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二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2为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了歌声飘过30年专题,其中有著名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该歌曲的出现是缘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c农业合作社的完成d人民公社的建立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庆祝改革开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c、d两项时间上均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而b项不符合“田野上”即农业方面。答案: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d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的分析。两者共同之处在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1953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两者性质不同,但说完全相反是错误的,故b项不正确,c项只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错误,故选d。答案:d4“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松绑”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在80年代国企改革中具体表现为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从而扩大企业自主权。答案:a52008年12月中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市正式挂牌成立,交易所除了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之外,它还首创中国土地交易的“地票”。这表明()a土地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b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可以买卖c拥有“地票”就依法拥有土地所有权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项错在“本质变化”,土地性质仍然是公有制;b项错在“土地作为私有财产”;c项错在拥有“所有权”,只能拥有土地的使用权;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6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其背景是()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91年,经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在此情况下,中国要不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不断争论,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重大问题。答案:c7.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凭票购粮是物资匮乏年代的现象,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生活物资日益丰富,因此a、b、c三项都对;改革开放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凭票购粮,改革开放后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项不正确。答案:d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18分)9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定量供应。楚苏文革时期的经济材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2002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民生视角看巨变(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民众生活状况有何不同?(9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基本策略。(9分)解析:本题围绕民生问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从人民的生活状况、生活用品、收入、文教、卫生等各方面分析;第(2)问主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分别是发放票券和实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