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个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2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5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6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如以狗为例:6个月以上的狗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7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因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数),以便给药。例1:计算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l。例2:计算给体重23g的小白鼠,注射盐酸吗啡15mg/kg重,溶液浓度为0.1%,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小白鼠每kg体重需吗啡的量为15mg,则0.1%盐酸吗啡溶液的注射量应为15ml/kg体重,现小白鼠体重为23g,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的用量=150.023=0.345ml。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 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人用药量为1,小白鼠、大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5-10。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 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中国生理学杂志12:327,1937)尚较适用.(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 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氏公式尚较适用.关于中药新药药理研究的技术要求的原因,关于中药新药药理研究的技术要求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要求1.试验主要负责人应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资历。确保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结果可信,结论判断准确。试验报告应有试验负责人签字及单位盖章。2.受试药物应处方固定、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3.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试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要求,药理研究也可参照实行。二、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一般药理学研究。(一)主要药效学研究(2)(3)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选用或建立与中医“证”或“病”相符或相近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对新药的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为此主要药效学研究应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 主要药效学研究设计依据和要求: 中药具有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应根据新药主治(病或证),参考其功能,选择能够反映其疗效本质的主要药效进行重点研究;间接证实其药效的辅助试验可酌情选作,要分清主次。如主治风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应以免疫性关节肿、细胞免疫和镇痛作用为主要试验,特别是免疫性关节炎为重中之重。如新药对二型胶原(国内常用不完全性佐剂代替)性关节炎的继发肿胀没有抑制作用,其他试验结果再明显也是没有用的。此外、主要药效试验应从多方面进行论证,至少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型加以证实,且以整体试验为主。要求实验方法可靠、技术先进、操作规范、结果可信。2. 选择实验方法 药理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在体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两者互相补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中药新药药效。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体外试验 包括离体器官、组织、细胞、酶、受体、细胞内信息及基因等实验。其可以按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具有重复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等优点,且可排出体内神经体液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可进行直接观察,获得准确结果。所得结果较易分析。在1、5、7类中药新药的研制中,因含杂质较少,可以配合一定的体外试验。但在进行体外试验时,应充分估计到中药粗制剂中杂质和理化性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药液的酸碱度、各种电解质和鞣质等的干扰,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反映临床疗效。例如在试管内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常常在体内不一定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某些中药含有大量钾离子、钙离子,其粗制剂在麦氏浴槽中表现出对离体平滑肌、心肌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口服后不一定产生相应作用。体内试验也称在体试验,其比较接近于临床状态,适于综合性研究,所得结果较为可信,可以直接反映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以整体思想体系为基础,重视宏观调控。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整体试验能较全面的反映药物的作用。特别是中药新药2类药材、6类复方制剂大多属粗制剂,更应强调以体内试验为主。要证实新药具有某种药理作用必须通过体内试验证明有效。体外试验仅起辅助作用。具体试验方法请参考相关方法学书籍(4)(5)(6)(7)。近年来开展的中药血清药理试验方法是一种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其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与动物后,取其血清作为药源加入体外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此种方法尽管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对中药粗制剂的体外试验具有重要价值。严格说来,采用血清药理试验方法,给药方案需要进行大量的预试验,才能找出最佳给药方案。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连续给药时间,给药后采血时间以及血清中所含相关活性物质的灭活条件(7)(8)(9)。李氏根据近些年来所掌握中药有效成分大量药代动力学数据,提出通法如下:将受试药物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采血;给药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按此通法方案进行,理论上中药或其复方所含80%以上的成分于给药后1小时处于达到或接近峰值。血清中活性物质对所含药物作用有干扰,如何排出干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排出酶活性及补体干扰,常采用56条件下放置30min,这是最简便的方法。但不能列为通法。因为干扰因素不同,排出干扰的条件差异会很大。3.选择动物模型和指标 研究药物的作用仅仅在正常动物身上进行还不够,还需要制备各种动物病理模型,因为病理模型模拟疾病状态,比正常机体更接近病人的机能状态,有些药理作用在正常动物身上观察不到,如抗胃粘膜损伤药,抗菌、抗病毒药,抗恶性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均必须在相应的病理模型上才能观察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病理模型在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模型的选择应首选符合中医临床证或病的动物模型。如研究补虚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首选免疫功能低下的虚症模型,按照中医辩证施治原则“虚则补之”,凡是正气虚衰病人,才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补益药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进一步根据药物类型,选择相应病理模型。如治疗脾虚症的新药,宜选用脾虚症的动物模型,治疗血虚证的新药,应选择血虚证的动物模型。但目前制造完全模拟中医病或证的病理模型尚有困难。现有模型与临床证候相距甚远,故研究中药新药也常常采用一般化学药物所常用的病理模型,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肝炎、肝硬化等病理模型。观察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察。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进行疗效研究时,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以阻断小型猪或犬冠状动脉所致的局限性心肌缺血模型与临床更为相似,较为合理,且可定位、定量、定性、较准确地评价药效,可作为首选的实验模型。4. 对不同类别新药的药效学研究要求:中药新药第15类、6(3)类及7类的主要药效研究,应从多方面证实其主要药效,以及较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中1类和5类和7类新药,含杂质较少,应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通过体内、体外多种试验方法论证其药效。6(1)传统中药复方及11类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制剂,可免做主要药效学试验。5. 实验动物 应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对其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及动物来源,合格证号,均应按试验要求严格选择,并详细记录,要做到合理选择需注意下列问题:(1) 选用与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疾病特点相近似的实验动物。如研究催吐药宜选用鸽子、犬、猫等动物,它们对呕吐反应敏感;不宜选用家兔和鼠类,因后者无呕吐中枢或无呕吐反应;再如进行降压药研究时,宜选用犬、猫和大鼠,它们对降压药反应较敏感,与人类接近;不宜选用家兔,因家兔血压不稳定,对有些药物不敏感。(2) 选用遗传背景明确,指标稳定且显著,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3)宜选用23种动物进行药效试验,动物模型与临床有区别,特别是中医证的模型与临床差异更大,因此“动物点头”临床不一定疗效就好。人与动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在不同种属动物身上均作出与临床疗效相似的结果,可信度就大。故在进行药效研究时不要只选用一种动物,用23种动物的实验结果可信度更大。此外,还应考虑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质量,受试动物是否易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6. 受试药物 对受试药物的要求应注意下列问题:(1) 受试中药药材应经过生药专家鉴定,确定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饮片炮制方法要固定。(2)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条件要经过严格的选择,选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剂应合格,稳定性好,质量可控,剂型和质量标准应与临床用药基本相同。药效试验可选用不含赋形剂的中药提取物。(3)6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必须固定,处方组成药味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且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对中西药合方或方中含天然药材者,应进行组方分析。此外,中药新药制剂应符合卫生标准,制剂来源、批号最好一致。7. 对照 随机、对照和重复是科学实验基本原则。主要药效学试验设计时必须时时考虑。其中对照尤其重要。主要药效常需设下列对照组:(1) 正常对照组,又称“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对照。正常对照组必须与给药组进行相同的处理,如常用溶剂灌胃,用生理盐水注射。正常对照组设置目的,可用来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在药物作用下观察给药组指标是否恢复正常。(2) 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可选用药典收载的,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或西药,如.是中药则需注明批准文号,功能主治。西药可按试验的目的要求选用经典的,公认的药物,如抗炎试验常选用皮质激素类制剂或解热镇痛药;镇痛则选用颅痛定、阿斯匹林、吗啡等。中药应选用与受试新药主治、功效、给药途径基本一致的,每个实验可选用12个阳性对照药;每种阳性药可选用12个不同剂量。阳性对照药设置的目的,一是比较新药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起效快慢;二是验证所用方法和指标的可靠性,准确性,为此阳性药必须作出阳性结果,否则有理由怀疑所选方法和指标的可信度。(3)模型对照组 除不用药以外,其他处理与给药组相同。如前所述,为证实药物的作用常需建立病和证的动物模型;如,欲观察清热药、解表药的解热作用,必须制备大鼠或家兔的发热模型。欲观察活血药的作用必须制备各种血瘀证的模型。在相应的动物模型身上观察药物作用,才能真正反映临床疗效。如上所述,通常一个药效实验需设56个实验组,每组通常含1014只动物(指大鼠或小鼠)。在进行分组时必须注意动物体重、性别的随机性。在需要分批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各组动物之间的平行操作。主要药效实验常常需要重复。如抗肿瘤药物,其祛邪作用要求重复三批,降血糖实验也要求重复。主要药效重复性差,则该药开发没有前途。8.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因为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易作出量效关系。根据技术要求各类新药主要药效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犬与猴等大动物可设2个剂量组,但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纯度比较高的1、5、7类中药新药应尽量作出量效和时效关系。剂量设计:合理的剂量设计在药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合格,模型和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试验结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剂量设计是否合理。现简介几种估算剂量的方法如下:(1) 按动物体重估算临床等效剂量:不同动物和人体对同一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一般动物的敏感性比人小很多,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动物个体小,单位重量下所占的体表面积大。所谓临床等效剂量,即指根据体表面积折算法换算的在同等体表面积(m2)单位时的剂量。但体表面积不易直接测得,通过公式计算比较复杂,根据人用剂量按体重折算比较容易,计算单位一般以公斤(kg)体重相当于生药量的克(g)数表示。不同实验动物和临床人用剂量,通常可采用下列简单公式计算:式中dB是欲求算的B种动物(包括人)的公斤体重剂量;dA是已知A种动物(包括人)的公斤体重剂量;KA 和KB是折算系数。表2 不同动物剂量折算系数动物种类 小鼠 大鼠 豚鼠 家兔 猫 猴 犬 人K(折算系数) 1 0.71 0.62 0.37 0.30 0.31 0.21 0.11简化倍数 9 7 6 4 3 3 2 1根据表2,不同种类动物等效剂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29倍。据孙氏提出不同动物剂量换算应遵循其换算系数,其基本规律为:人1,犬、猴3,兔、猫5,大鼠、豚鼠7,小鼠9的折算系数为依据,推算出等效剂量(10)。误差允许范围为0.51倍。中药新药一般来源于临床,已知其临床日用量可推算出人每公斤体重用量。如此,根据其体重折算系数不难求出每种动物的等效剂量。因为不同方法,不同指标,对药物反应敏感性不同,药效试验常需进行预试验。预试验应以等效剂量为标准进行预摸。正式实验时常常以等效剂量作为中剂量,大、中、小剂量差为23的等比级数为宜。(2)根据预试验:一般不论用何种方法选择有效剂量均应通过预试验找出最小有效量,再做正式试验。(3)根据急毒试验结果:凡能测出LD50,可用其1/201/10做为有效剂量的预摸。(4)考虑长毒剂量设计:药效试验高剂量组应明显低于长期毒性试验的中剂量组,为此药效试验的高剂量组,不宜超过人用量的20倍(指大鼠试验)。给药途径:比较纯的1、5、7类中药新药,一般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主要途径应与临床相同,6类中药复方新药因制剂粗,可仅用一种与临床一致的给药途径。溶解性好的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能保证药物的吸收。口服给药,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较低,量效关系常常不明显。特殊情况,给药途径难以保持与临床一致,如静脉注射剂,在进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时,可采用腹腔注射(ip)或皮下注射(Sc)方法给药,但如制剂有刺激性,则不宜。给药时间 主要参考临床用药疗程,镇痛药,退热药,治疗感冒的药物,有的疗程短,不超过35天,给药时间宜短,最好一次给药即见疗效。补益药,防治老年病的药物,给药时间宜长。因中药作用缓慢、温和,常在造模同时开始用药。如用D一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备模拟衰老的大鼠或小鼠模型,造模和给药常在42天50天左右。9.给药容量和给药方式:(1) 给药容量:应适宜,容量过小容易产生误差;过大,动物难于耐受。一般最大给药容量参考如下:小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灌胃不超过0.4ml/10g体重;皮下(Sc)、腹腔(ip)和静脉注射(iv)不超过0.5ml/只。大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用量一般为12ml/100g体重,最大不宜超过5ml/只;腹腔注射1.5ml/只;皮下和静脉注射不超过1ml/只;肌内注射0.4ml/只。兔和猫最大用量:灌胃20ml/次,皮下、肌内注射2ml/次,腹腔5ml/次,静脉10ml/次。(2) 给药方式:分预防给药、治疗给药,或防治结合性给药。预防给药常先给药几天,使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后再进行试验,观察药物的预防作用;治疗给药先制作动物模型,然后给药,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这种方式更符合临床。但对起效缓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短暂的中药新药,治疗给药,常难以获得预期结果,只能采用预防给药的方法。有些实验也常采用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体内抗感染实验,即先给药几日后,接种感染原后,再继续给药几日,观察中药新药的抗感染作用。10. 实验结果的表达和统计分析 无论定量或定性实验结果,均要求列表表达。此与研究论文有别,论文可以用图表达,不用表。但新药药效研究资料必须有表,用具体统计所得实验数据列表说明,如认为数据表不足以表达清楚,可以附加图进一步说明。常用统计方法如下:(1) 定量资料:又称量反应资料,这种反应可用数量差异表示,如血压、尿量、体温、血液生化测定值等。组间比较多采用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2) 定性资料:又称质反应资料,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只有“有” 或“无” 两种,如死或不死,惊厥出现或不出现等,试验结果常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分析可采用“卡方”检验。(3)分级资料:也称为有序的计量资料,例如,药效的持续时间,病理程度按等级划分的资料,临床疗效按等级分组资料(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这些资料不宜用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常采用秩和法及Ridit法等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列表说明。数据表内容通常包含实验分组、给药剂量、每组动物数、指标数据和统计结果显著性标示。最后要求试验负责人熟悉研究内容和结果,并按形式审查内容整理资料,在书写资料中注意避免文字和数据错误。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医学 2009-02-19 14:24 阅读600评论2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表如下所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absMiddle border=0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试着换算一个。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 mg/kg70kg0.0026/0.02kg 9.1 X mg/kg.豚鼠的剂量X mg/kg70kg0.031/400gX mg/kg70kg0.031/0.4kg5.42 X mg/kg.兔的剂量X mg/kg70kg0.07/1.5kg 3.27 X mg/kg.猫的剂量X mg/kg70kg0.078/2.0kg2.73 X mg/kg.猴的剂量X mg/kg70kg0.06/4.0kg1.05 X mg/kg.狗的剂量X mg/kg70kg0.32/12kg 1.87 X mg/kg.注意,人的临床剂量常会以mgd来表示,这时我们一定要把它转化成mg/kg才能以上式来折算。如:某药,成人每天服用50mg.计算大鼠的等效剂量。大鼠的等效剂量50mg/60kg6.3=5.25mg/kg.在这里,我们一般把成人的体重按60kg来算比较合理。尽管在这个表中,成人的标准体重设为70kg。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来编制这样一个简表,希望能给广大战友们提供一个方便。这样,我们不必去翻阅厚重的药理实验参考书,也不必在初涉实验时茫然无措了。见下表: 关于这个表,我说以下两点: 这个表虽然是以体重的比来计算剂量,但实际上计算的是体表面积。很多人误认为这是按体重来算剂量,不准,提出要按体表面积来算。这是误解。这个折算系数实际上就是已经把体重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折算过来了的。不信,你可以用体表面积的公式来算,结果是相差无几的。如:一个70kg的人平均体表面积是1.73m2,一只200g大鼠的体表面积约305cm2.我们来换算一下。按体表面积来算,那就是要算于它们单位体重所占的体表面积的比值,也就相当于它们的剂量比。人:1.73m270kg0.02471 大鼠:305cm2200g30510-5/0.2=0.1525大鼠剂量人的剂量大鼠比表面积人比表面积0.1525/0.02471=6.17可以看出,与我们上述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几乎相同。为什么说要按体表面积来算才是准确的呢?起初人们也以为是直接按体重比计算剂量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经研究才知,是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的。这是根据能量代谢的原理而得出的,认为人和动物向外界环境中放热的量与其体表面积成正比。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推论。在目前没有更好的、也没有更方便的换算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当前这种折算关系当作一种重要的参考。附: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以上所述,一方面是想说明按体表面积算剂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想表明通过折算系数后,以体重为参照,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实用的,且方便。 这种换算关系的前提是:各种动物对某药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在上述的折算关系中,我们是没有考虑到种属差异的。我们理想地认为,对任何药物,各种动物和人的敏感程度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们折算等效剂量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犬无汗腺,对发汗药不敏感,而对流涎药比较敏感;大鼠无胆囊,对利胆药及有明显肝肠循环的药物与其他动物差别较大;鼠和兔对催吐药不敏感,而犬猫则较为敏感;吗啡对一般动物有抑制作用,但却对猫引起兴奋。抗凝血药(毒鼠强等)对小鼠特别敏感,中毒剂量可以其他动物小数百倍;抗胆碱类药物(阿托品,莨菪碱等),家兔有明显耐受性(黑色家兔,特别不敏感,但新西兰家兔除外);同是啮齿类动物,家兔是草食动物,大鼠小鼠是杂食动物,对一般药物在静注时剂量换算尚属可用,在口服用药时家兔往往起效较迟,吸收较差,特别是对胃动力药及消化系统药差异更大。大鼠对血管阻力药敏感,却对强心苷类不敏感,而猫对强心苷类则很敏感;大鼠对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敏感,因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故对缺乏维生素C不敏感,而豚鼠对缺乏维生素C及变态反应特别敏感。我们可以用常用的麻醉剂试试对不同动物的作用。如果机械地按等效剂量去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一半参考等效剂量,一半靠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把这个所谓的等效剂量完全照搬。当然,我们同样反对毫无根据地乱设剂量。如:有的人做实验相当然地自己随意地设置10mg/kg ,20mg/kg, 40mg/kg.好像是方便自己配药,而不是根据科学的道理来设置。这是我们所应当摒弃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换算方法只是一个重要参考而已。遇到有很大种属差异的药物或化合物,上述换算关系就相差很大了。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下面我再介绍一下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人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体重与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体型系数。不少动物(包括人)的体型系数在0.090.1。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在此附上一些常用实验动物的体型系数表。 下面我们来算一下,各种动物之间的体表面积比。如:一个70kg的人与一只200g的大鼠的体表面积。人的体表面积0.1(70)2/3=1.722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2/3=0.0306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06/1.722=0.0177=0.018再算体重为20g 的小鼠的。小鼠的体表面积0.06(0.02)2/3=0.00436体表面积比(小鼠人) 0.00436/1.722=0.00254=0.0025可以看出,这个计算结果与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个表基本是一致。事实上,那个表就是根据体型系数算出来的。这个按体型系数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被称为Mech公式。于1879年发表。这个公式的发表,可以说,对于科学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我们从事药理、实验动物学的科研人员有了很好的借鉴。 从上述解析也可以看出,我们完全可以信任第一个表中所列出的折算系数,当然,也完全可以信任后面我编制的那个简表。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体型公式计算得来的,也就是说,是按体表面积来计算等效剂量的。为什么说,当实验动物体重不在上述标准体重的附近的话,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就不那么准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用这个折算系数,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就是说,70kg的人对200g的大鼠,那么这个剂量完全准确的。但如果大鼠不是200g,那么就会有偏差了。这个偏差来源于体型系数的公式。我们是应当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的。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注意,体表面积是与体重的2/3次方成正比的。而我们按折算系数计算的时候,是直接按体重给药的。也就是说,剂量是与体重成正比的,而不是与体重的2/3次方。这就是偏差的来源。我们下面就来一一地算一算。以大鼠为例。设人的剂量为X mg/kg,体重70kg.体重为150g时:按折算系数算: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1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156.3 X mg/kg0.945X 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15)2/3=0.02525人的体表面积1.722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25251.722=0.01466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1466=1.0262 X mg/kg体重为180g时:按折算系数算: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186.3 X mg/kg1.134 X 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18)2/3=0.02853人的体表面积1.722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28531.722=0.016618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166=1.162 X mg/kg体重为250g时:按折算系数算: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256.3 X mg/kg1.575 X 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5)2/3=0.03555人的体表面积1.722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5551.722=0.02064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064=1.4445 X mg/kg体重为300g时:按折算系数算: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30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36.3 X mg/kg1.89 X 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3)2/3=0.04017人的体表面积1.722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40171.722=0.02333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333=1.6331 X mg/kg体重为350g时:按折算系数算:大鼠的剂量 6.3 X mg/kg , 3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0.356.3 X mg/kg2.205 X 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35)2/3=0.04454人的体表面积1.722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44541.722=0.02586250g大鼠的总给药量为:X mg/kg700.02586=1.8102 X mg/kg从上述计算我们是不是看出了一点规律?那就是,当大鼠体重小于200g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小;而大鼠体重大于200g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大。推广一下,当实验动物体重小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小;而当实验动物体重大于标准体重时,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比按体表面积的结果要偏大。哪一种计算结果更准确呢?当然是按实际的体表面积来算。哪一种计算方法更方便呢?当然是按折算系数来计算。尤其是对非药理、实验动物专业方面的战友来说。那么,二者的误差有多大?我们该怎么样调整?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两种计算等效剂量方法的误差问题。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按折算系数计算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应该说是属于系统误差。是由于这个公式本身给我们的实验带来的误差。还有一种误差是我们在实验中实际给药时,由于称体重、给药时的不准而产生的,那就不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了。我们仍以大鼠为例来讨论这个误差问题。设人的剂量为U mg/kg, 体重为70kg。设大鼠的体重为X kg, 按折算系数计算得出的Xkg大鼠的用药量为Y1。则:Y1=U 6.3X=6.3UX按实际体面表面计算得出的kg大鼠的用药量为Y2。Y2=0.09*()2/3/1.722U 70=3.66U(X)2/3这样,我们就构筑了两个函数关系式。函数Y1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值是与X成直线相关的。函数Y2是一个指数函数,其值是随X增大的,但不成直线。这两个函数在什么时候相等呢?很显然,就是当X0.2的时候。因为折算系数是当大鼠体重为0.2kg时来计算的。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预测到:当X0.2时,函数Y2在Y1的下方。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一般用于实验的大鼠,其体重大多在150350g之间。常常选用的是180220g的大鼠。如下图矩形框所示。 下面我们来计算误差。这个误差应为相对误差。令: 按折算系数计算的剂量A按实际体表面积计算的剂量B相对误差(AB)B100%=A/B-1很显然,这个相对误差是有正负的。当X0.2时,误差为正。因A=Y1=6.3X,B=Y2=3.66(X)2/3这样,我们就可以以X为自变量,以相对误差为因变量,再构筑一个函数Y3。Y6.3X3.66(X)2/3-1=1.72(X)1/3-1现在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这个来估算按折算系数计算的剂量与实际相差多少。如果相差不大,我们认为是可以接爱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当大鼠体重在200300g时,误差不到20%.在200g以下,是负的误差。体重(kg) 相对误差0.1-0.2016467210.11-0.1758757850.12-0.1516230460.13-0.1286829130.14-0.1068910140.15-0.0861136310.16-0.066240340.17-0.047178780.18-0.0288508180.19-0.0111897020.20.0058621020.210.0223545760.220.0383314470.230.0538312160.240.0688879820.250.0835321030.260.0977907390.270.11168830.280.1252468110.290.1384862230.30.1514246740.310.1640787060.320.1764634510.330.1885927960.340.2004795120.350.2121353820.360.2235712970.370.2347973490.380.2458229080.390.2566566950.40.2673068360.410.2777809210.420.2880860510.430.2982288780.440.3082156470.450.3180522240.460.3277441320.470.3372965770.480.3467144690.490.3560024480.50.365164905从以上数据可知:当大鼠体重在17023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当大鼠体重在15026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当大鼠体重在12030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当大鼠体重在100340g范围内,按折算系数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在180250g。这样,我们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其相对误差不会超过10%.基本上能接受。如果比较均匀,在180220g,则相对误差在5%以内。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此,我们是否明白了?那就是说:药理实验方法学所编的等效剂量折算表,按体重给药,只要大鼠体重相差不是很大,其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这个表的编制,就是为了方便广大科研工作者。如果大鼠体重达300g以上,尤其是达350g以上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实际体表面积来算。我们知道,要把体重转化成体表面积,要用到计算器。这在我们给药的时候带来很大的不便。那么,如果我们真的一定要很严谨,坚持要按实际体表面积给药的话,我们如何快速、简便地算出剂量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理论的结果来进行修正。凡体重在250300g之间的,误差按10%计算。即:ABB0.1。我们可以直接按折算系数,算出A的值。而B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最接近实际体表面积的值。易知:B0.9A. 那就是说,在这个体重范围内的大鼠,剂量打九折就行了。凡体重在300350g之间的,误差按15%来算。B0.87A。剂量为八点七折。凡体重在350400g之间的,误差按20%来算。B0.83A凡体重在400450g之间的,误差按25%来算。B0.8A凡体重在450500g之间的,误差按30%来算。B0.77A这只是理论推算,除极少数情况外,实际体重太大的恐怕不能用于实验。此前,不少战友对于剂量到底是按体重算还是按体表面积算,是有过一番争论的。在此,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相对误差后,就会有选择依据了。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提到的误差,权衡一下用哪一种方法。除了这些误差之外,我们在实验中常有不少人为误差。给药的剂量常会因为人为的操作而出现偏差。而那样的偏差达10%我想是很常见的。而我们这个折算系数公式算出来的剂量误差在15%以内的话,是不足为虑的。因此,在说了这么多之后,我想说的是: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按折算系数算出来,剂量是八九不离十的。按照前面我所编制的简表,大家都可以非常方便的算出剂量来。也就不必经常来论坛里问剂量了咯多一句很笨笨的话:有人会问,那我要算大、小鼠之间的剂量比呢,要算大鼠和豚鼠的呢?在鼠和兔的呢?这就很简单了。我们知道它们之间与人的剂量比,相比一下就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了。至此,我们对于这个折算系数换算剂量的方法基本解析完全。附:为了这一个小小的剂量的问题,花大量的篇幅来讲,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论证药理实验方法学上那个等效剂量折算表的权威性。按此表来计算,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如果一定要用实际体表面积来算,一则相差无几,二则繁琐,令人不胜其烦。看了以上的论述种种,您是否已有了上述感受呢?现在,您就可以放心地用我编的那个简表了。很简单的几个数字:小鼠:9.1倍大鼠:6.3倍豚鼠:5.42倍兔:3.27 倍猫:2.73倍猴:1.05倍狗:1.87倍。欢迎大家多多探讨!本人意见仅供参考。又附:在此对那个药理实验方法学中的折算关系表再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商榷。我觉得,此表中,人的体重设为70kg,是有点不妥的。我们国人的平均体重是否能达到70kg?难道我们都能吃得这么好?这恐怕不是太合理。如果设为60kg或55kg,则能为大多数人接受。这样一来,这个表就得进行修正。如果为60kg,则人的体表面积为1.55m2左右。那么,这样一来,折算系数表的中数字,全部要修正。最后一行的数字要乘以1.72/1.55=1.11而表最右上端的人的体重改为60kg.如此一来,我所编的那个简表就要修正了。按人体重60kg计算:这样,计算各种实验动物与人的剂量的倍数时就是这样了:实验动物用剂量人的剂量601.11折算系数动物体重。而原有的计算方法为:实验动物用剂量人的剂量70折算系数动物体重。这样,相当于简表中的数字都要乘以60*1.11/70=0.95结果如下:小鼠:8.65倍大鼠:5.98倍豚鼠:5.15倍兔:3.11 倍猫:2.59倍猴:0.998倍狗:1.78倍。 同理,按人体重55kg计算:简表中数字乘以551.175/70=0.92小鼠:8.37倍大鼠:5.80倍豚鼠:4.82倍兔:3.01 倍猫:2.51倍猴:0.97倍狗:1.72倍。同理,按人体重50kg计算,简表中数字乘以50*1.25/70=0.89小鼠:8.1倍大鼠:5.61倍豚鼠:4.82倍兔:2.91倍猫:2.43倍猴:0.93倍狗:1.66倍此结果与大家共探讨。如有不同看法,请与我交流。 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用到不同的给药途径。而且,有时候我们想知道不同的给药途径之间的效果相差有多大?以什么样的比例给予能使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效果差不多呢?比如:某药,可静脉注射,也可以腹腔注射,我们想把静脉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劳动合同样本 劳动合同范本
- 专升本实习的三方协议书
- 电信服务合同例文
- 电影产业新项目计划
- 儿童节主题演讲稿
- 饭菜加工协议书
- 债的承担协议书
- 有限公司退股协议书
- 项目制协议书
- 代报考协议书
- 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
- 石群邱关源电路(第1至7单元)白底课件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GB/T 40529-2021船舶与海洋技术起货绞车
- GB 3160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关于公布2016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 港口集团绩效考核方案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三坐标测量基础知识(基础教育)
- 宜家战略分析(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