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检测反馈课基础题:文言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 盖竹柏影也(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_发展题:课文内容解答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4、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 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提高题: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代)_家、_家,与父_、弟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之列。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中考链接:古诗词赏析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_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讲学稿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进) 2欣然起行(愉快的样子)3念无与乐者(想到 ) 4相与步于中庭(散步)5水中藻荇交横(纵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7. 盖竹柏影也(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原来)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有闲情雅去的人)(语气词,罢了)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下的月光像一泓湖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发展题:课文内容解答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燃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乐观豁达的心境,“闲人”)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提高题: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列。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参考答案:作者连发两问,却无需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余甘。看来作者是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当时他虽有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也是自宽自慰。从官场上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说明他能够发现自然美,吟咏自然美,同时也是在发现自己,吟咏自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最后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世间如此孤寂者又有几人呢?谪居的境遇,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虽然作者情怀豁达,尽力在排遣内心的苦闷,但消极的情绪还是无可奈何地流露出来了。中考链接:古诗词赏析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2、 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二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名师名卷10 高一上生物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心律失常综合治疗策略培训
- 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6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骨科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 康复医学科中风患者康复指导培训指南
- 调查报告评估要点
- 老年医学科老年失眠护理细则
- 放射科健康科普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 九年级物理期中复习课件(人教)
- 南方科技大学自述信800字范文六篇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 工厂化学品管理知识培训
- 电子元器件焊接规范标准
- GB/T 19685-2005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 网络安全教育课件PPT(30张)
- 工程洽商变更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