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河姆渡遗址中,伴随大量稻谷出土的还有:翻土工具骨耜、木耜,收割工具骨镰和脱壳工具木杵等。这说明河姆渡人()a非常聪明和勤劳b已从事原始农业c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d开始制造工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出土的物品可以看出,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故选b。答案:b2我国古代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使用木石农具 b以“刀耕火种”为主c实行撂荒耕作制 d使用畜力牵引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使用畜力牵引的工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即铁犁牛耕的出现,故d项不符合古代原始农业。a、b、c三项符合古代原始农业的生产特点。答案:d3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解析:骨耜、石镰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耧车是汉代开始出现的播种工具;本题应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出现。答案:d4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 b都江堰c郑国渠 d灵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中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可知该水利工程是四川的都江堰。答案:b5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显著特色。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的介绍,正确的是()a西周后期开始出现牛耕b秦汉时期修筑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c犁壁出现在汉朝d耕耙耱技术形成于北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耕耙耱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所以排除a、b、d三项。答案:c6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经济的耕作方式。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成形期”,春秋战国及秦汉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形期,出现在春秋战国之前,发生在唐代,故排除,符合题意。答案:b7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中“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作。答案:c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 bc 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理解材料的含义。“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体现了安土重迁的思想。从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答案:b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1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到唐代曲辕犁的演变,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要对材料二中每句话进行分析、判断,“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要结合“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综合分析,需要思路开阔。答案:(1)变化: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