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授课时间2011年 12 月 26 日课时1课题 论语雍也第六导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 的1、理解、翻译本篇。2、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儒、中庸、乐学、从政”等思想,并能够举一反三。重点 翻译、理解本篇。难点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儒、中庸、乐学、从政”等思想,并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全班齐读论语公冶长第五25-28章。二、导入新课(5分钟)快速简单回顾孔子思想体系:1、仁的学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实现仁最基本方法是忠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2、礼的学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的孔子借此来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仁与礼的学说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精髓,其中“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礼”与“仁”互为表里。3、君子人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学习观念(一)学习方法孔子主张重温习、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二)学习目的学以致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教育思想(一)教育指导思想有教无类。(二)教育基本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6、天命思想“天命”即尊天信命。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应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7、“孝”的思想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则事公卿,人则事父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8、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三、课堂预习检查(2分钟)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4、 课程讲授(20分钟)章句梳理本节侧重梳理本篇中涉及到“君子儒”的内容。何为“君子儒”?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是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君子儒:地位高贵、通晓礼法、有理想人格的人。 不违周礼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针对这一不良的社会现象(口才、美貌之说)发的牢骚。反例:巧言佞色鲜矣仁 有人评价冉雍:仁而不佞结论:不赞成只讲究伶牙俐齿和外在美,而强调敏于、事慎于言和注重内在美。办事简要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做事要干净利落,但是不能应付了事,思想上要重视。63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贰过。总结:学习,不仅学习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周济穷人64君子周急不济富。孔子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总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刚柔相济: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如何立身处世: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安贫乐道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强调安贫乐道,不过分追求物质,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正直无私614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走后门、不拉关系为人正直、为官清廉。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立身处世之本正直。正直之人流芳百世岳飞精忠报国;邪曲之人遗臭万年秦桧奸佞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功不独居,过不推诿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君子不争谦逊、不居功否则锋芒太露中庸文质彬彬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的关系配合恰当中庸先难而后获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迷信、实事求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智者:如水灵活多变,仁者:如山沉着稳重。恕:推己及人63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如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五、课堂练习(5分钟)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5),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 sh,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 王,也是孔子心 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 合音。 (5)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 孔子认为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 ,孔子将心比心,处处为 他人着想。 C 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 劝子贡从浅易行的 “恕” 做起。 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 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 “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 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明确:孔子最高的道是“仁” ,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待人以“恕”也是仁道的基本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