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doc_第1页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doc_第2页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doc_第3页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doc_第4页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材解析: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熊、耸、兆”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4、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默读课文一遍,要求如下:(1)速度要求:迅速默读全文,时间为2分钟内。(2)质量要求:1.读完思考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小提示:可以用题目拓展法概括。)尝试概括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写一写伊林介绍的大自然文字是 、 、 、 二.自学生字词。先在书上注好音节,再读几遍,完成练习。1、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铁匠 铁砧 预兆 毁掉 耸立 茂密 解释 小熊 炎热_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青苔(ti ti) 铁砧(zhn zn) 预兆(zho tio) 森林(sn shn) 耸立(sng shng) 花岗石 (gng gng)三阅读下面的资料,相信对你学习课文会有帮助。材料一: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材料二:读一读有关天气的俗语、谚语。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四、预习在这儿,你心中还有哪些疑问呢?写下来与同学、老师交流交流。我的疑问: 二、课堂研讨。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反馈。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理清课文的脉络三读课文,练一练,说一说。1要求:大自然也有文字,它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然后和大家交流。1. (什么地方)的 (什么)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2) (什么地方)的 (什么)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3) (什么地方)的 (什么)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4) (什么地方)的 (什么)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提示:比如天上的砧状云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雷雨就要来到,飞行员要离他远些才好。)2、学生交流。3、理清课文的脉络,弄清作者的思路。(1)读一读开头和结尾,说说分别写了什么?(2)中间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3)理清作者的谋篇布局。当堂训练。一、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北极星 这里的森林是后来长成的砧状云 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石灰石 指明方向花岗石 雷雨的预兆二、在括号里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 )水手们没有罗盘,他们( )不会迷失方向。2、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花岗石( )人搬来的,( )冰搬来的。3、( )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应当从小常到树林里或者田野里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三、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文字,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请试举一、两例说明一下。巩固练习一、欣赏这首诗歌,读一读,有感情的朗诵一遍。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冰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同桌互评:( ) ( ) ( )二、仿写。大自然是一本书,星星是写在天空的文字。从北极星身上,我们知道了哪儿是北方。 大自然是一本书, 是写在 的文字。从 ,我们知道了 。大自然是一本书, 是写在 的文字。从 ,我们知道了 。三、选词填空宁静 幽静 僻静1.晚上,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悠扬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2.蜜蜂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 )的小站。3.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 )的地方,把文件烧掉。推测 预测 勘测1.根据大气云图,我们可以( )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2.根据这里的山石,我们可以( )几万年前这里的地壳变化情况。3.根据( ),我们可以宣布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铁矿。第二课时一、预习成果交流。1.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学习,读-大自然的文字。2.学习之前,请欣赏我们六(1)班部分同学笔下的大自然的文字。3.是啊,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搜集,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文字,数不胜数。作者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读!4、作者想要说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文字。回忆一下,哪四种?谁来介绍一下。4.简要介绍文中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相机板书。二、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学习表达顺序,生动表述一种自然现象。过渡: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不仅要让读者读明白他写了什么,还要让大家喜欢读。这节课,我们以课文第六自然段为例,学习作者怎样将单调的科普知识写得有条理而又生动的。三、学生自主学习。(一)默读第六自然段,尝试划分层次。自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是分几层有条理的介绍花岗石的?试着用单斜线分分层,想想每层写了什么。四、学习成果交流。交流划分的层次及层的意思。第一层:描述现象第二层:提出问题第三层:解决疑问(叙述条理清晰!)(二)品味第六自然段语言表达。1、批注示范。过渡:写文章仅仅做到条理清楚是不够的,还要做到语言生动,这样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默读本段,思考: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将这段文字写生动,让读者都愿意去读呢?找到一处,就在旁边写上批注。怎么批注?看老师给“披着”一词做的批注。读!先找到作者写的生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再品读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最后还要深入的批注出写出了什么。这样就形成了批注的三步骤。 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2、学生自主批注。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3、学习成果交流。交流批注内容。重点指导:(1)打比方: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像披着毛皮”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岗石上的青苔的软软的滑滑的质感,以及经历的时间之长。(2)设问的妙用自问自答,娓娓道来,层次清晰,令人信服。(3)拟人:搬、爬“爬”、“带着一起走”,写得形象有趣,反映出冰川的漂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B教师小结写法。作者运用拟人、设问、打比方等方法将这段文字写的生动具体,让读者都愿意去读。(三)明确仿写要求。下面,我们仿造这一段文字的叙述顺序和语言特点,介绍自己熟知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怎么写?A先确定一个自己最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或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你们搜集的“朝霞满天”、蜻蜓低飞;也可以是蚂蚁搬家、瑞雪兆丰年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做到:1、仿照第六自然段表达顺序写一种自然现象。2、尽可能表达生动,可运用拟人、设问、打比方等方法。四、课内巩固拓展。1、仿写练习。 2、反馈评价。板书北极星 条理清楚 语言生动大自然的文字 砧状云 描述现象 打比方 石灰石 提出问题 设问 花岗石 解答疑问 拟人 课后巩固实践一、品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好处。1、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2、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_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