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 唯物论、认识论分层辅导知识点分析(1).doc_第1页
高三政治 唯物论、认识论分层辅导知识点分析(1).doc_第2页
高三政治 唯物论、认识论分层辅导知识点分析(1).doc_第3页
高三政治 唯物论、认识论分层辅导知识点分析(1).doc_第4页
高三政治 唯物论、认识论分层辅导知识点分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层辅导:唯物论、认识论一、知识体系二、重点原理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物质与意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人与规律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1、辩证唯物论2、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实践与认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特点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知识拓展物质观: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运动观: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时根本不存在的。(3)要求:既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实践观1、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真理观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认识对象相符合的认识)2、 真理的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2)真理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3、 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要坚持真理,也要正确对待错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知识应用1.(2013惠州33)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w3c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体现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a b c d2.(2013珠海35)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的争论,在哲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已经持续了千百年。2012年7月15日,英国科学家宣称已经破解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谜题,他们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只有先有了鸡,才能够有第一个蛋的产生。上述材料说明a. 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斗争而存在 b.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 物质世界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意识之外 d.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3. (2013江门34)“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c自然界的变化杂乱无章 d认识具有反复性4.(2013揭阳32) 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广东精神的内涵体现的哲学原理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a. b. c. d. 5.(2013东莞3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部署。报告充满改革创新气息,字里行间传递出诸多改革新指向。这说明a.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 实践活动具社会性和历史性c.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6.(2013东莞34)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这说明 a.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 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7.(2013东莞35)朱熹观书有感有曰:“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a. b. c. d. 8.(2013梅州32)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 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a. b. c. d. 9.(2013梅州3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各常委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材料说明:a. 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 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 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10.(2013汕头33)玛雅人预测公元2012-12-21那天,太阳落下后不会再升起;后来有人提出,这一天太阳落下后地球有持续3天的黑暗;个别市民信以为真,慌乱抢购蜡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认识受认识主体的局限性的限制11.(2013湛江32)玻璃杯子里有半杯水,有人看见说哎呀只有半杯水了,而有人却说还好还有半杯水:有人认为半杯水喝掉就没有了,而有人却认为再加半杯水就是一杯水了。这表明a世界是无法被正确认识的 b认识事物要坚持两点论c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人的心态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12.(2013湛江33)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与运动相互依存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a b c d13. (2014惠州第三次调研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3)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15分)14.(2013揭阳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二。(13分)15. (2013肇庆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6分)16(2014惠州第二次调研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3)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12分)分层辅导:唯物论、认识论 参考答案1-5bddbd 6-10ccbdd 11-12dc13. (2014惠州第三次调研36)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全会立足于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新部署。(5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5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5分)备注:若答出“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等可酌情给分2-3分,但本问最高不超过15 分。14.(2013揭阳37)(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分);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分);人能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