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4.1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考点说明:1.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结构、住宅的、社会习俗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2.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报刊、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基础过关一、服饰的变化(三大阶段)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服饰开始由拘谨、呆板、 逐渐向美观、适体、 、 转变。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 、传统和 服饰并存,呈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男装主要有长袍马褂、 、 ;女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是这方面的典范。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受 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其中,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 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和“干部服”盛行, 、 、 、 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受 、 等文化影响,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 、穿的时尚、穿得个性过渡,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 。巩固性练习(略)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 、粤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菜系的形成受该地区的自然坏境、 、 、风俗习惯的影响。2、西餐的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3、西餐的特点: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4、西餐传入影响:(1)西餐常用 进入餐桌;(2)出现专门经营西式食品的 出现;(3) 、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因各地区的 和 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但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北方以 为典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居室建筑呈现 特征,在 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 、 地区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四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及 ,对社会习俗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的变迁,具体表现有:1、见面礼:从三跪九叩,跪拜作揖到 , 2、婚礼:清末民初,从父母之命、 之言到反对包办婚姻;婚姻习俗油 ,到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张恋爱自由、 成为一种时尚。3、丧礼:从厚葬到简单、文明葬礼;新中国成立后:由 向 改革。拓展延伸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1)变化:服饰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营养均衡和健康;居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了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2)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把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2.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时期,中西方、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总体上看,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3.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1)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认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并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4、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的关联(1)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3)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旭东蚕丝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不同频率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
- 体验课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 智慧公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子电路面试笔试题及答案
- 货物采样考试题库及答案
- 以广告法为视角对网络直播带货中主播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承担问题研究报告
- 2025年粮油仓储管理试题及答案
- 天津市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遵义辅警招考真题及答案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作文讲评:“预测”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 2025年新疆高职单招中职类文化课统一考试(语文)
- 2025年骨科专科护士考试试题练习题与答案
- 不停水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春季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发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北京邮电大学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现代化物流培训
- 公司与产品体系介绍
- 批发市场食品安全课件
- 调查问卷制作流程
- 环保安全网格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