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第一单元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感受内洞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一:欣赏内洞,感受特点。1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内洞有什么特点?在相关的句子旁边概括出来。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收获,相互点评并完善答案。3选择其中一个特点班内汇报。(可朗读,可描述你的想象活动二:回顾全文,学习写法。1回顾全文。默读全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提示:要能体现各景点的特点。)小组内交流互评,将最好的画上小黑板。小组代表对照小黑板简单介绍。 2学习写法。小组交流: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小组推荐代表交流.【检测反馈】请为游览“金华双龙洞”设计一段导游词。(根据自己的喜好,外洞、空隙、内洞任选其一) 一、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二、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学生自主学习。2小组展示:(1)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2)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3)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三、回顾全文,学习写法1.默读课文,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并将最好的展示在黑板上。2.小组代表介绍。3.学了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四、完成检测反馈教后反思: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双龙洞。1借助资料,了解金华的双龙洞。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活动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通顺,读流畅。2自学生字新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边读边记住字形。留意“鹃”、“臀”等字的写法。)用钢笔描红生字。用“”画出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特别注意“明艳”、“突兀森郁”、“蜿蜒”等词的意思。)3组长指名朗读生字词,互相正音。交流易错字及难理解的新词。活动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组内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小组内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并整理如下: 3全班交流展示。【检测反馈】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油桐(tng dng)臀部(tndin) 石笋(xn sn)2把带点的字意思不同的序号写在题前括号内。()A颜色各异B形态各异C异口同声 D奇花异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金华的双龙洞包括三部分,依次是: 、 、 。一 一、 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叶圣陶先生在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2.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两遍二、查阅资料,了解双龙洞。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金华的双龙洞。2.小组交流,相互补充。3.小组汇报展示,及时补充。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按照要求学习生字词。2.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3.全班展示:(1)小组展示学习生字词的成果。(读词语、说词义、选用词语造句)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指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2)汇报易错字。(3)每组4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聆听,作出评价。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组内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2.学生画出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指导。3.全班交流。课文按游览双龙洞的顺序,记叙了游览的经过。游览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四、完成课内作业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感受外洞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一:欣赏“一路”风景1自由读2、3自然段:圈画出所描写的景物,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将自己的感悟读出来。2组内交流并朗读。3全班交流展示。活动二:感受外洞、孔隙的特点1默读第4、5自然段,外洞、孔隙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尝试用一个字(词)概括出来:外洞: 孔隙 2哪些句子最能给你这样的感受,画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3小组交流,确定汇报方式(可以有感情朗读,可以表演、也可直接说感受)。4全班展示。【检测反馈】朗读背诵第5自然段,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孔隙特点的句子默写下来。 一、引入新课春末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景色吧。二、欣赏一路风景1.自由读,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并朗读。3.全班交流展示。(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2)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过渡: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三、感受外洞的“大”和孔隙的“险”1.学生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外洞的“大”(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板书:山路美)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2)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3)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孔隙的“险”过渡: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板书:孔隙)指名读。(1)孔隙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呢?(险)(2)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了?(3)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肾脏病学诊断与治疗知识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学的疾病诊断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常见病例分析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奉贤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学业评价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肝胆外科手术后护理操作规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泌尿外科尿路结石治疗操作演练考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护理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建筑材料采购与销售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线上平台设计与用户体验可行性研究
- 2025年算法工程师推理加速面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Unit 1 Food matters
- 脑膜瘤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课件 1《老子》三章
- 药物临床试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安全教育
-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安全设备与技术应用
- 仓库出租合同范文
- 安全教育教程(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