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pdf_第1页
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pdf_第2页
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pdf_第3页
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卷 第5期 2007年10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0 No 5 October 2007 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 卢少兵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0 收稿日期 2007207211 作者简介 卢少兵 1971 男 湖北省武汉市人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 跨文化交际及翻译研究 摘要 将三阶段的主要特点及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加以分析概括 厘清了西方翻译研究的脉络 并分析 了目前国内翻译界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不同看法 提出了中西结合 立足自我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翻译理论 三阶段 述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6477 2007 05 0691 04 关于西方翻译理论的分类 按流派分的居多 例如奈达将其分为四个基本流派 根茨勒提出五 大派说 谭载喜分为五大学派 张南峰 陈德鸿主 张六大学派 李文革则细化为七大流派 二十五支 派 1 也有按时间划分的 如姜秋霞等 2 潘文国 试图将西方翻译史按时间分成三阶段 3 笔者认 为这一划分明确清晰 易于把握 特别是对于初学 者 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分类方法 但对于某 些时间的确定本文作者略有不同观点 潘文国认 为 纵观西方的翻译理论发展史 有没有自觉的学 科意识是一条重要的分水岭 可以以此为标准 把 西方翻译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的 现代的 当代的翻译学阶段 姜秋霞认为 西方翻译理论 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经验期或前理论期 语言学理论期 多元理论期 他们二者都把最早 的时间定位于公元一世纪的西塞罗 但是根据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教授道格拉斯 鲁宾逊在其著作 西方翻译理论 从希罗多德到尼 采 中的考证 希罗多德在其名著 历史 里有两大 节讨论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这些论述与翻译理论 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于是鲁宾逊将其作为 译论 史料 收入了自己的文集 并因此把西方翻译理论 史的发端期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塞罗时代向前推 进了大约400年 4 据此 笔者认为西方翻译研 究的第一阶段应该从约公元前5世纪一直到20 世纪50年代末 这长达两千多年的阶段姑且称作 传统经验期 第二阶段 从1959年雅可布森发表 他的著名论文 翻译的语言观 开始到1972年 可 以叫做现代语言学阶段 第三阶段从1972年霍 姆斯发表论文 翻译学的名称和性质 开始至今 可以称为当代多元理论期 下面就此三阶段的一 些特点分别论述之 一 传统经验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科意 识 理论大多是经验性的 零碎杂呈 不成体系 如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在他著名的 论演说家 中第一次从翻译过程和如何最好地进行翻译进行 了论述 他首次把翻译区分为 作为解释员 和 作为演说家 的翻译 所谓 作为解释员 的翻 译 是指没有创造性的翻译 而 作为演说家 的翻 译 则是指具有创造性 可与原著媲美的翻译 这 样 西塞罗实际上提出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并 因此而开拓了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 5 文 艺复兴时期古典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使古典时期 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蓬勃兴起 这期间比较著 名的翻译理论家有泰特勒 施莱尔马赫 洪堡等 泰特勒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是苏格兰 著名翻译理论家 他的 论翻译的原则 是西方翻 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在书中 他提出了翻译三原 则 并指出好译文应是原文的优点被完全译入另 一种语言 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在读原文时 一样 清楚而强烈地感受到这些优点 6 该著作 由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 铎 1898年 1958年 先生首次介绍到国内 此阶段比较杰出的理论家还有德国的施莱尔 马赫 Schleiermacher 和威廉 冯 洪堡 Wil 2 helm Von Humboldt 新教神学家施莱尔马赫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决定思维论 他首次指出翻译 的两种途径 口译与笔译 并提出了顺从原作和顺 从译作等理论 洪堡曾潜心钻研历史哲学和语言 哲学 主张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提倡教育和教学上 的自由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共性 是民族精神 的外在表现 没有任何产物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7 他们的思想对20世纪翻译研究甚至语言学研究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时期思想界充满了浓厚的思辨色彩 理 论家们对研究内容进行抽象论证及哲学思辨 然 后作概念性的是非 应否等价值判断 在较大程度 上确定了翻译的宏观原则 在哲学层面上为翻译 学科的整体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 现代语言学阶段 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朦胧的学 科意识 翻译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但不曾 认识到翻译研究可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 随后的二三十年里 翻译研究唯语言学理论方法 之马首是瞻 语言学分支的各理论纷纷应用于翻 译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现代语言学阶段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发 端于雅可布森 他在 翻译的语言观 一文中首次 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翻译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符 际翻译 雅可布森从符号学的立场出发 提出语 内翻译的范畴 揭示了翻译与 世界体系及其构 成 之间的关系 8 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翻译研究 通常是指语际翻译 也有学者认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始于尤金 奈达 奈达在 翻译科学探索 中提出了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 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2 alence 两个概念 9 他的功绩在于 第一 把信 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 提出了 动态对 等 的翻译标准 第二 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 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 第三 在翻译史上第一 个把社会效益 读者反应 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 中 10 他在动态对等理论中提出了开放式的翻 译理论原则 自此 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 上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也即从 怎 么译 的问题 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 究 提出了语音 语法 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 11 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卡福德 Catford 他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模式 为翻译理论基础 对等值翻译作了较为全面的论 述 他在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一书中提出 翻译 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寻求等值成分 翻译理论的中 心任务在于界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 在该书 的开头他曾指出 翻译是用语言进行操作的工 作 即把一种语言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本 因此 任何翻译理论都必然利用语言理论 普 通语言学理论 12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运用了语义学理论 研究翻译 他是英国翻译研究界的鼻祖 在其成名 之作 翻译研究途径 13 中所提出的 语义翻译 与 交际翻译 在理论上与实践中至今仍为人们所 引用 纽马克分析了思维 言语与翻译的关系 阐 述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特点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 迅速崛起 主要由卡塔琳娜 莱思 14 Katharina Reiss 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 即文本类型理 论弗米尔的目的论 Skopost heorie 和克里斯汀 诺德 Christiane Nord 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等语 篇语言学理论体系构成 莱思是弗米尔和诺德的 老师 早在1971年 她在其著作 翻译批评的可能 性与局限性 中 就提出了功能类别的问题 诺德 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领袖人物 她的著作 翻译中 的语篇分析 理论 方法及翻译导向的语篇分析 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活 动 解释功能翻译理论 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 翻译学派的理论 影响很大 这一时期还有哈提 姆与梅森 Hatim 重写 学派理论观点则渗透在文化学派的一些学者如勒 弗菲尔 赫尔曼斯等人的理论思想中 在这一时期 除了语言学科以外 研究者们日 益重视翻译研究中其他学科的影响 把翻译置于 较大的文化语境中 运用各种学科理论从不同角 度和层面对翻译进行理论研究 从而出现了翻译 研究的多元理论方法 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 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 而是把目光投射到 了译作的发起者 翻译文本的操作者 译者 和接 受者 此处的接受者不仅指的是译文的读者 还有 整个译语文化的接受环境 身上 11 研究译者主 体性与主动性 考察文本语言以及影响翻译过程 的外部社会文化因素等 于是各种理论层出不 穷 如前面所提到的多元系统理论 后殖民主义 政治理论等文化学理论流派 解构主义理论学派 文学批评理论 符号学等等 四 西方译论在我国翻译界的反响 对于西方翻译研究 国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 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西方翻译理论研究较 少理论思辨色彩 注重的多是直觉思维方式 而西 方翻译理论注重推理论证 追求体系的完整 因此 言必称奈达 主张照搬照抄 把西方翻译理论移植 过来直接应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外国理论家 对翻译的认识不但不比中国翻译家深刻 而且没 有形成理论体系 他们认为外国翻译界没有一本 理论著作或一种学说得到大多数理论家认同而具 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因此师从西方无从谈起 20 不论持何观点 但正如丛滋杭所言 翻译理论这一 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越来越突出的位 置 它与翻译实务一起在翻译教学中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并终将为翻译学科的建立起到奠基石 的作用 21 笔者不赞同国外翻译界无权威的论点 只能 说其研究是各领风骚 当然西方翻译理论也并非 尽善尽美 但笔者认为它仍不失为建立我国译学 理论体系的重要参照 一方面 在过去30多年 间 西方理论工作者把诸如语言学 语用学 比较 文学 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研究 成果辉煌 成绩卓著 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 其在研究方法上也启示我们需重视汲 取相关学科的理论 不断开辟翻译研究新领域 如前所述 西方翻译研究重理论建设 中国翻译研 396 第5期卢少兵 西方翻译理论三阶段发展论 究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因此 如何汲取西方翻译理 论之精华 结合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使二者 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 论 仍然是中国学者努力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秀明 我国西方译论研究的深化 评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J 中国翻译 2005 5 46248 2 姜秋霞 杨 平 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 式 翻译学方法论之一 J 中国翻译 2004 6 10214 3 潘文国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 兼谈 翻译学 的学科性问题 J 中国翻译 2002 3 18222 4 谭载喜 两千年翻译家的心路历程 评道格拉 斯 鲁宾逊的 西方翻译理论 从希罗多德到尼采 J 中国翻译 2006 5 15218 5 谭载喜 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 J 外国语 2005 1 53259 6 郑振铎 译学书三个问题 J 小说月报 1921 12 3 1225 7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M 南京 译林出 版社 2006 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 版社 2000 9 Eugene A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0 周 仪 罗 平 古诗英译的风格再现 J 外语与 外语教学 1999 11 30235 11 谢天振 翻译研究新视野 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3 12 Catford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1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and London Pergamon Press 1981 Re2 print in 1998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2 tional 14 张美芳 功能加忠诚 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 能翻译理论 J 外国语2005 1 60265 15 Holmes J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1972 In Holmes 1988 66280 16 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 M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1980 17 焦绘宏 简介翻译理论研究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 示 J 语言与交际研究 2002 1482152 18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2 yon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1 19 单继刚 翻译话题与20世纪几种哲学传统 J 哲 学研究 2007 2 78283 20 张经浩 主次颠倒的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 J 中国 翻译 2006 5 59260 21 丛滋杭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J 中国科技翻译 2007 1 35239 责任编辑 文 格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