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新安江山水画廊 品徽文化韵味无穷.doc_第1页
游新安江山水画廊 品徽文化韵味无穷.doc_第2页
游新安江山水画廊 品徽文化韵味无穷.doc_第3页
游新安江山水画廊 品徽文化韵味无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新安江山水画廊 品徽文化韵味无穷每有朋友到歙县来游玩,谈及新安江山水画廊,均以为在浙江境内。殊不知,新安江的源头黄山境内崇山峻岭,无数山渠汇成涓涓之水流入新安江,其间山水作画,渔船行歌,波光潋滟。置身其中,宛如人间仙境,游人无不留连忘返。尤其是南源口循流而下至深渡港一段,波澜不惊,山水、村落、徽文化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初次与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亲密接触是在2009年10月,有上海客商来此旅游考察,拟在石潭、新安江伴投资兴建写生基地。欣赏了石潭云雾缭绕、山峦叠翠的自然景观后,一路驱车,奔新安江而去。来不及沉醉于沿途的秀丽风光,已到深渡码头,放眼望去,游轮、舫船、快艇有条不紊的泊在水面上,碧波万顷浩浩荡荡相拥远去,穿水路街口,转洪桥头,入千岛湖,终归大海。新安江山水画廊是歙县境内极为精致的水上旅游路线。深渡港溯流而上,至新安江的支流练江,途经棉溪、樟潭、坑口到歙县徽城,两岸风光旖旎,如梦如幻,令游人如痴如醉。我们驱车前往,沿江边公路行驶。车在山间公路上蜿蜒盘旋,逶迤前行,风光也渐入佳境。两岸青山相对,万亩枇杷树将青山装扮的焕然一新,一阵风掠过,碧波涌动,令人心旷神怡。歙县“三潭枇杷”品质优异,有“天上王母蟠桃,地上三潭枇杷”的美誉,已有800余年栽培历史,枇杷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被果农称为“绿色银行”。当地政府依托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开发,做活枇杷文章,发展休闲旅游,让客人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垂钓、观光,摘枇杷,享受田园风光的乐趣。新安江两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成就了万亩枇杷基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与天地万物对话,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魅力。一路前行,蓦然开阔。一叶小舟静静的守候在水边,“野渡无人舟自横”,它俨然在红尘之外,回味曾经的辉煌。这时,水在山的趾部,亲吻着山;山在水的怀里,抚摸着水,母子般相拥一起,不离不弃。水是绿的,山是清的,到处一片生机盎然;水是让人敬畏的,山是让人敬重的,它们相得益彰,如影相随。江的对面,一幢幢的徽派民房连成一片,掩映在绿树丛林中,倒映在水里,海市蜃楼般交相呼应,让山水有了灵性。从远处看,粉墙、黛瓦、马头墙,鳞次栉比,依山傍水,融于山水之间。徽派建筑见证了徽商的发展史,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三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界的奇迹。当时正因为这漫漫江水,将徽州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拉近,新安江直通杭州,水路交通极为方便,徽州一带山货土特产品极为丰富,有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徽州山多田少,“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民不得不处出谋生,徽州商人有“徽骆驼”之称,吃苦耐劳,常常外出经商数年不归,“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成了徽商真实的写照。徽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生漆、茶叶、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徽州特产,通过水路行销到全国各地,以后又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盐商,巅峰时期出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传奇人物。眼下的这脉水,它源远流长,承载徽州人太多的沧桑,使我不得不在此缅怀先辈,回味往事,慎终追远。徽州府史上曾辖六郡,和现在的苏州、扬州等统称江南。苏州园林的兴盛发展,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痕迹,它们在建筑风格上独具匠心,汲取了新安江水系的婉约,以意境见长,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注重“透、漏、瘦和山水景观”的完美结合。徽商的鼎盛发达,带来徽文化的渗透、传承和发扬光大。不知不觉中,车来到棉溪。作为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项目之一,这里上演着徽州地方戏,如目连戏、黄梅戏等。这些戏反映了徽州风土人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观看。这些唱腔古老,难懂难唱难学的地方戏已显得弥足珍贵,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这些地方戏一样,歙县传统项目“跳钟馗”、“叠罗汉”等这些徽文化的活化石,数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发展延续也值得深思。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徽州历史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车在江边走,人在画中游。江面上,有游舫来回穿梭,偶尔的一声汽笛,似乎惊醒山水一梦。游客们在船头欢呼雀跃,向两岸山水和我们发出快乐的问候。车到樟潭对岸的时候,我们停了下来,招呼渡船,向对岸缓缓行去。十几分钟后,我们到了古老的樟潭村。樟潭村最吸人眼球的是“天下第一樟”了,树高百丈,底部周长十余米,树冠覆盖面积近2000平米。在徽州古村落通常都有这样的水口树,其中以樟树为常见,樟树树体芳香,生命力旺盛。现在的徽州许多村落,仍有这样的景致,如昌溪村水口,两棵数百年的樟树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唐模水口的“槐荫树”,成了痴情男女的爱情见证。樟潭另一值得一看是“徽文化展览馆”红妆馆,馆内陈有古徽州闺房的各种摆设,洗梳日用,一应俱全。其中,最值得一提得莫过于红妆馆内的“天下第一轿”,此轿为双人大轿,净重约一吨,需16人抬,轿身四周有窗,绢画为幕,立柱、隔板精雕各种古代人物、花鸟龙凤,艺术设计巧夺天工,形态表现美仑美奂,栩栩如生,似一座移动的豪华宫殿,被称“天下第一轿”。据传此轿与“泥马渡康王”有关,康王逃难中承蒙农家少女相救,为感其恩诏娶为妃。当地知府闻之,遂建此轿为贺礼。谁知少女已情有所属,坚决不从投河自尽。康王感其贞烈,口喻“此府之女皆为皇”,从此不受皇家选妃节制。此轿再现了传统徽州民俗文化的经典与极致,让游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千古遗韵。徽州的文化和徽州的历史一脉相承,徽州的地理条件、人文特色确定徽州在文化历史长河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性十足的山水使得徽州能人辈出,史料有记载的就有数千人。可以自豪地说,当我们走过文化历史长廊的时候,徽州文化仍绵绵不绝散发出阵阵芬芳。渔歌唱晚,夕阳西下。我们在感慨水墨新安江和徽文化交汇融合相得益彰的同时,继续前行。阳光温暖的照射着,透过车窗的玻璃。远处青山醉意朦胧,影影绰绰;近处水面金光点点,斑琅闪烁。一切都是那么祥和、随意,让人忘记生活中的不快。施工中的南源口大桥,横跨两岸,“一桥飞架南北,高山变通途”,它将给新安江两岸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上海客商说,他每年都到这边数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