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语文1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叱咤/诧异 妊娠/热忱 薄弱/日薄西山 b.诅咒/狙击 原宥/彩釉 阻塞/塞翁失马c.杂烩/巿侩 怪癖/毗邻 复辟/开天辟地 d.教诲/隐晦 塑料/黍米 度量/审时度势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熟悉地理或热爱旅游的人,也许都知道天坑,知道它的宏大和深邃,知道它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观。但你是否知道,在天坑深处还隐藏着一些温暖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看似坐井观天的有限空间里,有的人竟以天坑为家,而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别有洞天的世界呢?a.深邃 b.鲜为人知 c.坐井观天 d.别有洞天3. 下列各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b.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c.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目前人类80%的疾病是饮水不良引起,全球有近20亿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遭受疾病。d.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从严监管,企业遵纪守法,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a. b. c. d. 2. 本大题共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22分)余霞阁记管同 府之胜萃于城西,由四望矶迤而稍南,有冈隆然而复起,俗名曰钵山。钵山者,江山环翼之区也。而朱氏始居之。无轩亭可憩息。山之侧有庵,曰四松,其后有栋宇,极幽。其前有古木丛篁,极茂翳。憩息之佳所也。而其境止于山椒,又不得登陟而见江山之美。 吾乡陶君叔侄兄弟,率好学,乐山林,厌家宅之喧阗也。购是地而改筑之,以为闲暇读书之所。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径止为平台。由台而上,建阁三楹,殿以书室。室之后,则仍为平台而加高焉。由之可以登四望。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 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 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儒者立志,视天下若吾家。一楼阁也,諰諰然必专据而无同人之志,彼其读书亦可以睹矣。而岂达陶君之志也哉! 钵山余霞阁记 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庵之后,造曲径以登。 造:筑造。 b.建阁三楹,殿以书室 殿:宫殿c.钵山与四松各擅一美 擅:拥有 d.子静觞同人于其上 觞:劝酒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购是地而改筑之 因所见而名之也 b.以为闲暇读书之所。 桐城姚郎中为命名余霞之阁 c.府之胜萃于城西 便于人而适于野者d.江自西而东 近寂而远闻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b.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c.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d.凡人多为私谋/今陶君筑室/不于家而置诸僧/舍示其可共诸人/而己之不欲专据也/而或者疑其非/计是府也/六代之故都也/专据者安在哉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钵山位于江宁城西,环境优美,地理优越,陶子静与诸叔侄兄弟喜好静心读书,又爱此地风景,遂买下地方,建造了余霞阁。b. 余霞阁的建造,改变了往钵山游玩的人们有四松庵可憩息,但无处登临而视野不开阔的状况。c. 作为陶子静的朋友,管同和梅曾亮都在各自的文章中称赞了余霞阁的美景,并都对登余霞阁所见的景象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d. 管同的文章重点肯定陶君建造余霞阁与天下人共享的胸怀,而梅曾亮则侧重在文章中抒发在余霞阁所得到的景与文关系的体悟。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4分)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得雨四首(其三)清 宋湘笠影千塍外,莺声一路中。草从今日碧,花又去年红。细细失犁把,浮浮有水虫。忧愁复辛苦,无限慰邻翁。【注】:宋湘: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这首诗作于其惠州丰湖书院院长时,当时惠州遭受了长时的春旱。塍(ch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1) 这首诗前三联描写的“得雨”后的景象有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4分)(2) “得雨”之后邻家老翁的情感,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嗟乎!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_,_。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莫听穿林打叶声,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3.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说经典梁衡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 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a. 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能经受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b.要让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就要设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还要有个性,有新的创造。c.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d.经典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对经典的每一次重复,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e.经典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仅仅重复几次就不能得到后人的认可,就不能算是经典。13.对经典经得起重复的原因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重复前人,就能创造出具有里程碑效果的经典。b.王羲之的行书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一个永远的参照点,因此它具有空前的高度。c.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所以它无法超越。d.凡是经典都已上升到了理性,超出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意义。14. 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中的两个“重复”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出其具体内涵。(4分)15.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理解。(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1)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剃 头 匠 覃旭 开始人们只是觉得剃头匠古板:永远理那种过时的发型,永远用那套老锈的工具,永远把摊子摆在街尾的一颗大树下,永远比同行少收5角钱。自从他定期为癫仔理发后,人们又觉得他古怪:龌里八龊臭烘烘的一个癫仔,他怎么舍得每个月帮他理一次发呢?他不怕把客人吓跑吗?癫仔具体是什么时候来,从什么地方来,人们不知道,只记得他出现的大概时间,和他当时的模样:长长乱乱的发须,被厚厚的灰尘粘结得像枯草,浑身上下包括那条看不出原色的短裤是油腻的土黑色,让人一见就反胃、厌恶甚至害怕。他沿街找吃的,一靠近摊点和门面,就被主人不择手段地轰开。 只有剃头匠例外。一天傍晚,收摊之前,他很随意地对刚好觅食过来的癫仔说:“阿弟,来,帮你理个美美头。”癫仔居然配合。剃头匠以他永远一丝不苟的神态完成在癫仔头上的作业,比平时费了更多的时间。癫仔扛着全新的头脸在街上往来,人们眼睛为之一亮:没想到癫仔那么年轻那么秀气!他为什么变癫,人们很少议论,而更多地议论剃头匠:帮癫仔理发,他是不是也有点癫? 剃头匠的生意没有因为给癫仔理发而冷淡,回头客照样来。但他们也有疑惑。这天,一个老主顾忍不住问:“你为什么帮那个人渣理发?对你有什么好处?”剃头匠答非所问:“他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嫖,四不赌,五不吸毒,六不贪污,七不受贿,怎么算是人渣?”老主顾一时无语,因为原镇长刚因嫖娼和贪污被捕,搞得全镇沸沸扬扬,居民普遍骂他为“人渣”。剃头匠又说:“他原来的头发难看,理了之后清爽,难道你不这样认为?”老主顾说:“那当然!” 老主顾在随后与街坊的闲谈中多次提到这些。有心人听了想:可不是吗?癫仔没做坏事,而且样子确实比以前清爽。后来,癫仔那条连最该遮的地方都没遮住的破短裤被换上一条虽然陈旧却干净完整的。有人把剩余的饭菜专门装好摆在街边,等癫仔来拿。癫仔的肌肉渐渐丰满,体形匀称。人们的议论就带有惋惜:如果不癫,他也许是个很能干的人咧。 突然有一夜,癫仔消失了。第二天,镇干部和学生把街道打扫得空前干净。第三天,镇上来了一个高级检查团。 癫仔重回镇上的时候,没人记得过了多长时间。他和初来时一样脏,比那时还瘦。剃头又为他理了发须。他原先饱满的头脸凹陷明显,到处见骨头,步履清浅无力。他一天比一天衰弱,躺在路边的时间越来越比找吃的时间长。 有一天,镇政府来人告诉剃头匠:“癫仔死了。”正在理发的剃头匠手停了一下,没看来人,然后继续理发,冷冷地说:“一条人命。”来人说:“你对他最好,想请你找人去处理。”剃头匠说:“我没闲空。”来人说:“费用我们负责。”剃头匠说:“我没闲空。”来人说:“怪哉,平时对他那么好,人家死了你反而无动于衷!”剃头匠淡淡地说:“我只做能做、该做的事。如果人人做了能做、该做的事,天下就太平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16从开头部分画横线的语句可以看出剃头匠是个怎样的人?(4分) 17文中画曲线的部分,通过细节交代了癫仔什么方面的改变?作者写癫仔这些变化的意图是什么?(5分) 18 剃头匠平时对癫仔很好,很是关照,可是在癫仔死后,他为什么却不肯去处理后事,显得“无动于衷”?这与他的一贯言行是否矛盾?(6分)(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有人让丁聪揭发好友黄苗子,他不干,结果被关在黑屋子里写材料。最后,丁聪只好说:“黄苗子这人真不好,干反革命的事一桩都不告诉我,要不我也可以讲一讲嘛。”迎接他的是一顿狠打,他却反而笑了,“我就是天真,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活了下来,我也很直率,在背后揭露朋友的事我是不干的,自己的事可以承担下来,但是让我坑害别人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能胡说八道。”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一副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有删改)相关链接: “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 丁聪笔下的阿q,既有丁聪的创作个性,又表现了正传的整个气氛,构图大胆而活泼,叫人想起小丁的全部风采。-茅盾19. 丁聪是一位漫画家,他的漫画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丁聪的形象特征。(5分)21. 作者为什么说丁聪是“时代身上的牛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5 本大题2小题,共12分。22.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黑暗笼罩的时候,星星在眨眼,告诉我,曙光必将闪耀; _(2) 为“心系中国梦”对出下联。(3分) 上联:心系中国梦 下联:_23. 某著名中学为纪念建校一百周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继往开来的专刊,请你用生动鲜明的语言为这本专刊写一段简短的刊首语。必须从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借代中选用两种表现手法,不超过80字。(6分)6 本大题1小题,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校的一次集会上,提前赶到集会地点排队等候集会开始的同学得到了表扬。对此,同学们反应不一。 受表扬的同学中有的满心欢喜,有的却也只是活动一下因长久站立而麻痹的双腿苦笑一下了之。按时赶到集会地点准时参加集会的同学中有的满心委屈:准时不就很好了吗?有的同学甚至戏言:“如果真要想得到这个提前表扬,我们下次提前一天就来这里排队好了。”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梅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14.5)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1c(azh/ch,shn/chn,b;bz/j,yu,s/si;chu/kui,p/p,b/p;dhu,s/sh,d/du)2 c(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3 b(a.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不到30个左右”,删去“不到”或“左右”。c.搭配不当,“遭受”,指受到(不幸或损害),含被动义,与“疾病”不搭配,可换用“发生”。d.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对应失当。)4b(说神话和传说无处不在,引出这一中心句。是解释我喜欢的原因,“而且”表明递进,紧接。说神话对我的影响,是写记忆中,是写笔下,所以在最末。)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5b(殿:置于后列。)6a(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它”。b.动词,“作为”/介词,“替,给”;c.介词,“在”/介词,“对于”;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然而,却”。)7 c8 c(管同的文章没有对余霞阁上所见景象作浓墨重彩的描绘。)9(1)自从余霞阁建成,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登陟:攀登,1分;始:才,1分;两得:两全其美,同时得到两个好处,1分;大意1分。共4分。) (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因:沿着,顺着,依着,1分;阁:名词作动词,建造阁楼,1分;大意1分。共3分。)(2)作为陶君叔侄兄弟闲暇读书之所。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登临赏景的好地方。成为文人墨客吟咏诗文的佳处。(每点1分,共3分。摘录原文句子,意思对也可以。)【参考译文】余霞阁记管同江宁府的胜景荟萃在城的西面,从四望矶斜行,向偏南方走去,就有山岗高高又隆起,俗名叫做钵山。钵山,是江山环绕翼蔽的地方,而朱先生最先居住在这里。(此处)没有轩廊亭阁可以供人憩息。钵山的旁边有座庵,叫做四松庵,它的后边有房舍,非常幽静。它的前面有古木丛竹,非常茂密。(真是)憩息的好地方啊。然而这个地方的环境被山顶阻绝,人们不能攀登上去来望见江山的美景。我家乡的陶君叔侄兄弟,都很好学,喜爱山林,厌倦家里宅第的喧闹。(于是)购买了这块地方而改建它,把它作为闲暇读书的场所。从四松庵的后边,修造一条曲径来攀登,路的终点筑造一个平台。从平台往上,建造三间阁楼,在阁楼后设置书室。书室的后面,就又筑造平台来加高地势了。从这里可以登上四望山。桐城姚鼐郎中给它取名叫余霞阁。钵山和四松庵各自占有一美,是不能同时兼有的。自从余霞阁建成后,攀登和憩息的人,才两全其美而没有遗憾。大凡人们大多做自私的打算,现在陶君筑造书室,不造在家里而创建在僧房,表示它可以与他人共享,而自己并不像专享啊。然而却有迷惑不解的人怀疑他失策。这座州府,是六朝的古都,专享的人又在哪里呢?读书人立志,看待天下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一座楼阁,诚惶诚恐地一定要专享占据,而没有与人共享的意思,那他读书(的成就)也可以预想了。又怎么比得上陶君的志气呢!钵山余霞阁记梅曾亮 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10. (1)长时春旱,得到及时雨后,农村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1分)。田野间处处是戴着斗笠扶着犁把赶忙春耕的农人,一路黄莺歌声婉转,草木焕发生机,花朵新鲜绽放,水中虫儿快活游动(2分)。画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清新怡人(1分)。(2)久旱的忧愁辛苦,在得到及时雨后烟消云散,邻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忧愁又辛苦与“得雨”后的欣慰且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更好地衬托出老翁对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后的喜悦之情(1分)。11.(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4)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12be(a.扩大了范围。应是音乐、绘画等艺术品中的经典之作才能经得起重复。c.太过绝对化。“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只是部分人的目的。d.曲解文意。“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与原文“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不符。)13d(a.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成为经典固然需要创新,但如果未达到空前的高度,仍不能算作经典。b.因果倒置。应是因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所以才成为参照点。c.曲解文意。经典是无法复制,不是无法超越。)14不同。前一个“重复”是指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欣赏;后一个“重复”是指创作时一味模仿前人。15凡是学习、研究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的,其艺术之树将会常青;而只是盲目模仿或复制别人的创作的,必然会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死胡同。这句话强调了创新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四、本大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恪守传统,坚持原则,不重钱财。(1点1分,2点3分,3点4分)17癫仔生活状况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吃穿上,(1分)而且还表现在他这样卑微的人物,在剃头匠和人们的关爱下也得到了应有的人格尊严。(2分)这是借癫仔的改变侧面烘托剃头匠的形象,表现他体恤弱者,尊重生命言行的可贵及其对周围人们的影响。(2分)18不矛盾。(1分)从剃头匠最后一句话可知,他知道被赶出小镇在外流浪是癫仔真正的死因,他对癫仔的死感到愤懑,不愿处理后事其实可以理解为他内心的反感和抗议。(3分)剃头匠看似固执但有主见,看似淡然却心明眼亮,他这样的表现有必然性,与其一贯言行并不矛盾。(2分)(考生如有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答案示例】他的漫画贯穿着他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他的漫画讽刺现实,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或:画风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他的漫画幽默辛辣,技艺高超,富有个性。他的漫画能够体现百姓的心声。(每点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先回到原文寻找对丁聪漫画风格进行描述、评价的信息。可逐段逐句进行筛选,以防遗漏。筛选出来的信息,同类进行合并,然后分条作答即可。不要漏掉“相关链接”部分。20【答案示例】勇敢正直。他是一个敢于对现实的丑陋进行讽刺的斗士。爱国。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节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乐观。他“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宁可自己被关小黑屋、挨打,也不坑害好友。钟情于漫画。“文革”开始时,不许他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废标签后画漫画;为了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他不吃药,故意让血压升高。(1点2分,2点4分,3点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及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答题时,要先梳理文章,看写了丁聪哪些事迹;然后将相关事件归类,从中概括出丁聪的形象特征。最后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那么不仅要概括说明,还要有分析性文字。21【答案示例】作者称其为“时代身上的牛虻”,是指丁聪先生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都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黑暗现实或不良现象的揭露。他的画总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1949年,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之后,仍坚持创作讽刺漫画。三中全会之后,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丁聪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竞技考试题目及答案
- 《产品安全工程与案例分析》 (教案大纲)
- 配电箱电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25年立项详细标准+
- 金工实习报告(机械类)-答案-2025-2025(二) 2
- 2026年一级造价一造土建安装案例分析考前必背考点重点知识记忆十页纸
- 2026年一级建造师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分析考前重点知识必背十页纸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与设备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代理销售果汁协议书
- 田块合同续签协议书范本
- 丹麦分居自动离婚协议书
- 高校消防知识培训课件计划
-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2025年猪场分户协议书
- 2025年国盛证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设备维护保养课件
- 访谈录的写法课件
- 基金定投课件
- DBJT15-148-2018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 2025至2030中国丁烯丙烯共聚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WST861-2025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
- 2025年三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