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题 目:逆变电源设计 专业班级: 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审 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2 年 12 月 24日设计完成日期 2012 年 1 月 4日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 设计内容:1 电路功能:1) 电路由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主要环节:功率变换(高频逆变)、高频滤波。控制电路主要环节:脉冲发生电路、脉宽调制PWM、电压电流检测单元、驱动电路。2) 功率变换电路中的高频开关器件采用IGBT或MOSFET。3) 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2.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3. 主电路设计与分析1)确定主电路方案2)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及选型3)主电路保护环节设计4. 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1) 检测电路设计2) 功能单元电路设计3) 触发电路设计4) 控制电路参数确定二 设计要求:1 设计思路清晰,给出整体设计框图;2 单元电路设计,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和电路;3 分析所有单元电路与总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必要的波形分析。4 绘制总电路图5 写出设计报告; 主要设计条件1 设计依据主要参数1) 输入电压 : DC12V 2) 输出电压: AC 220/ 50(+2)HZ 1A 3) 电压调整率:1%4) 负载调整率:1%5) 效率:0.86) 功率因数:0.8 2. 可提供实验与仿真条件 说明书格式1 课程设计封面;2 任务书;3 说明书目录;4 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总电路图);5 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6 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实验及仿真等。7 总结与体会;8 附录(完整的总电路图);9 参考文献;11、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进 度 安 排 第一周星期一:课题内容介绍和查找资料; 星期二:总体电路方案确定 星期三:主电路设计星期四: 主电路设计 星期五:控制电路设计;第二周星期一: 控制电路设计星期二:电路原理及波形分析、实验调试及仿真等星期三四:写设计报告,打印相关图纸; 星期五:答辩及资料整理 参 考 文 献1石玉 栗书贤电力电子技术题例与电路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王兆安 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浣喜明 姚为正电力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莫正康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郑琼林耿学文电力电子电路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6刘祖润 胡俊达毕业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7刘星平电力电子技术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校内,19998. 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514599薛永毅,王淑英,何希才,新型电源电路应用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0目 录1、概述61.1逆变电源的定义与分类61.2逆变电源中脉宽调制技术的应用61.3基本设计思路71.4电路基本原理72、单元电路设计112.1 TL494芯片简介112.2支路设计123、总电路174、总结与体会185、参考文献196、评分表201、概述1.1 逆变电源的定义与分类 逆变电源也称逆变器,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与关断作用,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的一种变换装置,是整流变换的逆过程。逆变电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弦波逆变器,另一类是方波逆变器。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的是正弦波交流电。方波逆变器输出的则是方波交流电,其正向最大值到负向最大值几乎在同时产生,这样对负载和逆变器本身造成剧烈的不稳定影响。1.2 逆变电源中脉宽调制技术的应用基本型方波逆变电源电路简单,但输出电压波形的谐波含量过大,亦既THD(电流谐波畸变率)过大;移相多重叠加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的谐波含量小,亦即THD小,但电路较复杂。而PWM脉宽调制式逆变电源,既有电脑的电路,又可使输出电压波形,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PWM脉宽调制技术,是用一种参考波(通常是正弦波,有时也采用梯形波或注入零序谐波的正弦波或方波等)为调制波,而以N倍于调制波频率的三角波(有时也用锯齿波)为载波进行波形比较,在调制波大于载波的部分产生一组幅值相等,而宽度正比于调制波的矩形脉冲序列用来等效调制波,用开关量取代模拟量,并通过对逆变电源开关管的通/断控制,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这种技术就叫做脉宽控制逆变技术。由于载波三角波(或锯齿波)的上下款度是线性变化的,故这种技术就叫做脉宽控制逆变技术。由于载波三角波(或锯齿波)的上下宽度是线性变化的,故这种调制方式也是线性的,当调制波为正弦波时,输出矩形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这种调制技术通常又称为正弦脉宽调制技术。 1.3 基本设计思路本电路的设计思路框图如下图1所示。该电路由12V直流输入、输入过压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逆变电路、220V/50KHZ整流滤波、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等组成。逆变电路包括频率产生电路、直流变换电路(DC/AC)将12V直流转换成220V直流。交流变换电路(AC/DC)将12V直流变换为220交流。过压保护直流输入逆变A整流滤波逆变B输出过热保护过压保护图1、设计思路框图1.3 电路基本原理(1)逆变电路原理、逆变电路A原理框图如下图2所示。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12V直流电转换为220V/50KHz的交流电。50KHz脉冲产生电路220V/50KHz交流电变压器推挽电路12V直流电图2、逆变电路A原理框图、逆变电路B如下图3所示。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220V直流电转换为220V/50Hz的交流电。全桥电路以50Hz的频率交替导通,产生50Hz交流电。50Hz脉冲产生电路全桥电路高压直流电220V/50Hz交流电图3、逆变电路B框图(2)电路工作原理此电路输入12V直流电源电压,在经过逆变电路A之后得到一个220V/50KHz的交流电,此交流电在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又得到220V高压直流电,然后再经过逆变电路B得到220V/50Hz的交流电。其中接入输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和过热保护电路构成整个电路的保护电路。一旦输入电压出现过大或者过小时,保护电路就会立即启动,然后停止逆变电路A的工作。过热保护电路是当电路工作温度过高时,启动保护使逆变电路A停止工作。输出过压保护电路与逆变电路B构成反馈回路,一旦电路输出异常则停止逆变电路B的工作。在逆变电路A中变压器推挽电路将12V直流转换成220V/50KHz的交流电。在逆变电路B中再使用一块TL494芯片产生50Hz的脉冲波,全桥电路以50Hz的频率交替导通,从而将220V直流和50Hz脉冲电路整合,然后输出220V50Hz的交流电。在该电路中都是利用TL494的输出端作为逆变电路工作状态的控制端。(3)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其效果相同。冲量即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的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如果把各输出波形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则其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差异。如图a、b、c所示的三个窄脉冲形状不同,其中a为矩形脉冲,图b为三角形脉冲,c为正弦半波脉冲,但他们的面积都等于1,那么,当它们分别加在具有惯性的同一环节上时,其输出响应基本相同。当窄脉冲变为d的单位脉冲函数(t)时,环节的响应即为该环节的脉冲过度函数。图a的电路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图中u(t)为电压窄脉冲,其形状和面积分别如图3-1 a、b、c、d所示,为电路的输入。该输入加在可以看成惯性环节的R-L电路上,设其电流i(t)为电路的输出。图b给出了不同窄脉冲时i(t)的响应波形。从波形可以看出,在i(t)的上升段,脉冲形状不同时i(t)的形状也略有不同,但其下降段则几乎完全相同。脉冲越窄,各i(t)波形的差异也越小。如果周期性地施加上上述脉冲,则响应i(t)也是周期性的。用傅立叶级数分解后将可看出,各i(t)在低频段特性将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有所不同。上述原理可以称为面积等效原理,它是PWM控制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2、单元电路设计2.1 TL494芯片简介它是典型的固定频率脉宽调制集成电路,它包括了开关电源所需的全部功能,可作为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的控制系统。(1)、其引脚说明如下:TL494的1、2和16、15脚分别为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同向和反向输入端,两个误差放大器可构成电压反馈调节器和电流反馈调节器,分别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和输出过流的保护;3脚为两个放大器公共输出端,也称补偿端;8、11、12脚为电源端;14脚为参考电平;13脚为输出方式控制端,当该脚为高电平时,形成双路输出方式,若为低电平时,则为同步工作方式。(2)、工作方式输出脉冲的宽度调制,是通过电容器C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其他两个控制信号电压进行比较来实现的。激励输出管Q1和Q2的或非门工作状态,是只有在双稳态触发器的时钟输入为低电平时才选通,这种情形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时出现。因此,控制信号幅度的增大,将相应地使输出脉冲的宽度线性减小。控制信号由IC外部输入,一路送到死区时间比较器控制端,一路送到两误差放大器输入端,又称PWM比较器输入端。死区时间控制比较用具有120mV有效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最小输出死区时间近似,即是锯齿波周期时间的4%。在输出控制接地时,将使最大占空系数为已知输出的96%;而在输出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则是给定输出的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端输入端设置在一个固定的电压值时,就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脉宽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冲宽度提供了一条途径;例如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到3.5V时,则输出脉宽从被死区时间控制端稳定的最大导通时间里下降到0.若TL494内的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2脚或15脚)的参考电位一定,当它们的同向输入端电平升高时,则可使片内的两个驱动三极管输出的脉宽调制控制脉冲的宽度变窄;反之,可使脉冲宽度变宽。另外,当死区控制整个电位高于C上的电压时,片内的两个驱动二极管截止;当死区控制端电位不断下降时,则可使两个驱动三极管输出的脉宽调制脉冲宽度增加。2.2 各部分支路设计 (1)DC/DC变换电路由于变压器原边电压比较低,为了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降低成本,DC/DC变换如下图4所示,原边中心轴头接蓄电池,两端用开关管控制,交替工作,可以提高转换效率。电路用的开关器件少,双端工作的变压器的体积比较小,可以提高占空比,增大输出功率。双端工作的方波逆变变压器的铁心面积乘积公式为: AcAc = Po(1+)/(DKjfKeKcBm) 式中:Ac(m2)为铁心横截面积, Ac(m2)为铁心的窗口面积:Po为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转换效率, &为占空间比, K 是波形系数,J(A/m2)为导线的平均电流密度:F为逆变频率:Ke为铁心截面的有效系数,Ke为铁心的窗口利用系数:Bm为最大磁通量。此变换电路是由DC/AC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VT1和VT2的基极分别接TL494的两个内置晶体管发射机。中心器件变压器T1,实现电压由12V脉冲电压转变为220V脉冲电压。此脉冲电压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变成220V高压直流电压。变压器T1的工作频率选为50KHz左右,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2/220=0.05。电路正常时,TL494的两个内置晶体管交替导通,导致图中晶体管VT1、VT2的基极也应此而交替导通,VT3和VT4交替导通。因为变压器选择为E型,这样使变压器工作在推挽状态,VT3和VT4以频率为50Hz交替导通,使变压器的初级输入端有50Hz的交流电。当VT1导通时,场效应管VT3因为栅极无正偏压而截止,而此时VT2截止,导致场效应管VT4栅极有正偏压而导通。当VT1导通时,VT2截止,场效应管VT3因为栅极无正偏压而截止,而此时VT2截止,导致场效应管VT4栅极有正偏压而导通。且交替导通时其峰值电压为12V,即产生了12V/50KHz的交流电。当电路工作不正常时,TL494输出控制端为低电平时,TL4949的两个内置晶体管的集电极(8脚和9脚)有12V正偏压,基极为高电平,导致两晶体管同时导通。VT1和VT2因为基极都为高电平而饱和导通,而场效应管VT3、VT4将因栅极无正偏压都处于截止状态,逆变电源停止工作。极性电容C1滤去12V直流中的交流成风,降低输入干扰。滤波电容C1可取2200F。R1、R2、R3起限流作用,取值为4.7K。整流滤波电路由四只整流二极管和一个滤波电容组成。四只整流二极管D1-D4接成电桥形式,称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根据电容标称值选择C2为10F。输出220V高压直流电,供后继逆变电路使用。图4、DC/DC变换电路(2)DC/AC变换电路电路结构图如下图5,该变换电路为全桥桥式电路。其中TL494芯片的8脚和11脚为内置的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且两个内置三极管是交替导通的,频率为50Hz。图中8脚和11脚分别介入了上下两部分完全堆成的桥式电路,因为两个三极管交替工作,频率为50Hz,所以选用桥式电路,目的在于得到50Hz的交流电。 图5、DC/AC变换电路由于上下两部分电路工作过程完全相同。选其中一部分为说明。这里将其简化成图6。图中VT0为TL494芯片II的一个内置三极管设为VT00,另一个设为VT01。当VT00导通时,VT01截止,VT1的基极没有正偏压,从而使VT1截止,然后VT3的栅极有12V正偏电压,是VT3导通。而VT4因为栅极无正偏压截止,输出220V电压。当VT00截止时,VT01导通,VT1基极有12V正偏压,集电极有12V反向电压,从而导通。VT3的栅极无正偏电压,从而使VT3截止。而VT4因为栅极有12V正偏压导通。因为此时TL494芯片II的另一个内置三极管VT01导通,它的集电极即11脚使逆变电路I有220V电压输出。原理同上。上下两部分以频率50Hz交替导通,从而使电路有220V/50Hz的交流电输出。由于TL494芯片为脉冲调制器,其产生的波形为脉冲波而不是正弦波。VT1、VT2、VT3、VT4、VT5和VT6为场效应管可选择为IRF740型。限流电阻可选择10K、1K、4.6K、3.3K的经典取值。C1、C2和C3均为平滑输出的吸收电容。C1和C2可取为10F,C3取为0.01F。图6、DC/AC变换简化图 (3)输入过压保护电路结构如下图7所示,由DZ1电阻R1和电阻R2、电容C1、二极管VD1组成。输出端口接TL494芯片I的同相输入端,通过该芯片的误差比较器对其输出进行控制,当输入过大电压时,停止逆变电路工作从而使电路得到保护。因为输入电压直接决定了输出电压的值,对输入端电压的保护也是对输出端子间过大电压进行负载保护。VD1、C1、R1组成了保护状态维持电路,只要输入电压在一瞬间有过大现象,就导致稳压管击穿,电路将沿C1和R1支路充电,继续维持同相端的低电平状态,保护电路就会启动并维持一段时间。当C1和R1充电完成,C1和R2支路开始处于放电状态,当C1放电完成时,TL494芯片I的同相输入端由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导致TL494芯片I的反馈输入端为高电平状态,进而导致TL494芯片内部的PWM比较器为截止状态。此时将导致直流变换电路的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直流变换电路停止工作。同时TL494的4脚为高电平状态,4脚为高电平时,将抬高芯片内部死区时间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使该比较器输出为恒定的高电平,由TL494芯片内部结构可知芯片内置三极管截止,从而停止后继电路的工作。稳压管DZ1的稳压值决定了该保护电路的启动门限电压值,这里取15V,稳压管的功率为0.15W。R1取为100K,R2、R3均取为4.7K,C1、C2均取为47F。图7、输入过压保护(4)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结构如图8,当输入电压过高时将导致稳压管DZ1击穿,使TL494芯片II的4脚对地的电压升高,启动TL494芯片II的保护电路,切断输出。VD1、C1、R2组成了保护状态维持电路,用以增大输出阻抗。稳压管的稳压值一般规定为输出电压的130%-150%。后级电路为220V/50Hz输出,其中负载电阻为100K,TL494芯片II的输出脚电压最大为12V,R1为限流电阻,取值为100K,R2为保护电阻可取值为16K,根据电路分压知识,则R2上的电压为30V,即稳压管的电压取值最大为30V。图8、输出过压保护3、总电路4、总结与体会电力电子课程设计这两周过的很快,因为中间有一个不短的元旦假期。这两周过的也很纠结,因为课程设计不好弄。这次课程设计来的很突然,因为我们刚刚完成了电子实习,还没有在电子实习中转变回来。在上周一拿到课题之时,还在纠结是选择逆变电源设计还是选择直流斩波电路设计,最后还是选择了逆变电源这个课题。说真的,刚拿到课题时感觉很迷茫,什么都不懂,老师也没有具体跟我们说什么,只是让我们自己查资料。但是网上的资料虽然很多,却大同小异,也不懂应该结合什么内容比较好,虽然查阅了很多内容,还是不是很了解。但是不管怎么说,设计总要完成,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弄了。在这之间看了电力电子技术里逆变电路和PWM控制技术的内容,这算是为期末考试做了复习了,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因为此次设计需要用到TL494芯片,因此也多次查阅了解TL494的具体功能。最后说说此次课程设计碰到的主要问题吧。在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之后就是需要绘电路图的时候了,这是问题来了。赵老师建议我们用的visio软件缺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