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doc_第1页
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doc_第2页
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doc_第3页
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doc_第4页
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语文 知识点对点训练题17板块一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注】不忿:不满,恼恨。结合诗中景象,说一说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_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思念丈夫彻夜不眠、孤独忧伤的妇人形象。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步)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步)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筱:竹子。请简要分析诗中”狂夫“的形象。答:_答案:诗的前四句描写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诗人心灵的清静和愉悦。后四句调转笔锋,写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可见狂夫是一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笑对挫折、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 _ 答案:手法:对比、用典。形象: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如今流浪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板块二事物形象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_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 _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见猎犬有感清宋琬秋水芦花一片明,难同鹰隼共功名。樯边饭饱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注】据九州春秋记载,刘备被曹操追逐,前去依附刘表,在荆州居住了几年,一天上厕所时见髀(b)肉长了出来,不禁感叹流泪。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答:_答案:这是只本该驰骋原野,却被养在舟中,吃饱了倒头就睡,徒然羡慕鹰隼立功成名的猎犬。诗人托物言志,来表明自己像猎犬一样处非其境,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虚度人生的感慨。板块三景物形象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答:_答案: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答案:早秋、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答:_答案: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舟中戴复古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诗歌的颈联“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答:_答案:颈联用寥落的星辰、深碧的潭水、悲鸣的鸿雁、瑟瑟的秋风等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悲凉的意境。板块四综合考查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_(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答:_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14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牧牛图田锡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注】这是一首题画诗。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答:_(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答:_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现实战乱的厌恶之情。(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秋天原野”“牧童吹笛放牧”“闲适平和”)与“干戈扰扰”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步骤三)。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无论是先有情思后借物言之的“情思的物态化”,还是先见某物,后托物言志的“物象的情思化”,意象都是因为本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