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美好而净化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脏乱粗俗的环境则易使人养成不良行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校园集合了学校成员的智慧,力量,并蕴涵着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物质文化景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其具有五大功能。1、社会实践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包括了师生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主题雕塑、绿化、文化艺术设施等。教育家们历来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非常重视。前苏联著名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他还认为,校园美好的物质环境是教育学生爱护生物和美好事物,做善良和具有同情心的人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无法替代的。 特别是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受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影响而长期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的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我们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譬如:校园绿化、园艺可以让学生感知地方的植被信息,雕塑、广告招贴画会告诉学生时代艺术流行色,相对开放的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室可以促使学生与他人交往并获得一定的社交经验,服装的流行也告诉了学生时代的社会思潮。对此,我觉得周光礼在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一文中有一段话很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的服装变化察看社会观念的变化。清一色的蓝布中山装,诉说社会思维的呆板单一,思想的禁锢;五颜六色的文化衫使人觉察到主体意识的觉醒,思维的活跃、观念的更新。学生在不断的观察、理解中领略校园景观所提供的社会意义,从而获得社会经验。2、身心保健功能。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师生能起到放松精神、愉悦身心的作用,保证师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而由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决定的物理因素如光线、空气、颜色、声音、形状等对学生的智力有直接的影响。如光线过强,会使学生烦躁、眩晕,削弱学生的思维能力;光线过弱,则激不起脑细胞足够的兴奋,同样削弱学生的思维能力。空气不畅或不新鲜,易使学生大脑供氧不足,降低智能效力。过强烈的颜色易使学生烦躁不安,阴晦的颜色则使学生意志消沉,使学生降低思维效率。70分贝以上的声音易使人头晕乏力,呆板的形状激发不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构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3、审美功能。现代生活中的人,既有感性的欲望,亦有理性的需求。教育不仅要有提高人的素质的理性方面的内容,也要有提高人的品位的感性方面的内容。而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方面的教育。通过校园物质文化途径,它可以让生动的、可感的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受教育面前,让受教育者品味、鉴赏,从而感受到美的召唤,美的感染,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效果。在道德教育中,人的有些感性因素难以用道德教化或理性教育进行引导的,而审美教育则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引导。譬如审美教育可以将人的趣味由粗俗引向高雅,由低级引向高级,因为受教育者经常感受到优美的事物而赏心悦目,这恰好与人最基本的享受天性相吻合,故最能最容易唤起人、激发人们的审美欲望与情趣。通过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优美的景观是一种有形的美育,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可感知的美的形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理想的学校应是校舍阳光充分,实验室图书馆整洁优美,各个房间要有美的装饰,鲜花、壁画等,使人得到艺术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孩子们从周围世界观照到美,领略到精神的高尚,并能以此为基础确定自身的美,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唤起学生欢乐的情感,更加留心自然的美。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育人的硬件,它不仅为学生成长提供物质保证,而且从长远看来,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4、道德潜化功能。无论是新校园,还是旧校舍,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在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中都会得到尽情的表现。特别是我国德教为首的教育观使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又以雕塑和校园招贴画的德育功能最明显。校园招贴画多以名人画像、警句、劝从向善的幽默画、卡通画等组成,学生面对这些广告招贴画时,常能被伟人的事迹所激励,又常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幽默画、卡通画所宣传的思想,在它们的长期熏陶下,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而逐渐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高尚品质。又如校园雕塑,其德育潜化功能更加明显。众所周知,民族英雄的雕塑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著名科学家的雕像能使人对知识的力量产生无限的遐想。仁人志士的雕像能激励学生有正气、行正义之事。学海扬帆象征式的雕塑激励学生不断振奋向上,勤奋读书。雕塑因蕴含有群体公认的道德价值观而倍受教育家的推崇,学校作为育人场所更应善用这一素材。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张可仁一、什么是校园文化1、“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指人们的价值判断”。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或具有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人们的活动方式,而这种活动方式中内含着人的价值追求。2、学校文化,广泛地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3、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阵地,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群体道德观、思想观为核心的一种社会亚文化。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现在学校间的竞争是学校文化力的竞争,是以学校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形象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竞争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表现特征,是学校教育资源凝聚和生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根本。校园文化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它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所呈现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创造性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的打造,它是学校具有特殊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校园环境营造的最高境界。要打造现代教育品牌,提升办学实力,就不得不从营造校园的环境氛围开始(即校园文化建设开始)。三、校园文化四大功能的理解(一)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生活方式等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历史名人、科学家的像、名人名言警句等人文景观,对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二)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人身居校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学生尊敬师长,老师关爱学生。这种氛围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将来走出校园,学生会以身为这所学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会为维护母校的声誉,为母校争光和母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三)校园文化的创造性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拓展了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四)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环境可以影响人,也可以改变人。当学生一踏入校门,就进入一种氛围,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因此,良好、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会使师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及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四、校园文化的价值认识(一)校园文化的传播性价值。校园文化是开放性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各类学校,就更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则,担负起传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二)校园文化的美观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是美的精髓,美是艺术的升华。美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善人类精神文化。这种教育不是说教,而是靠感染,使人们的思想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青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三)校园文化的道德认同价值。青少年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所在。青少年学生中,道德冲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少年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四)校园文化的知识性价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获得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五)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人生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面临许多社会性课题,而选定正确的生活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青少年走向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生活目标的核心是他的价值观,进入学校以后,学生始终处于校园文化的氛围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选定正确的生活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对于学生以学习行为规范来适应社会的要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五、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近年来,我校按照四个方面进行了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在说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环境育人是潜移默化的,这也是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中教育性、儿童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走进七校校园,首先映入眼帘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浅浮雕和代表七校的七颗大树,它激励和昭示孩子奔向未来和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校园的花台和郁郁葱葱的绿化点燃学生的生命的活力,操场的绿色塑胶、红色塑胶与四周体育锻炼项目图案交相辉映,激起孩子们锻炼的欲望。操场一边的宣传橱窗,活动照片,荣誉墙,师生作品,校门口的提示语,引领着师生们的思想言行,书香教室洋溢着孩子的快乐成长。主教学楼的走廊文化(一楼主题是:美丽的家乡涪陵,主要收集展示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巴枳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名特产等,使学生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二楼主题是:可爱的祖国中国。主要收集展示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建设成就等,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三楼主题是:共同的家园世界。主要收集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奇丽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放眼世界。四楼主题是:和谐的音符自然。主要收集展示了世界各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的进化变迁,环境的保护等。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有各关知识,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五楼主题是:厚重的文化历史。主要收集展示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四书、五经的代表名作和伟大的历史人物等。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六楼主题是:人类的发展科技。主要收集展示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目的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感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装饰规范,很富有教育性和知识性。逸夫楼的师生书画作品,办公楼的橱窗宣传,学校较先进的设备设施,无疑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家长放心的家园,教师生命成长的伊甸园。(二)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统一上墙,各班班级特色文化(班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班级精神)精心设计后统一装在各班教室门旁,各班的班训、名言警句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各办公室统一张贴有老师师德达标要求,教师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和工会小家建设制度等。制定出了涪陵七校学生守则,并每生一本,从生活、学习、行为、身心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它是对学生全面评价、特色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规范,制定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005年10月形成了学校新的学校管理汇编,制定了涪陵七校家长行为规范要求和涪陵七校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学校首先进行了学校观念文化内涵的提炼。即“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领悟决定觉悟,细节决定成功;有实力才有魄力,有思想才有智慧,有作为才有地位,有付出才有收获”。其次学校师德文化的提炼,即“师心慈,师仪端;师风正,师志坚;师纪严,师德高,师业精,师学勤”。第三是学校管理文化的提炼,即“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成长搭台”。第四是师生提示文化要求,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走进校园你是学校的主人,想想你该怎么办?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走出校园你是学校的代表,想想你该怎么办?”。第五是学生行为文化的总结(10个好习惯),即:热爱祖国的好习惯,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学会尊重的好习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人友善的好习惯,遵守规则好习惯,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总体要求为: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在实践中通过制度、教育、引导、检查、评比、考核、奖惩等办法给予落实。(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即学校精神。1、建设积极向上的“一训”、“四风”。即校训:“扬长个性,和谐发展”;校风:“尚礼、乐学、合作、超越”;学风:“自主、勤奋、探究、创新”;教风:“严谨、民主、启导、独创”;干风“学习、团结、勤政、开拓”。同时经常开展校歌的传唱和校徽解读,即表义:双燕飞向蓝天;寓义:我们学校似奋飞的燕子,志向远大、刻苦勤奋、意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