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设计说明.doc_第1页
教学楼设计说明.doc_第2页
教学楼设计说明.doc_第3页
教学楼设计说明.doc_第4页
教学楼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在把设计说明补上:前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校园则是实施和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校园的规划与设计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氛围与其底蕴。现代教育理念与城市设计原理相结合的校园规划构思。现代教育正面临重大挑战与变革。今天的学校建筑不仅是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学习场所,它更是一个发展知识、塑造人格、充分满足人们理解、认识和发现欲望,承载时代内涵的载体。在中国当代校园建设中,一些中小学校达到了相当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它们是所在城市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校园规划要注重整体形态营造,注重人活动流线与建筑观赏原理的空间序列组织方法,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等。创造出丰富多样而具有复合用途的空间形态,以满足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特点。综合以上的指导思想,本规划试图在满足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并通过各种建筑形态,体现校园的场所精神和校园人文精神。让新“育华中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章建筑设计篇一、项目概述:本工程为邯郸育华中学的新建工程。本工程位于邯郸市滏东大街的西侧,油漆厂路的南侧。东邻50米宽的城市公共绿化景观带。校区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周边市政设施条件完备。新建学校规模为60班的高中部非寄宿制中学。拟建的建筑物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风雨操场及田径运动场等。二、设计依据:1、邯郸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第二十五中学异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邯发改社会(2004)451号文件。3、邯郸育华中学学校设计任务书4、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TJ83-99)(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三、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1、整体性原则校区的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等系统统一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布局,充分考虑空间过渡及区域联系的合理性。2、空间的整合与配置各种功能空间按照人的行为习惯及工序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建筑形态配合功能要求穿插设置,不单突现群体建筑的有序空间变化,同时也便捷各功能区块间的联系与交流。3、文化导入原则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并在功能配置,整体环境等方面均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文化蕴涵和现代化气息达成有机的统一。4、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校园人、环境、自然的工序共存和融合,以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四、总平面设计1、总平面布局育华中学为中等规模的高中部中学,校区各功能配备完善,教学设施先进,不考虑学生住宿。整个校区按动静分区,主要功能包括主教学区、办公区、公共服务区、报告厅及风雨操场、主运动区。整个校区的主体建筑由连廊贯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气势的建筑群。东西两幢办公楼底层局部架空留为进出校园的主要通道。办公楼位于场地北侧,沿油漆厂路布置,总共26层,设计除考虑学校行政教学办公用房和图书阅览外,还充分考虑到可独立部分空间对外办公,在流线上均有各自的出入口,避免对校园整体流线的干扰。主教学区靠近场地中央部位,由两幢教学楼和试验楼组成。其中普通教室均满足规范规定的距离运动场地不小于25m的标准,并利用教学楼休息厅和连廊的间隔,避免噪声的干扰。报告厅、风雨操场靠近场地南侧,是校园进行大型会议和表演汇报的开阔会所。报告厅与试验楼的围合庭院又为缓和人流及日常的课间交流活动提供了舒适的场所。场地东南角为校区的主运动场地,设计一个3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运动区内设有100m直线跑道一条,七个室外篮球场,两个室外排球场。由于用地面积限制,学校风雨操场设在报告厅二层,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实行了空间的竖向发展,将土地利用最大化。2、空间组织设计在使用性质上,校园外部空间系统分为总体与各功能区两个层级考虑。总体层级的外部空间为全校师生服务,包括入口广场、两大主题广场、报告厅与实验楼之间广场以及运动场等,这些空间的串联由景观绿化来完成。功能区层级的外部空间包括各功能区内不同使用特征和空间性质的庭院空间,如教学楼之间所围合的庭院空间。这样分级的空间组织结构,使校园空间具有层次性与领域感,有助于环境维护和促进人际交往活动,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压力,启迪思维,激发灵感。3、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城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为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与景观序列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空间序列是人们穿过一组空间的整体感受与心理体验,要获得良好的整体感受,空间序列设计时要注重空间的大小高低、狭长与开阔的对比、以及空间中实体建筑界面的变化与联系。在育华中学的空间环境设计中,我们注重这种空间序列的体现。进入主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开阔、雄伟的通道,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又不显丝毫压抑之感。在实体建筑的变化与联系设计中,教学楼与教学楼,教学楼与实验楼及综合办公楼之间,采用宽敞的连廊连接,实现了空间上的延伸。4、视觉景观的交通设计除常见的交通功能外,道路空间本身就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在整个校区的交通组织设计中,努力创造随着道路动线空间展现有序而又富有视觉悦感的校园景观。整个校园设主出入口1个,位于油漆厂路中央部位,是学生上下课的主要步行出入口。靠近油漆厂路的东侧和滏东大街分别设一个机动车出入口,避免了机动车的流线与学生人流的交错干扰,机动车可以由这两个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靠近油漆厂路西侧设置一个自行车出入口,沿此出入口方向,可直接将自行车停放在设在半地下室的3个非机动车库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作用。沿滏东大街南向位置再设一个次出入口,保证校园内消防车道的畅通便捷,同时也作为后勤生活的出入口,避免了后勤工作与教学工作中交通流线上的交叉打扰。5、无障碍设计本工程在各建筑入口处均设置可供残疾人通行的缓坡,门采用平开门,楼梯梯段、踏步及扶手的设计为行动不便者考虑。五、建筑设计1、建筑形态:校园建筑总体以周边式布置占据用地,平面布置尽可能做到紧凑合理,使有限的建筑用地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益,各功能区建筑以院落式进行组合,建筑形态与建筑风格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体现出新世纪校园特有的育人环境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特色。2、屋顶形式:校区内教学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办公楼为高层建筑。屋顶以轻巧的平顶处理为主,通道局部的楼梯间延伸及屋顶构架修饰,展现一种单元体块的强调节奏和整体的韵律感。大空间屋顶采用网架结构体系,如风雨操场等。3、建筑尺度:校园主沿街面注意大尺度城市空间街面的连续性、整体性处理,强调其公共性。校园内部则注重体形的串联与变化组合,在此基础上强调细部的处理,营造实用美观的校园环境。六、建筑单体设计(各校舍布置详见设计图纸部分)1、综合办公楼办公楼平面矩形状,地上建筑面积为68234.5平方米,为26层高层建筑,一层层高为5.1米,其它均为3.6米,柱网呈规整的8.4米开间。两幢办公楼间为一个26.5米宽通道。办公楼地下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和汽车库,并与主汽车库相连,形成建筑面积达12559.5平方米的开阔的地下停车空间,停车位达359辆。综合办公楼,建筑造型稳重大方而又充满现代气息,尤其是实体墙面与玻璃虚体的各种变化关系,展现出强劲的韵律感和层级变换关系。2、教学楼、实验楼两幢教学楼间以及教学楼与实验楼通过连廊围合形成两个宁静的庭院空间,并利用该空间凹面空间设置两个可容纳150人的合班教室和四个大开间的教师办公室。教学楼与实验楼地上建筑面积为32731.1平方米,地上为五层建筑,其底下设置成为半地下室自行车库,其建筑面积为4294.6平方米,停车2844辆,解决校园学生自行车的有序停放。教学楼内普通教室规格为9.6m*7.5m,实验楼教室规格为9.6m*7.5m。由于用地条件的紧张因素,教室呈南北双向设置,中间设4米宽走道,保证学生课间交往及人流的顺畅通行。实验楼南北向部分一二层局部设置为教室、上部局部设置作为专用教室使用。每幢教学楼每层均设有男女卫生间、开水间等。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风格清新自然,造型大方,细部精致,色彩以经典的亚光白为主调,局部予以一些强烈的暖色点缀。3、报告厅、风雨操场报告厅、风雨操场总建筑面积为2668.9平方米。一层报告厅设计容纳1020人,报告厅内中间采用12米大跨度,两侧边跨6米,采用阶梯式排位,设入口门厅及男女卫生间。二层风雨操场为大开间网架屋面体系,同时二层设置男女更衣、淋浴间。一层报告厅层高9米,二层风雨操场屋面网架采用充满动感流线弧面造型,突现建筑的运动特征,同时也增添校园建筑的现代气息。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二章结构设计篇一、 设计依据:1、设计方案招标文件与本公司各专业的设计资料及条件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94)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0003-2001)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二、 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基本雪压;0.35KN/m2。3、地震烈度;该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本工程为7度抗震设防设计。三、 设计要求: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可变荷载标准值; 使用功能 活荷载标准值KN/m2实验室、会议室、厕所、盥洗室、上人屋面 2.0操场、食堂、餐厅、资料挡案室、走廊、门厅、楼梯、办公楼、教室 2.5阶梯教室 3.5书库、储藏室 5.0不上人屋面 0.5四、 结构选型: 1、所有多层建筑单体均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高层为二级,楼、屋面采用现浇梁板体系。体育馆、报告厅屋面为钢网架结构。2、计算方法:采用PK、PM、TAT、SATWE等计算程序。五、 地基与基础:在进一步深化设计时,根据地质报告和上部结构荷载情况确定和优化基础形式。六、主要材料:1、砼: 现浇砼梁、板、柱: C25-C30。 基础: C25。 基础垫层: C15。2、钢筋:HPB235级,HRB335级。3、墙体:0.000以下MU15 砼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框架嵌墙MU7.5 砼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4、钢板、型钢、钢管:采用Q235、Q345钢第三章给排水设计篇一、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40-90)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7、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及图纸二、 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外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灭火系统以联系市政的室外给水排水系统。1、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市政供水压力以不小于0.3mpa计。本工程从东侧滏东大街城市给水管道上接二根DN150mm的引入管。2、用水量估算: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654m3,最大时用水量90m3,一次消防用水量360m3。3、给水系统:室外给水分消火栓给水、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与生活给水系统在红线内分别设置计量水表,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室外消火栓系统呈环状布置,生活水系统呈支状布置。三、 消防系统:(详见消防专篇部分)四、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本工程多层民用建筑部分,城市给水压力满足室内卫生器具的水压要求,故均采用城市管网直接供水。高层部分用水在地下室设置泵房加压五、 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制,均采用重力流排放,污水、废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雨水管单独排至室外雨水管网。化学实验室废水排至室外沉淀池,然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六、 室外排水系统:室外排水系统采用污、雨分流制,室外污水管道汇集后排至滏东大街城市污水管网,分二路排放。七、 管材及接口:给水管道,管径DN80mm者,采用内壁涂塑钢管,丝接连接。管径DN80mm者,采用管内壁涂塑环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支墩。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室外雨水管、废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管径DN>400mm者,采用混凝土管,水泥砂浆接口。化学实验室室外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承插接口。第四章电气设计篇一、 设计依据: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3-94)2000年版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5、民用建筑电气气设计规范(JGJ/T16-9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7、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10、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11、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及图纸二、设计范围:1、10/0.4KV变电所1处。2、低压照明配电系统。3、有线电视系统。4、有线广播系统。5、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6、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红外线防越界系统。7、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三、 变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本工程一般电气负荷等级为三级,疏散应急照明等级二级。2、供电电源要求外电源采用10KV双路电源。3、负荷估算(1)总建筑面积约为7245平方米,按照40W/平方米负荷估算,总用电量为2900KW。K取0.8; P=2900*0.8=2318KW(2)室外照明:按60KW计,COSO=0.85;K=0.95;取0.7S=(2318+60)*0.95/(0.85*0.7)=3796KVA若选用1200KVA变压器,共需3台。4、电能计量及功率因数补偿在低压侧设集中计量装置。宿舍楼、食堂等建筑设二级计量表,本工程在低压配电间集中设置带有自动投切装置的无功补偿电容柜,补偿后低压侧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5、变配电设备选型变电所内采用干式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采用成套柜。四、 配电系统:(1) 从低压配电室至各单体建筑采用YJV22型电力电缆埋地敷设,过道路处穿钢管保护,单体内配线采用BV-500型铜芯线穿管暗敷。(2) 各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系统。(3) 各单体内电气设计按相关规范规定执行。五、 照明系统:1、本工程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应急疏散照明、室外照明。照度标准按GB50034-2004要求进行设计,办公室、教师等以荧光灯为主,过道、梯间、卫生间等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荧光灯,风雨操场及室外照明以高效金属卤素灯为主。2、一般照明照度标准:办公室:300LX,教室、实验室:300LX,美术教室:500LX,黑板:500LX,宿舍:100LX,食堂:150LX。3、应急疏散照明: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形式,持续供电时间大于30min。六、 防雷与接地系统:1、本工程所有建筑均按三类防雷等级进行防雷设计,接地利用基础联合接地体。2、本工程低压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3、各单体建筑内设总等电位联结措施,在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设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 七、 有线电视系统:1、有线电视机房设于行政办公楼内,按数字电视系统设置。2、行政楼的会议室、各普通教室、阶梯教室、食堂餐厅、教师值班室等房间内预留电视终端。八、 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1、电信间设于行政办公楼内,采用光纤进线。2、本工程各办公室的每个工作区设置语音、数据终端,教师值班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等预留语音、数据终端。九、 有线广播系统:1、校园广播机房设于教学楼内。2、教学用房、食堂等辅助用房和操场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十、 安全防范系统:1、本工程在校园的各出入口、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的主要通道内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控室设于办公楼内。2、在校园四周围墙处设定点红外线报警探测器,报警信号反馈到传达室。以上各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由专业承包商负责。第五章环保及卫生防疫篇一、环境概述:本地块周围没有工业和污染源,周边环境优美,环境气氛宁静。二、污水处理:本工程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厨房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经地埋式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厨房的洗涤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和其它污水一并就近排入的市政污水管。三、废气处理:无大量废气排放,厨房产生的废气可通过烟道出屋面排放。四、噪声治理:本工程噪声主要为北二路及路上过路汽车产生的噪声,设计选用密闭性好的门窗。所有空调及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声高效型设备,按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设置消声等措施。五、卫生防疫措施:生活垃圾采用塑料袋封装后,集中处理。第六章节能设计篇一、节能综述: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提高,对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大,节约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能耗指标的控制,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教育成本控制。因此,项目建设在选择教育装备时,在对产品技术性能、报价进行比较时,应同时考虑节能效益。二、项目主要能耗概况:根据教育事业的特点,其主要能耗为各种教育设备,空调及照明系统等。三、主要节能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节能的现行政策、规范,本项目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如下:1、建筑外墙采用聚本颗粒复合保温材料;所有外门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玻璃幕墙采用LOW-E玻璃。2、选用节能产品,配套的国内教育装备及公用设施采用新型或改型节能型产品,以降低能耗。3、在校区配电房配置功率因素器,采用低压侧电容集中补偿方式,提高功率因素,降低无功损耗。4、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辅以电加热)。5、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荧光灯,以节约用电。帖子2699精华3威望850 土木币2877 性别男注册时间2004-11-3查看详细资料举报 使用道具 TOP 第七章消防设计专篇一、建筑消防设计:1、校区内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2、场地内设畅通的消防环道。且满足道路宽度大于4米,通道高度大于4米的要求。3、各建筑均考虑了周长消防扑救,且有直接直接落地直达室外的楼梯间出口。4、各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均满足多层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二、给排水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