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一 政治文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一 政治文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一 政治文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一 政治文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一政治文明发展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2.(2013福建福州质检)史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句中横线部分文字可能是()a.于是封功臣谋士b.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c.武王征九牧之君d.武王追思先圣王3.“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b.c.d.4.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台湾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袁世凯5.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阶级成分的政治运动,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8.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慕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慕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慕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慕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新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9.(2013福建厦门模拟)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概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力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10.(2013广东惠州二调)1894年11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作者列举佐证其观点的有力史实是()a.日本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野蛮侵略亚洲邻国b.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野蛮侵略中国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大片国土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11.英国政论家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1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6分)材料二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辨(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材料三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4分)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的奠基人麦迪逊曾说:“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对政府进行“控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些构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14.(2013江苏盐城高三摸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6分)(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10分)阶段检测一政治文明发展史1.c2.d3.d4.a5.a6.d7.d8.b9.b10.b11.b12.a13.(1)共同点:任用贤臣是治国安邦的关键。历史条件:传统主流思想倡导“仁政”、道德、气节;科举制度的实行(或监察制度、谏官制度的制约等)。(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 根源:君主专制制度。(3)方法:阶级分析法。 缺陷: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问题(不实事求是)。(4)构想: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社会契约;实行法治等。(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政治变革和救国道路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4.(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表现: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