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原型理论视角下如梦令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摘要】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是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之上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原型理论重新对翻译活动的实质作出了解释翻译本质上是通过目的语原型重建原语的活动。将原型翻译观应用于如梦令的英译本分析,探索此理论的指导意义是本文的目的。【关键词】原型理论;翻译原型观;汉诗词英译本analysis on english versions of ru meng ling under the translation prototype theory【abstract】there are limits to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the linguistic school. the prototype theory gave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stance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translation is an activity of rebuilding the source language through the target language prototype.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the translation prototype theory to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ru meng ling in order to explor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ory.【key words】the prototype theory;the translation prototype theory;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poetry0.引言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国外学者将原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中,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这些结合原型理论进行的翻译研究,虽然由经典范畴观转向原型范畴观,但对原型概念的理解主要以理论综述为主,且存在局限性。对原型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的细致论证尚鲜有人问津本文拟对经典范畴理论和现代原型范畴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和对比,以如梦令两个英译本为例,在例证、分析的基础之上,试图发现原型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1.翻译原型理论背景1.1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范畴(category)”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一个用途很广但含义模糊的术语。一种事物(如汽车)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一类事物(如交通工具)及其包含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严格来讲,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王寅在其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提到,范畴是指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构成的1。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过程。对范畴的认知往往反映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历史阶段性,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更加精确。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将事物进行切分、形成概念,进而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涉及对事物特征的估价和认知决策机制如何组合这些特性。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之前的两千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时期。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概念的类来源于客观世界里既定的范畴,与进行范畴化的主体无关;范畴的归属是由概念的本质属性决定的2。经典理论包含以下基本假设: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来定义的;特征是二元的;范畴有着明确的界限;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经典范畴理论认为共有的特征决定范畴的成员地位,这个特征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其决策过程是简单的、明确的识别某些特征的存在与否即可决定其范畴。经典理论曾普遍存在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并且对上述学科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在音位学中,一个音位,不是元音,就是辅音;一个元音,要么是高元音,要么是低元音。音位范畴的特征具有二分性、普遍性、抽象性和先天性。由于它的应用,客观事物不再被当作一个囫囵的整体,而被视为是可以分解的集合。lakoff曾将经典理论所论述的范畴比作“抽象性容器(abstract containers)3”,即范畴就像一个容器,具备范畴定义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则在外面。众多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多理所当然,范畴问题也曾一度被认为已经得到解决。但体验哲学认为经典理论仅是基于先验的猜想,不是经验研究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当运用经典范畴理论来解释更多现象(特别是自然范畴、社会现象)时,经典范畴理论存在着诸多缺陷,因为高度抽象化、理想化的二元划分会给人们带来绝对化的认识方法,而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4”。维氏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心理学界、社会学界、语言学界等,乃至在自然科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理论性和试验性的研究,使得这一理论不断得到深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针对传统的范畴模式中充分必要条件在实际运用中的缺陷,建立了现代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充分必要条件不能很好地说明它们,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等5。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明确的。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建立的,而原型在人们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又具有认知参照功能。在等级上,范畴有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之分。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原型成员,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具有同样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在一定的语言和社会文化中,基本范畴和原型、范畴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范畴等级和原型是有差别的。1.2翻译原型理论将原型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我们可以对许多理论问题进行重新考察。根据认知心理学上的原型理论,原型在范畴化中起关键作用,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心理表征,它整合了所有范畴成员的最典型特征。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抽象性、整合性、优先性和延展性。原型的这些特征使其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包括翻译研究)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说服力,于是许多翻译研究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自觉地把原型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他们认为翻译研究是一个原型范畴,对源语语篇和译语语篇采取原型分析更为有效。sell-hornby就认为,语篇类型并非能够清晰界定,等值类型也并非那样严格苛刻,因此传统的范畴观已经阻碍了语言学倾向的翻译理论研究。根据原型范畴呈现出典型程度差异和家族相似性,具有模糊边缘并且不能根据一组单纯的必要充分条件进行释义,她提出打破文学翻译、普通语言翻译和专门语言翻译的界限,因为它们并非相互排斥的范畴6。基于现代原型思想,杨炳钧提出了“翻译原型理论7”。翻译就是试图通过目的语寻找一个最佳的源语样例的活动。由于最佳样例具有罕见性,接近完美的翻译也同样罕见。在这个活动中,寻找最佳源语样例便不是结果,而是目标。翻译的标准就是原型的最佳样例,译者一旦根据各种样例建立了原文的原型之后,便尝试用目的语来翻译原文,每一个译本都是原型的一个样例,都尽可能向原型靠近。最接近原型的样例就是最佳样例。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只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之中。最佳样例是基于原文和译本的原型认知心理机制对翻译做动态的阐释,其目标是反映抽象的原型,对具体翻译的评价是从整体上把握(完形感知),参照翻译原型(理想的翻译),看译文样例的典型程度,从而评判出译文的优秀程度。翻译本质是通过目的语原型重建源语的活动,而最佳样例可视为翻译的标准。辜正坤提出以“最佳近似度8”作为翻译的最高标准。“最佳近似度指译作模拟原作内容与形式(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最理想的逼真程度8”。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最佳近似度与最佳样例都强调了译本要尽量接近一个理想程度,即原型。2.翻译原型理论视角下如梦令英译本的对比分析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作品原文: 如梦令 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委婉多姿。英译本a 许渊冲(译)tune: like a dreamlast night the wind was strong and rain was fine,sound sleep didnt dispel the taste of wine.i ask the maid whos rolling up the screen.“the same crabapple tree,” she says, “is seen”.dont you know,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9英译本b 杨宪益夫妇(译)to the tune of ru meng linglast night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fierce,and deep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effects of wine.when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curtains,she answers, “the crab-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i cry, “cant you see? cant you see?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10译本a的译者许渊冲认为,李清照是借风吹雨打海棠之景,抒发怜花、惜春之情,这成为他翻译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他将原文的“情”与“境”作为自己译作的原型,因此他的译作(1)在形式上,第一、二句分别以fine和wine结尾,第三、四句分别以screen和seen结尾,最后三句则用know、know和grow结尾,韵押妙美,对仗整齐。将“浓睡”译为“sound sleep”而非“deep sleep”之类,恰到好处地避免了直译所带来的庸俗,同时头韵的运用,也使译本读来朗朗上口。(2)内容上,题目则意译为“tune: like a dream”,如此翻译远比单纯音译原文题目更具韵味,使译本与原文在意境上达到了一定的吻合,符合原文风格,更易于目标语读者发挥联想感受原文。虽“red”、“green”是以色代物的用法,指“红花”、“绿叶”,但由原文中的“肥”和“ 瘦”便可知这其实是作者借代的手法,用“花瘦”代作者因惜花而消瘦。所以译者亦用借代、拟人的手法用“languish”一词来表面写花,实则指人。让目标语读者从译文中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惜花、怜春之情。当然,译者对原文部分创造性的翻译降低了译本对原文的忠实度。译本b的译者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强调“忠实”, 并不主张省略原文中的一些必要句法成分,更反对过分的创造,认为那便不是翻译,而是改写。他们的翻译原则是“对原作的内容,不许增加或减少11”。因此,杨宪益夫妇是将“信”和“达”作为自己译本的原型,译文简单明了,朴实无华又自然流畅。译本b将标题直接音译成“ru meng ling”,将“雨疏”译为“the rain was light”,“风骤”译为“the wind fierce”,“浓睡”译为“deep sleep”,“残酒”译为“the effects of wine”,“应是绿肥红瘦”译为“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 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杨宪益夫妇的译作几乎都是用地道的英语诗句译成的,译文忠实于原文内容又不失美感,貌似对原文的意境“不闻不问”,在诗词美感上稍显逊色,实则是让目标语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合乎英语语法的诗歌语言的带领下,探求别样情感。由于汉英文化、概念等的差异,两种语言对基本共享特征事物的原型范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等同。所以在文学翻译特别是诗词翻译中,不能一概将两种语言所指谓的范畴直接对译。由于原型和基本层次范畴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译者应该选出源语范畴中的典型特征或在基本范畴的层面上将其译出,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依赖典型特征或基本范畴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个译者心中都有它自己的翻译原型,李清照的词英译本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笔者的对比研究并不是为了论证哪个译本好,哪个译本不好,而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本,找到他们各自的“原型”,从而发现译本最好的切入点,供日后译者在诗词翻译时参考。3.结语中国诗词英译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其难点就在于中国古代诗词中意向的翻译。通过采用翻译原型理论对如梦令的两个典型英译本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原型范畴理论对中国诗词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翻译原型论的解释力有助于翻译理论的形成并指导翻译实践。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机械热加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防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环境监测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不动产测绘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家禽饲养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兽医防治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考-计算机技术与软考(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河南省医师定期考核试题
- T/CECS 10011-2022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高性能双壁波纹管材
- T/CCT 008-2023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分级评价
- DB31/T 477-2018旅行社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
- 2025年中国振动筛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治疗及进展
- S7-1200 PLC原理及应用基础 课件 第5章 S7-1200 PLC的模拟量处理
- 江苏盐城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班费收支统计表
- 建行善担贷合同协议
- 餐饮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