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桥之美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桥之美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语言。2.感受文章极具个性化语言体会其中的情味。3.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语言。2.感受文章极具个性化语言体会其中的情味。3.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的语言特点。(二)自学指导一:感受画家眼中的桥之美(5分钟)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提示:1.朗读课文,体会“桥”美在何处?2.并找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明确:1.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自学指导二: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3分钟)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的?方法:1.找出体现“桥之美”的例子;2.体会作者举例的用意。明确:1.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另外还有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以及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是反面例子。这是为了说明桥的设计在注重实用的同时,应该注意美感,要和周围的环境搭配协调。 2. 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四)自学指导三:赏析、品味“桥之美”(5分钟)品味以下句子,体味“桥之美”。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明确:1.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2.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3. 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4.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小结: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所以,可从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等角度去欣赏一幅画。(五)当堂训练(10分钟)说说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与吴冠中笔下的桥有哪些异同?明确: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小结: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