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doc_第1页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doc_第2页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doc_第3页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doc_第4页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结构第三章习题31 单项选择题2.一个栈的入栈序列a, b, c, d, e, 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A. edcbaB. DecbaC. DceabD. abcde3. 若已知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n, 其输出序列为p1, p2, p3,pn, 若p1=n, 则pi为 。A.i.B. n=IC. n- i+1D.不确定4栈结构通常采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是 。A.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B. 散链方式和索引方式C.链表存储结构和数组D. 线性存储结构和非线性存储结构5判定一个栈ST(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 。A. ST-top0B. ST-top=0C.ST-topm0D.ST-top=m06判定一个栈ST(最多元素为m0)为栈满的条件是 。A. ST-top!=0B.ST-top=0C.ST-top!=m0D.ST-top=m07.栈的特点是 ,队列的特点是 。A先进先出B. 先进后出8. 一个队列的入栈序列是1,2,3,4,则队列的输出序列是 。A. 4,3,2,1B. 1,2,3,4C. 1,4,3,2D. 3,2,4,19. 判定一个队列QU(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 。A.QU-rear- QU-front=m0B.QU-rear- QU-front-1=m0C.QU-front= QU-rearD. QU-front= QU-rear+1 10.判定一个队列QU(最多元素为m0)为满队列的条件是 。A.QU-rear- QU-front=m0B.QU-rear- QU-front-1=m0C.QU-front= QU-rearD.QU-front= QU-rear+111. 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U(最多元素为m0)为空的条件是 。A. QU-front= (QU-rear+1)%m0B. QU-front!= (QU-rear+1)%m0C.QU-front= QU-rearD.QU-front!= QU-rear 12. 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U(最多元素为m0)为满队列的条件是 。A. QU-front= (QU-rear+1)%m0B. QU-front!= (QU-rear+1)%m0C.QU-front= QU-rearD.QU-front!= QU-rear+112. 向一个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插入一个s所指结点时, 则执行 。HS-next=s;A. s-next=HS-next; HS-next=s;B. s-next=HS; HS=s;C. s-next=HS; HS=HS-next;13. 从一个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时,用x保存被删结点的值,则执行 。A x=HS; HS=HS-next;B. x=HS-data;C. HS=HS-next; x=HS-data;D. x=HS-data; HS=HS-next;14. 在一个链队中,假设f和r分别为队首和队尾指针,则插入s所指结点的运算时 。A. f-next=s; f=s;B. r-next=s;r=s;C. s-next=r; r=s;D. s-next=f; f=s;15. 在一个链队中,假设f和r分别为队首和队尾指针,则删除一个结点的运算时 。A. r=f-next;B. r=r-next;C. f=f-next;D. f=r-next;32 填空题4向栈中压入元素的操作是 5对栈进行退栈的操作是 6在一个循环队列中,队首指针指向队首元素的 7从循环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时,其操作是 8在具有个单元的循环队列中,队满时共有 个元素9. 在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判定栈空的条件是 。10. 在栈顶指针为HS的链栈中,计算该链站中结点个数的函数时 。11. 在HQ的链队中,判定只有一个结点的条件是 。12. 在HQ的链队中,计算该链队中结点个数的函数是 。3.3 顺序栈习题解析1. 对于一个栈, 给出输入项A,B,C. 如果输入项序列由A,B,C所组成,是给出全部可能的输出序列。解: 本题利用栈的“后进先出”的特点, 有如下几种情况:A进A出B进B出C进C出 产生输出序列ABCA进A出B进C进C出B出 产生输出序列ACBA进B进B出 A出 C进C出 产生输出序列BACA进B进B出C进C出A出 产生输出序列BCAA进B进C进C出B出 A出 产生输出序列CBA不可能产生的输出序列CAB2.有两个栈s1和s2共享存储空间c1,m, 其中一个栈底设在c1处, 另一个栈底设在cm0处, 分别编写s1和s2的进栈push( i,x)、退栈pop(i)和设置栈空setnull(i)的函数,其中i=1,2。 注意:仅当整个空间c1,m0占满时才产生上溢。解:该共享栈的结构如图2.3所示, 两栈的最多元素个数为m0, top1是栈1的栈指针,top2 是栈2的栈指针, 当top2=top1+1时出现上溢出, 当top1=0时栈1出现下溢出, 当top2=m0+1时栈2出现下溢出。根据上述原理得到如下函数: top1 top2c的元素序号1 2 . n . m0-1 m0a1a2a n.bm b2b1 栈1底 栈1顶 栈2顶 栈2底 图2.3 共享栈/*top1,top2 和m0均为已赋初值的int型全局变量*/void push(x,i)int x,I if (top1=top2-1) printf(“上溢出!n”); elseif(i=1)/*对第一个栈进行入栈操作*/top1+; ctop1=x;else /*对第二个栈进行入栈操作*/top2-; ctop2=x;/*函数pop*/void pop(i)int i ;if (i =1 )/*对第一个栈进行出栈操作*/ if(top1=0)printf(“栈1下溢出!n”);elsepop=ctop1; top1-;else /*对第二个栈进行出栈操作*/if (top2=m0+1) printf(“栈2下溢出!n”);elsepop=ctop2;top2+; /*函数setnull*/setnull(i)int i ;if(i =1 )top1=0;else top2=m0+1; 4.证明:有可能从初始输入序列1,2,.n, 利用一个栈得到输出序列p1,p2,.,pn(p1,p2pn是1,2,.n 的一种排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不存在这样的i , j, k, 满足 i jk同时 pjpkpi. 证明:【充分条件】如果不存在这样的i ,j,k 满足 ijk同时pjpkpi, 即对于输入序列: ,pj pk,pi, (pjpkpi)不存在这样的输出序列:,pi pj,pk,(或简单地对于输入序列1,2,3不存在输出序列3,1,2)从中看到,pi后进先出, 是满足栈的特点, 因为pi最大也就是在pj和pk之后进入,却在输出序列中排在pj和pk之前,同时也说明, 在pk之前先进入的pj不可能在pk之后出来,反过来说明满足先进后出的特点,所以构成一个栈。 【必要条件】如果初始输入序列是1,2,n,假设是进栈, 又同时存在i ,j,k 满足ijk同时pjpkpi,即对于输入序列:,pj pk,pi, (pjpkdatadata) s=(node*)malloc(sizeof(node);s-data=p-data;r-next=s;r=s;p=p-next;else if (p-dataq-data) s=(node*)malloc(sizeof(node);s-data=q-data;r-next=s;r=s;q=q-next;else /*p-data=q-data的情况/ s=node*malloc(sizeof(node);q=q-next;if(p=NULL)/* 把q及之后的结点复制到HC中*/ while (q!=NULL) s=(node*)malloc(sizeof(node);s-data=p-data; r-next=s; r=s; p=p-next;r-next=NULL;s=hc;hc=hc-next;free(s); /*删除头结点*/15. 假设在长度大于1的循环单链表中, 既无头结点也无头指针,p为指向该链表中某个结点的指针, 编写一个函数删除该结点的前驱结点。 解:本题利用循环单链表的特点,通过p指针可循环找到其前驱结点q及q的前驱结点 r,然后将其删除。实现本题功能的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