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十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珠海十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珠海十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珠海十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珠海十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过程与方法 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依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三。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68个、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校园平面图、米尺等。 投影仪、投影片 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 日本图; 某地区平面图。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台湾岛的相片和台湾岛图(或让学生分组观察课本中的台湾岛图,分组展开竞赛,按小组回答),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在台湾岛图上找到很多地理事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生:长1.2米,宽0.4米。 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生:120倍。 教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师:在黑板上画出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1.2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 生讨论回答: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米。 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 生:1120或1/120。 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 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16000000 0 10千米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师:读台湾岛图,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生:先在台湾岛图量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再利用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实地距离。 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 a.1600000 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1/800000 生:a最大。 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 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 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 师: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 师: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 出示投影片: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读图讨论回答了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中的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 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生:y点在x点的东北方向,x点在z点西南方向。 生: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 经纬网定向法 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 请看下图,分组读图讨论回答: (1)图中的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正南方向。 (2)假若图中的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大?(至少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 先在图上用直尺量出ab二地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比较得出: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3000000,用线段式表示为0 30千米。 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3 一般定向法 师:出示某地区平面图的投影片(或学生阅读课本图1.25某地区平面图),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什么方向?学校在车站的什么方向? 农业实验区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沿公路从学校到科技园区,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回答:科技园在学校东南方向;农业实验区在科技园的正南方向;学校在车站的正北方向。 学生回答:675米,大约是450米。 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 学生讨论回答: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师: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 师:请同学们看图1.24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 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 生:分类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线、交通线路、首都与一般城市等) 生:将常用的图例画在硬纸板上,一名学生出示,小组其他同学抢答,由学生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作业设置 1.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测量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图上的比例尺 1. 2.三种表示形式 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 2.一般定向法 3.指向标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 2.注记六教学反思: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二.重点和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三.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准备: 地球仪、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68份、世界政区图、中国交通图、某城市旅游图、地形剖面模型、橡皮泥、水彩、小刀等。 投影片: 海拔的计算示意图 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等高线示意图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 教学新课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形图的判读 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 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从a点容易,因为从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 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 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生:青藏高原海拔大约是4000米左右,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是在200米以下,刚果盆地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 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按照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估计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生: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师巡回指导) 生:c点的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师: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 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 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 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乘哪几路地铁? 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出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 生: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 2.地图的发展 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 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五教学反思: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与方法: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四.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授新课) 【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 【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 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 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 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温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温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 【比一比】 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温州的最短铁路线。 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温州的距离。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4.根据温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温州的游览路线。 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两天,该怎样设计路线? 【比一比】 出示楠溪江旅游图确定楠溪江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 【想一想】 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 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 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 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 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张京介绍楠溪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吗? 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 情境3:出示图l-14 【想一想】 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 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 【议一议】 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 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