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散斑干涉形貌测量相移傅里叶变换硕士论文.doc_第1页
电子散斑干涉形貌测量相移傅里叶变换硕士论文.doc_第2页
电子散斑干涉形貌测量相移傅里叶变换硕士论文.doc_第3页
电子散斑干涉形貌测量相移傅里叶变换硕士论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散斑相移测量物体三维形貌【关键词】 电子散斑干涉; 形貌测量; 相移; 傅里叶变换; 【英文关键词】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shape measurement; phase-shifting; Fourier transform; 【中文摘要】 电子散斑干涉法在逆向工程、机器视觉、无损检测、产品的在线监测,特别是物体三维形貌的测量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光学测量的重要分支,具有全场性、高精度、非接触的优点。电子散斑形貌测量技术基于传统的散斑干涉技术,而且具有散斑干涉的一系列优点。 本文就电子散斑干涉法与相移法和傅里叶变换法结合测量物体三维形貌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介绍了散斑的成因和产生方法,回顾了三维形貌测量的发展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电子散斑干涉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电子散斑干涉测量形貌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干涉,取两束光强相等的光束分别作为物光和参考光,使物光和参考光发生相干干涉,从而产生明暗相间的散斑干涉条纹。若待测表面是平面,则干涉条纹是间距相等的直条纹。由于物面高度的起伏变化,会使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变形,而物面的相位信息就包含在弯曲变形的干涉条纹里。采集系统采用CCD摄像机,计算机针对获取的变形条纹图进行滤波、去噪以及实时相减等一系列图像处理,提取相位信息,进而重构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 通过把相移技术和散斑干涉结合起来,本文详细阐述了形貌测量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散斑相移技术测量物体三维形貌的实验方法。该方法以电子散斑为信息载体产. 【英文摘要】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in reverse engineering, machine vision, NDT products online monitoring, especially in the measurement of 3-D shape of object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optical measuremen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whole field, high accuracy and non-contac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ry, 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ry. In this paper, the combing w.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9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三维形貌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发展状况 10-15 1.1.1 触针法 10-11 1.1.2 扫描隧道显微镜 11 1.1.3 原理力显微镜 11 1.1.4 光切法 11 1.1.5 光斑法 11-12 1.1.6 云纹法 12-13 1.1.7 投影栅相位法 13-14 1.1.8 散斑干涉法 14-15 1.2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 1.3 本章小结 15-18 第二章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三维形貌方法的研究 18-42 2.1 散斑的成因及其类型 18-19 2.2 电子散斑干涉测量三维形貌的原理 19-32 2.2.1 电子散斑干涉相移技术 20-32 2.3 利用杨氏双缝干涉测量三维形貌 32-35 2.3.1 杨氏双缝干涉原理 32-33 2.3.2 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一些改进 33-35 2.4 利用牛顿环测量三维形貌 35-37 2.5 陡峭表面的形貌测量 37-39 2.6 大型物体的三维测量 39-40 2.6.1 子区域拼接法 39-40 2.6.2 扫描相移法 40 2.7 本章小结 40-42 第三章 相位提取的方法原理及分类 42-50 3.1 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相位 42-44 3.1.1 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相位原理 42-43 3.1.2 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相位的应用 43-44 3.2 常用的提取相位的相移算法 44-49 3.2.1 相移算法的分类 44-47 3.2.2 影响相移算法的误差分析 47-49 3.3 本章小结 49-50 第四章 相位展开算法 50-58 4.1 相位展开的基本原理简介 50-52 4.2 相位展开的方法 52-55 4.2.1 枝切法 52 4.2.2 质量图导向法 52 4.2.3 最小费用流法 52-53 4.2.4 最小二乘法 53-54 4.2.5 正则化方法 54 4.2.6 基于贝叶斯推断的ZM 算法 54 4.2.7 时域相位解包法 54-55 4.3 本章小结 55-58 第五章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8-72 5.1 电子散斑干涉实验装置 58-64 5.1.1 基于电子散斑干涉的四步相移实验结果 59-62 5.1.2 基于电子散斑干涉的傅里叶变换法实验结果 62-64 5.2 基于投影栅线的四步相移实验结果 64-67 5.2.1 投影栅线法测量形貌的相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