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 明清 1840年前 高考历史 考点一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 丞相制度的废除 2 内阁的出现 1 背景 明朝废除丞相 皇帝政务繁多 2 设立 明太祖设置 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但不参决政事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后来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票拟权 3 地位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 军机处的设立 考点二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1 农业的发展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按照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出现风力水车 2 手工业的发展 1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2 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3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学术界称之为 资本主义萌芽 3 商业的发展 1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地域性的 商帮 人数最多 实力最强的是 徽商和晋商 2 统治者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 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 重农抑商 以明太祖 雍正帝最为典型 实行专卖制度 压制民营商业 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 海禁 政策 1 概况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 下令实行 海禁 清初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政府厉行海禁 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 2 影响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三儒学的新发展与科技文化一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主张 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 存天理 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影响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 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 意义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写成巨著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其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 主张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地位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 意义 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科技文化1 科技 徐光启编写 农政全书 李时珍编写 本草纲目 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2 绘画 文人画成就突出 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明代徐渭的 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 明清小说 1 背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 代表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等 4 京剧的出现 1 背景 清朝前期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戏曲舞台活跃 2 发展过程 乾隆末年 四大 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 湖北汉剧艺人进京 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 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和唱腔 形成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 涌现出号称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民国以来 逐步走向世界 1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和清朝 鸦片战争以前 的统治时期 例1 2017福建泉州质检 27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 曾三十年不再上朝 内阁出现了 人滞于官 和 曹署多空 的现象 部寺大员十缺六七 史称 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 d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 内阁对皇权的制约强化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解析 万历怠政 带来朝政的混乱 暴露出专制政体下 人治 的弊端 故选d项 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 故a项错误 万历怠政 反映的是皇帝个人不理朝政 不能反映出君主专制弱化 故b项错误 内阁权力来自皇帝 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故c项错误 2 综合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 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 1 春秋战国 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学由孔子创立 经过孟子 荀子的总结和改造 其体系更加完整 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 秦朝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 3 西汉 儒学改造与独尊时期 董仲舒改造儒学 形成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封建神学体系 汉武帝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4 魏晋到隋唐 儒学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 佛 道纷争与融合 唐代三教并行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5 宋明 儒学转型与成熟时期 宋代程朱理学的形成 标志着封建伦理体系形成 明初理学官学化 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根据 王阳明 心学 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6 明清 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时期 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例2 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 3 李贽指出 千百余年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认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人都 b a 否定君主专制b 具有批判精神c 提出新的社会设想d 站在新阶级立场上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李贽认为 不应该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这是对孔子是天生圣人的批评 黄宗羲认为 天子认为正确的未必正确 这些思想都具有批判精神 故选b项 3 综合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领先和衰落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明显的农耕经济的痕迹 农耕经济的长期存在 既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也是其后期逐步走向衰落的因素 例3 2017陕西咸阳二模 25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 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正确的是 d a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 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以维护统治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 古代中国严厉禁止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 天文学被政府垄断 体现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以维护统治 故d项正确 4 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文学是社会的窗口 是对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发展的艺术反映 运用这一原理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因素 也可作如下分析 例4 2017河北邯郸一模 27 明朝中后期 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 以戏曲 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 这一变化折射出 a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文学社会政治 经济状况材料信息 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解读信息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增加得出结论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解析明朝中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通俗读物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中 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 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 折射出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故选a项 5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比较 例5 2017山东潍坊3月 35 下面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表格信息可知 b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东学西渐 进程开启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 中国的科技成就属于古典科技和经验的总结 而西方则建立了近代科学 究其原因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西方跨入资本主义时代 这表明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故选b项 1 内阁首辅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 其设置于明朝建文四年 1402年 八月 明中期后 大学士又被称为 辅臣 首席大学士被称为 首辅 或称 首揆 元辅 嘉靖 隆庆和万历初期 首辅 次辅界限严格 首辅职权最重 主持内阁大政 权力最大 地位最高 次辅不敢与较 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 亦称为首辅 2 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始创于康熙晚年 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实行密折制度 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使朝政进一步黑箱化 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二是起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比如一省之内 督抚 布政使 按察使 道台都可以独自上呈密奏 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 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 特务 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 自然是防不胜防 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3 巡抚和总督 1 巡抚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是巡视各地的军政 民政大臣 明代 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 但因出抚地方 节制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同时 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 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清因明制 在各省设置巡抚 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 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 监察及指挥军事等大权 2 总督总督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 又称总制 分专务和地方两种 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 总督河道 总督漕运等名 各以所辖专务为职 提督军务为辅 明初常遣尚书 侍郎 都御史等官 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 事毕复命 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 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 文移往来不便 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 所辖多重者加总督 地方总督多因边防或镇压人民而设 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 正统六年 1441年 正月 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 正统末至景泰初 地方亦多派总督 这些总督因事而设 事毕即撤 自成化五年 1469年 两广再设总督后 其职始专 近于定制 总督之 督 表明其在名义上不是地方官 具有中央差遣的 派出 性质 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上的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 总管一省或二三省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 合称督抚 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 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 亦有总督兼巡抚者 总督辖区较巡抚广 一般都在一省以上 明末时有管辖五省 七省者 总督级别较巡抚高 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 巡抚为从二品 地方总督多于部院正官中遴选 4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又称土司改流 改土设流 废土改流 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始于明代中后期 具体是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 改为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进行统治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 减少了叛乱因素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5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重心 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在南宋至元朝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江南的一些地方甚至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 中原人口的南迁 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a 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b 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 战乱时较为突出 c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