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品出语言的.doc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要品出语言的.doc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要品出语言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阅读教学要品出语言的“味” 以春酒为例冯为民 自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标修订后,有关语言知识的教学问题就成了学界讨论的热点,这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关注的是语言知识该怎样教与怎样学问题,显得非常务实。照理说,一线的语文教师最有发言权,也最有深切体会,对如何教好“语言知识”也肯定有许多仁智之见。作为门外汉,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甚了解,但窃以为对“语言知识”的教学不能纯粹讲“知识”,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品出语言的“味”,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有很丰富的“味”,有时滋味相当深长,需要仔细品味。前不久,我有机会研读过人教版八年级琦君的散文春酒,也听过几节春酒课,则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品出语言的“味”。这篇小文就仅举春酒中的一个小例。春酒选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怀旧篇章,也是一篇典型的怀乡思亲散文,作家以叙家常的姿态,透出浓重的闺秀气质,显示出对爱与乡愁这一传统文学母题的偏爱,写得真切感人。春酒中的中心人物是母亲,而春酒中的“我”则有多个角色:叙事审美者、女儿、母亲,前两个角色是交互的,后一个角色是在文末显现的。请看以下一段: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段文字中由叙事审美者转入女儿角色的是“可是说实在的”这一插说,接下来的文字就是典型的穿越,变身为数十年前孩童,以充满童真状态的叙述,完成了甜美的回忆,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叙事审美者,文中不时会显出这样的身份。 从语言知识的角度看,有一句很特别,就是:“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说它特别是因为是典型的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作为倒装句就肯定有所强调,且总是突出被强调的部分,就是“补气、健脾、明目的哟!”如果问为什么要强调,恐怕从语言知识的角度看,可能也只是干巴巴的答案:要突出母亲的原话。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文段所叙写的场景看,这一句是自然天成的妙句,这个倒装句倾注了作家此时此刻的浓浓深情。不妨试析如下:“补气、健脾、明目的哟!”从语言的简洁来说,句中“的哟”完全可以省去,但却万万省略不得。如果没有“的哟”二字,下文的“得意”二字就没有着落,情就不真,且有故作姿态之嫌,有了“的哟”二字,才有身临其境的在场感,是真真切切的母亲话语,亲耳聆听的。而母亲话语中的“的哟”二字恰恰是最传神的,具有很强的听觉冲击力,带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烙印,能凸现出母亲说话时的语调,也具有很大的艺术张力,也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再现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的自得与仁爱也很容易感受到。何况“的哟”二字是典型的江南女性的温侬软语,有了这两字人物的身份与地域特性也就很巧妙地折射了出来,琦君母亲是典型的温州人,且是富庶之家的主妇。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补气、健脾、明目的哟!”写在前面,主要是突出这句话不仅写母亲,也写了“我”的感受,如果没有“的哟”二字,“我”只是转述者,有了“的哟”二字,“我”就成了在场的聆听着,就成了完全读懂母亲的人,是一个听出了自豪感,享受到幸福感的孩子。“补气、健脾、明目的哟!”置前不仅突出了母亲的形象美,也突出了母亲的话语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虽时隔数十年,母亲的语调与容貌都活现于“我”的脑海中,“我”对母亲的怀念是多么深切由此可窥一斑。再看“母亲总是得意地说”这句。如果从语言的简练看,就应该省去“得意地说”中的“地”,省去之后似乎更紧凑。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没有“地”,“母亲总是得意说”就只是叙述语,作者仅是一个一本正经的叙述者,但有了“地”,“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就不只是叙述者的口吻,而是叙事审美者的角色,因为这个结构助词“地”注满了浓浓的恋母之情。“地”读轻声,正因为有了这个轻声,语流在这里才有了舒缓的余地,感情的波涛才有了奔涌的空间,“地”正写出了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温婉。仔细读一读这个“地”,就能读出叙述者的儿女身份,读出女儿的一份甜蜜,读出一份温馨,读出一份自豪,读出母亲在女儿心中的永不褪色的地位。如果没有这个“地”,这些丰富的情感就难以表达。语约意丰也就难以体悟,也就很难走进作家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可见语言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语言知识背后的浓浓的情味,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品出语言的“味”,尤其要在语浅情长、语浅情切之处更要倍加留心在意,如果语文教师轻轻走过场就很容易失去触摸作者心灵深处的通道。如果你不信,我还可以信手举上述语段中的一例。如“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中的两个“就”恰恰是意味深长、值得一品的。前一个“就”突出的是母亲的做事认真,对酿八宝酒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更为巧妙的是与后文母亲常常所言:“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暗合,写出了母亲的言行一致的典范意义,生活准则与日常行高度吻合,这样的母亲栩栩如生,如在目前,有品位、有境界。后一个“就”则突出了母亲的热情好客和普世情怀,写出了母亲的“佛心”。这两个“就”从知识层面看只是副词,但在文中却有着凝聚对母亲一腔深情的高妙作用。由此可看出,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作家笔下的母亲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之所以取琦君笔名是因为1936进之江大学读书期间,受业于词学大师夏承焘门下,夏老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了“君”字的敬称。琦君对故乡的人、事永远印在心里,真挚、深沉、执著和热烈的抒情方式构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