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02期)大题狂做系列 04(解析版)(1).doc_第1页
中考历史(第02期)大题狂做系列 04(解析版)(1).doc_第2页
中考历史(第02期)大题狂做系列 04(解析版)(1).doc_第3页
中考历史(第02期)大题狂做系列 04(解析版)(1).doc_第4页
中考历史(第02期)大题狂做系列 04(解析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中考历史大题狂做(第02期)系列 04(解析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財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渭南文集材料二: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材料三: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技术角度分析“庶蕃商肯来”的原因。(2分)(3)材料三中宋朝商业革命在货币流通领域的表现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根本原因。(2分)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2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材料二: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材料四: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2)材料二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的最重大意义。(1分)(3)“信息高速公路” 更加密切了世界间的联系,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材料四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4)材料五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哪一个国际组织的建立最能顺应这一趋势?(1分)(5)纵观上述材料,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联合统一,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对此略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1分)。(2)新航路的开辟(1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4)全球化(1分);世界贸易组织(wto)(1分)。(5)世界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一体化中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1分)(观点正确,表达完整,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题干中提到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第(6)题提到的“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全球化趋势下使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也进行的积极的应对,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召开世博会,加入apec会议等。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的曙光;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3(9分)不同的经济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隶。华师版七上教材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北师版七下教材材料三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人教版七下教材材料一出自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分)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直接效果怎样?(2分) (3)材料三表明清代将奉行什么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其造成的历史后果。(4分)4(8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政体变革是制度的创新。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全体人民手里。在解决个人争端的问题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优先推举某人做担任公共职务的时候,推举他的理由不是由于他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真实才能伯利克里材料三: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何种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材料中“全体人民”主要指什么人?(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有何特点?(3分)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可知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强调而来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性,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议会权利高于王权,国王成为英国的象征。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西方文明之源雅典民主政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朝统一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材料解析:(10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原文大意: 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一统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原文大意: 魏主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魏主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原文大意: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 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2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3分)(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四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1分)【答案】(1)齐桓公;管仲。(2分)(2)推行县制,奖励生产。(2分)国家富强,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1分)(3)北魏孝文帝。(1分)学习汉语;采用汉姓。(2分)促进民族融合。(1分)(4)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等,第(4)题可以结合本题考查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