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29讲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课时作业.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9讲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课时作业.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9讲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课时作业.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9讲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课时作业.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9讲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九)第29讲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 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2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4唐朝一书法家作诗云:“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唤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下列作品反映出的书法形式与他所描述的最相符合的是()5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6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a清兵入关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d徽班进京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a诗经b春望c念奴娇赤壁怀古d西游记8后汉书宦者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1975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a文献资料不可信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c考古资料不可靠d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9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法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10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1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12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载:“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小说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小说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 小说是明清时期的宗教通俗易懂的小说适应了市民的需要abcd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世界科技发明(件)中国外国数量(件)比例(%)数量(件)比例(%)公元1年400年,45,28,62,17,38401年1000年,45,32,71,13,291001年1500年,67,38,57,29,431501年1840年,472,19,4,453,96摘编自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材料二回顾中国明清时代的学术发展,中国的学者,有类似大学的书院与讲学制度,学者之间也有交流与讨论;但是,前者并没有获得国家与社会足够的支持,后者也没有欧洲学术团体那样的制度化,是以中国学者的学术课题没有延续,也为此没有累积、转移与扩大,明代晚期的学者与文化人,努力突破传统的樊囿,但较之欧洲,儒家保有正统的权威性;至于清代的编纂工作与考证工夫,更是以扶翼圣学为宗旨,没有突破权威的空间了。欧洲学者有许多“他者”为对照,而中国独善于东方,对于西方所知不多,甚至耶稣会士带来的讯息也不能普遍成为学术界共有的知识资源。中国学者缺少了可以作为镜鉴的“他者”,也就缺乏了刺激及随之而来的反省。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陈独秀(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的角度分析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 课时作业(二十九)【基础演练】1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矿物学等,且与道家有关的就是火药了。2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3d解析 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4a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这是对草书特点的描述,a项是草书。5a解析 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选择a项。6d解析 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时期的概况,选d项。7d解析 依据材料中“雅俗共赏文学读物”,再结合选项可知,小说符合题意要求。【能力提升】8d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常识。从史学记载到出土文物,两相对照,人们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逐步加深,故选d。9a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尽管唐朝文宗时期禁止各地私自印刷历法,但由于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民间雕版刻印的历法仍旧风行”,说明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不选。10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艺术。材料信息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11b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佛道盛行,故“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社会繁荣,故“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大量世俗场景。结合以上表述可知b项符合题意。12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钱大昕认为,小说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其影响“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小说适应了市民的需要,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故正确。小说不是宗教,故说法错误。13(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可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选做题】14(1)现象: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在16世纪后走向没落。(2)原因:没有获得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