 三角函数的求导法则求最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和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运用与整除 1 8 圆1 8 圆 1 二次函数 1 圆的几何性质 垂分弦与点线距 2 圆的方程 2 点线矩 圆的切线的几何性质 3 直线与圆 1 9 数列1 9 应用题 1 等比数列 1 函数模氆 2 等差数列 2 二次函数求最值或基本不等式 3 基本不等式 2 0 分段函数单调性2 0 函数 分类讨论思想 附加题 2 1 矩阵的线性变换2 1 逆矩阵的计算 2 2 参数方程在最值中的应用2 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2 3 向量立几 2 3 抛物线与直线 2 4 导数与二项式定理2 4 概率与计数原理 从表二不难发现解答题的命题设置比较稳 定 继承了中学数学中的经典数学内容 这与课改 前的解答题命题结构在三角函数 立体几何 解析 几何 数列 函数基本一致 这说明我们的课改并 不是摈弃一切旧的东西 而是继承经典 传承发 展 对于数学中经典的数学工具 数学思想还是始 终渗透在我们的新课程教学中 今年附加卷的最后两题分别为解析几何中的 抛物线与直线 以及概率与计数原理 从这两年的 命题趋势看 尽量避免了高三复习中各地的模拟 试题的雷同 大家也可以发现 近年来的高考在复 习过程中对最后的解答题进行押题 押中的可能 性几乎为零 学生要在短短3 0 分钟内做完4 个附 加题 要求学生对选修系列的数学知识点有全面 的认识与掌握 只有数学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丰 富性才能在最后3 0 分钟内信手拈来 立于不败之 地 这就要求 教师在进行选修系列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过程的发生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 第4 8 卷第1 2 期数学通报 5 5 与知识覆盖的全面性 不能根据以往试卷试题的 分布来决定教学重点的分布 2 试卷命题的立意与新课程数学思想方法的体 现 高考试卷中每一个试题都是精心设计的 有 着深刻的立意 起者考查 区分学生数学能力的功 能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五年 新教材也是在教 学改革渐进过程中逐步完善 记得在新课程实施 的头两年 各地区许多教师对新教材的内容设置 顺序编排上都有各自独到的看法 甚至对新教材 颇有微词 这很正常 比如 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初 中新课程改革毕业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生普遍在 几何证明 逻辑演绎的能力上似乎比以往的学生 欠缺 随之也带来了我们老师教学上的不适应 事 实果真如此吗 我看未必 主要原因还是在我们 教师身上 由于新课程改革不是高中阶段的一个 独立过程 而是从小学开始到高中自下而上的系 统过程 许多教师并不熟悉小学 初中的数学新教 材 因此 如果仍旧停留在自己对中学数学内容独 立的思维层面上去理解新课程 而不是去重新了 解新课程数学的系统性 那么当然会有我们的那 种 教学不适应 从而在思维意识上阻碍新课程 理念在我们头脑中的影响 本人今年参加了江苏 省数学高考试卷的阅卷工作 下面我就从本人所 阅第1 6 题的阅卷感受来和大家体验新课程数学 对学生数学思维螺旋式上升发展的作用 第1 6 题 如图1 在直三棱柱A B C A B C 中 E F 分别是A B A C 的中点 点D 在B C k A DB C 彳 C C 占 图1 求证 1 E F 平面A B C 2 平面A F D 上平面B B C C 评析可能大家都认为这个试题并没有多少 新意 应该是学生都能拿分的基本题 确实 本试 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对于空间中线 面位置 关系的判断及证明 本试题的全省平均得分为 1 1 9 8 分 属于解答题中得分最高的一题 但是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 本题学生提供的解法并非我 们想象中的固定套路 可以说 虽然试题对于学生 来说解决上不存在多少障碍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却出现了学生数学思维上的百花齐放 下面 我根据阅卷的经历 给读者罗列几种学生的主流 证法 证法一 1 连结E F 因为E F 分别为线段A B A C 的中点 所以E F B C E F 旺平面A B C B C C 平面A B C 所以E F 平面A B C 2 因为在直三棱柱A B c A B c 1 中 B B l 上面A 1 8 1 C l A l D 二平面A 1 8 1 C 1 所以A D 上B B l 又因为A D 上B C B B ln B l C B l 所以A D 上平面B C C B A D c 平面A l F D 所以平面A F D 上平面B B C C 这种证明方法是我们教师所预期中的学生采 用最多 应该采用的证明方法 确实 从高考评分 标准来看 本试题的功能就是考查学生对于线面 平行 线面垂直证明问题中寻找 发现线线平行 线线垂直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 逆向思维的高低 但是 阅卷的结果显示 采用此种方法证明的学生 所占的比例并非占据总体的绝对优势 下面我们 来看其他证法 证法二 1 如图2 取A A 中点G 连结 F G G E 容易证明平面E F G 平面A B C 再由面 面平行净线面平行可以证明得E F 平面A B C 证明略 2 在B C 上取一点D l 使B D B D 连结 D D t A D 容易证得 A D D A 为矩形 下面证法 同证法一 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采用了证法二 说明 这类学生虽然在寻找线线 线面位置关系上不如 万方数据 5 6 数学通报2 0 0 9 年第4 8 卷第1 2 期 G C C 占 图2 证法一的学生迅速 准确 视觉搜索 观察 空间想 象能力欠缺 但是这类学生也有其自身的思维优 点 他们善于构造 尤其是构造解决问题中所需要 的几何量以及位置关系的能力比较强 说明经历 了新课程教学 我们的学生确实开始会进行创造 性的学习活动了 证法三 1 同证法一 2 见图3 过A 作A M 上B C 于M 因为 平面A B C J 平面B C C B C C 口 图3 平面A B C n 平面B C C B B C 1 A 1 M 平面A 1 8 1 C 1 A M 上B 1 C 所以A M 上平面B C C B t B C C 平面B C C lB 一 所以A M 上B 1 C A 1 D J B 1 C A l M n A l D A 则B C 上平面A B 1 C l 而C C 上面A B C 所以D 与M 重合 下同证法一 采用证法三的同学灵活地使用了证明中的 同一法 很巧妙 给人感觉虽然舍近求远 但思 维上别具一格 尤其是学生对面面垂直净线面垂 直的构造方法很娴熟 证法四 1 连结E F 因为E F 分别为线段A B A C 的中点 l 碹 委蕊 所以由I 得亩一衍一碹 I A p 妻砣 L 乙 丢 砬一A A A 蕊 去霞 厶 厶 以下同证法一 2 在直三棱柱A B C A B C 中 有 莉 商 蕊 和 面 一蕊 面 和 面 o 所以A D 上B B l 以下同证法一 由于文科考生没有学习过空间向量 所以在 高考试卷的第工卷中立体几何一定会避免图形易 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题型以追求试题的公平 性 对于证法四的同学采用向量方法来证明第 1 问 也许大部分教师会觉得没有必要 但对于第 2 问的证明 我们显然可以感受到此类考生扎实 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以及向量的几何运算功底 第 2 问中通过向量数量积的计算证明所需要的 线线垂直是多么的简洁 流畅 使我们阅卷教师也 不由为此类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多样性而倾倒 从学生的上述几种不同证法可以看出 新高 考的解答题在思维程度上设置得十分恰当 体现 思维的多样性发展 这符合新课程理念中提倡各 类学生都能在数学思维上有个性化的发展 倡导 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多样性的形成 也例证 了新课程推行实施以来 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倡导 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方面的成功 值得欣喜 鼓 励 一 3 新高考的新特点 江苏省两届数学新高考自主命题在探索中逐 渐成长 成熟起来 总结这两年的高考试题 我们 可以体会到高考中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的鲜明特 点 1 新高考试题少而思维量大 试题设计精 湛 功能强大 是这两年江苏省数学命题与以往老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第4 8 卷第1 2 期数学通报5 7 积极稳妥科学和谐 赏2 0 0 9 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有感 陶庆芬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3 1 4 5 0 0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后的首 届高考 得到了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和期盼 从理科 数学试题的效果来看令人满意 考生走出考场时 情绪较稳定 有利于后面几场的发挥 纵观整张试 卷结构合理 难易程度适中 突出了一个 稳 字 体现了 积极稳妥 科学和谐 的命题特点 使得新 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1 保持平稳 是科学和谐的基础 试卷结构稳定 自0 7 年以来 浙江省高考数 学卷由 1 0 7 5 组成 即1 0 道选择题 7 道填 空题 5 道解答题 今年还是保持不变 各类题的 分值也与去年完全相同 即选择题每题5 分共5 0 分 填空题每题4 分共2 8 分 解答题前两题和最 后一题每题1 4 分 第2 0 2 l 题每题1 5 分 共7 2 分 试卷结构 分值与考试说明中的样卷也基本一 致 使得考生第一眼看到试卷就有一种熟悉的感 觉 难易程度适当 高考数学试卷的试题难易程 度分配一般要求是5 3 2 即5 0 容易题 3 0 中档题 2 0 难题 在本张试卷中第1 3 4 5 1 1 1 2 1 3 1 4 和2 1 题第一小题都是单一知识点的直 接考查 属容易题 第2 6 1 8 题分别在命题逻辑 关系 程序框图和解三角形中渗透了不等式 数列 递推思想和三角恒等变换 简单的向量知识的考 查 也属于较易题 第7 8 9 1 5 1 6 1 9 2 0 题属于 中档题 选择题的最后一题 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和 第2 2 题的第一小题属于较难题 第2 1 2 2 题的第 二小题虽然得满分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要得分也 是容易的 解答过程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是 逐层推进 而不是一步登天 全卷难度较去年理科 卷有明显降低 有利于考生对学习水平的正常发 挥 命题原则突显 今年我省高考的数学理科卷 试题是以教材为基础 教学指导意见为中心 新课 程标准为宗旨 坚持 源于课本又略高于课本 的 原则 如第1 2 3 4 5 6 1 1 1 2 1 3 1 8 均由课本 例题习题加工而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 是 常规题 五个解答题分别在三角 概率统计 立几 解几 函数与导数等重点知识中加以考查 体现了 重点知识重点考 的命题原则 久违的生活情景 应用题在今年的数学卷中以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 出现 峰谷电在我省已经得到普及 大多数学生家 高考的最大差异 每一个试题的考查目的十分明 确 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