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2.doc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2.doc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2.doc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2.doc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质量检测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检测(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2014河北保定高三调研)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2题。1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a9小时b18小时 c27小时d36小时解析:由图可知,该地降雨止于18日12时,而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为19日6时左右,故降雨停止后的1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答案:b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解析: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这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答案:c(2014石家庄一中月考)读“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关模式图”,回答35题。3图中线分别表示()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c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d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解析: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其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左右,故曲线表示气温;由于气温与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即气温曲线与空气相对湿度曲线形状大致相似,故曲线表示空气相对湿度;由于该地潜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故潜水位埋深与降水量有关,即曲线表示潜水位埋深。答案:c4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下,应为温带地区,同时根据潜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可知,春季该地潜水位埋深变深,说明此时蒸发量大,降水少,用水量大,结合选项中的四个地区可知,华北平原此时为春旱,灌溉用水较多,造成潜水位埋深加深,因此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春季气温低,蒸发量小,潜水位埋深变化不大。答案:c5当潜水位埋深小于5米时,该地区()a空气相对湿度小于50%b盐碱化加重c月降水量在50 mm到100 mm之间d月均温高于15解析:由图可知,当潜水位埋深小于5米时,该地区处于7、8月份,其月均温高于15。空气相对湿度大于50%;此时正值雨季,盐碱化不严重;月降水量在100 mm以上。答案:d(2014乌鲁木齐第一次诊断性测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67题。6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的离岸风是()ab cd解析:由图可知,为迎岸风,为离岸风。为印度半岛冬季的东北风,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答案:a7与处离岸风不具有相关性的是()a上升流b渔场 c海雾d雨林解析:处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易形成渔场;在离岸风的影响下,深层冷海水上泛起到降温作用,海水表层水汽遇冷凝结,多海雾;沿岸形成荒漠景观,并没有雨林景观。答案:d(2014河北邯郸高三质检)下面的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该地岩石主要为砂岩,甲为一河心沙洲,p、q为航道;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古人把宝藏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读图完成810题。8该河流可能位于()a吉林b湖北 c山西d云南解析:由右图可知,该沙洲在春季和夏季,有两次面积变小的过程,其中夏季减小的较多,说明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两次河流流量变大的过程,即出现小的春汛和较大的夏汛,其河流的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在我国有上述两种补给类型的河流应在东北地区,故该河流可能位于吉林。答案:a9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b若该河段自东向西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c若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图中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缓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解析: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则河流泥沙会在大坝中沉积,使下游河流的含沙量减小,从而使下游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若该河段自东向西流,则q河道将有泥沙沉积,不会变深;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水流速度较缓的河流下游地区。答案:c10若该河自东向西流,现代人要找宝藏,应该找的地点是()aa地bb地 cc地dd地解析:若该河自东向西流,则位于河流右岸的地点为c、d两地,由于瀑布对河床具有上蚀作用,因此寻找宝藏应向下游地点寻找,即d地。答案:d(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有关图中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是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解析:由图可知,类岩石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通过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不是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软流层不属于岩石圈。答案:a12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解析:由图可知,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因此图示区域地壳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答案:a(2014桂林市、崇左市、北海市、防城港市联考)某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分别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解析:图示河段甲处位于凸岸,泥沙淤积严重,乙处位于凹岸,河床被侵蚀严重,所以a正确;河岸的变迁不仅与地转偏向力有关,还与河床本身的弯曲状况有关;甲、乙、丙三处,乙处以侵蚀作用为主,且侵蚀作用最强。答案:a14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c地壳断裂,局部抬升d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解析: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再加上下游地区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易发生洪涝灾害,为了防御洪涝,河防大堤越建越高,“地上河”就这样形成了。答案:c(2014资阳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完成1516题。15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水平运动b图中有三处断层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de处岩层的年龄老于p处岩层 解析:图示地区多断层,其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垂直运动;图中有4处断层;飞来峰是该区域断裂物质形成,所以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e、p岩层均位于背斜处,e处岩层年龄比p处岩层新,c选项正确。答案:c16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c处飞来峰是从外地飞来的b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乙处地质条件稳定,可以修建大型工程d甲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解析:图中c处飞来峰的岩层和当地岩层相同,a选项错;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对,d错;乙处是断层,地质条件差,不能修建大型工程,c错。答案:b(2014江苏南京第一次模拟考试)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1718题。17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解析: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答案:c18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 c区域性d开放性解析: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a(2014黑龙江省鹤岗一中期中考试)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920题。19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寒流b大气环流c山脉迎风坡d暖流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形成条件。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形成热带雨林,与东南信风沿大分水岭爬升形成地形雨有关,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促进作用也很显著,故b、c、d均为有关的因素。而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没有寒流,所以与此无关,故选a。答案:a20自然带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b干湿度地带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水分条件变差,逐渐由森林、草原至荒漠递变,故b正确。答案:b(2014河北名师俱乐部调研二)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21雪线高度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a气温高b山地海拔低c降水充沛d多阴坡解析: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使雪线较低。答案:c22甲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陆地面积小b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c无高大山地d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解析:40s60s之间比北半球同纬度海洋广阔,永久积雪面积小。答案:a二、综合题(56分)23(18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非洲局部区域图材料二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1)比较r1、r2两河入海口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简述地与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3)纳米比亚沿海小镇地一年雾天平均高达125天左右,分析其多雾天的原因。解析:(1)读图,r1是扎伊尔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r2是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r1比r2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2)读图,地位于湖泊西岸,受信风带影响时,印度洋吹来的暖湿偏东风经过湖面,空气湿度增加,携带大量水汽,在地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所以较地年降水量多。(3)读图,地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地沿海有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雾天多。答案:(1)r1较r2: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2)地较地年降水量多;地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3)地距海近,水汽充足;地沿海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24(20分)下图为世界两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分析m河甲、乙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简述m河与淮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说明理由。(3)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分析淮河水系的特点。解析:(1)根据左图中等高线和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并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角度分析甲、乙两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本题应根据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角度分析。(3)河流水系特征应从源头、流向、河流长短、河道弯曲、支流多少、流域面积、水系形态等角度分析。答案:(1)甲河段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且有支流汇入,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乙河段水源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小;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急。(2)m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明显汛期;淮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理由:m河流域的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淮河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支流呈南北对称分布,为羽状水系。25(18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h山脉纬度相当的东南坡与西北坡植被生长差异及原因。(2)从地理要素的角度简述闽台两省相似的自然环境特征。(3)比较图中m、n两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解析:(1)读图,图中h山脉为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因此其东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向阳坡,水热条件好。西北坡是背风坡、阴坡,所以水热条件较差。(2)自然环境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自然要素构成。两省的地理位置都临海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多,都是外流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3)读图,对两条河流的水系状况做出分析比较。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