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越野车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分析与设计
48页 20000字数+说明书+答辩稿+22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分动器装配图.dwg
前桥分动链轮.dwg
同步器接合套.dwg
后桥输出轴.dwg
固定夹块.dwg
垂直滑块.dwg
夹具体.dwg
新中心轮.dwg
设计图纸21张.dwg
转盘.dwg
轻型越野车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分析与设计答辩稿.ppt
轻型越野车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分析与设计论文.doc
铜套.dwg














轻型越野车自动分时分动器的设计
摘 要
分动器是越野车上将扭矩分配给各驱动桥的部件,越来越多的全时分动器出现在各类越野车上。但是,全时分动器的扭矩分配由差速机构自动完成,扭矩的分配比例以及扭矩的分配时机存在着诸多问题,还有油耗高等劣势。分时分动器则能够很好的给出需要的扭矩分配,但需要驾驶者手动操作。自动分时分动器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自动分时分动器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自动分配到各驱动桥,并进一步增大扭矩。自动分时分动器也是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它在电控单元的操作下会自动作出对车辆工况的反应,操作换档机构实现自动分时驱动。
统计以往的分动器的研发历史及其结构及功能特点,轻型越野车自动分时分动器需要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金属链传动装置,换档机构使用啮合套与同步器。对行星齿轮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分时分动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主要尺寸。
文中对分动器进行了具体的分类,详尽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分动器型式,可以为分动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自动分时分动器;行星减速机构;链传动;同步器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AUTO PART TIME TRANSFER CASE OF THE SUV
Abstract
The transfer case could distribute the power which is deferent from the transmission to each driving axle, and enlarge the torque. Transfer case, also one gear system, fix to the frame solely, which connect the transmission with it's input shaft joint together with the transmission's output shaft by universal device, and have two or more output shaft which connect to every driving axle by universal devi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ructure and/o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er case before, the article analysis and design the auto part time transfer case of the light-duty go-anywhere vehicle.
By the systematical study and data gathering of the transfer case and/or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article place stress on the designing of the institution of the transfer case. Design adopt skewed tooth planet reducing mechanism, and chain-driven 4WD system with the synchronizing device. It's torque capacity large, light in weight,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noise smallness, gearshift portability nicety that thereof merit.
This article as many should compile the knowledge system relates transfer case, supply definite theory gist for the mor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 part time transfer case.
Key words auto part time transfer case, planet reducing mechanism, chain gear, synchronizing device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5
1.3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1
第2章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2
2.1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组成12
2.2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工作原理24
2.3 本章小结25
第3章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结构设计26
3.1 自动分时分动器结构方案27
3.2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轴及齿轮型式27
3.3 换档机构28
3.4 轴承形式28
3.5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壳体28
3.6 润滑及密封28
3.7 自动分时分动器的齿轮参数设计29
3.7.1 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29
3.7.2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目的选择30
3.7.3 行星轮系的均载31
3.7.4 分动器的齿轮尺寸初选31
3.7.5 行星齿轮尺寸参数计算32
3.7.6 分动器齿轮的强度计算与材料选择35
3.8 分动器的轴与轴承39
3.8.1 分动器的轴39
3.8.2 变速器轴承39
3.9 同步器的选用39
3.10 本章小结40
结 论41
致 谢42
参考文献43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越野汽车上,为了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均装有分动器。分动器的基本结构也是1个齿轮传动系统。为了增加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和档数,绝大多数越野车都装用两档分动器,使之兼起副变速器的作用。
装有上述传统分动器形式的汽车,当用全部车轮驱动行驶于不平路面或弯道上时,或在前后驱动轮由于轮胎磨损而半径不等的情况下行驶时,将引起发动机功率消耗、轮胎及传动零件磨损。另外,传统越野车的分动器是将扭矩平均分配给各个驱动桥的。而前桥的轴负荷一般小于后桥的轴负荷,因此,在汽车行驶阻力较大的情况下,前桥车轮的滑转趋势高于后桥车轮的滑转趋势。一旦前桥车轮发生滑转,由于轴间差速器的作用,后桥车轮将停止转动,从而不能充分利用后桥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条件,影响了汽车的通过性。
因此,为克服这些缺点,并将扭矩能大体根据路面状况分配给各驱动桥,需要一种分动器。该分动器能够合理地向前后桥分配了扭矩,又起到了副驾驶的作用。其箱体与变速器的箱体装在一起,结构十分紧凑,与变速器一起同时完成了变速、分动等各项任务,中间又省去了万向传动装置联结。
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汽车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排放等各方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得不使生产商对汽车的各个部分进行改造创新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作为传动系统部件的分动器也经历了几次技术革新,从手动档发展到现在的自动档。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分时分动器自动控制技术进一步完善,在各种使用工况下能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的最佳匹配,控制更加精确、有效,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
作为分动器及传动系统部件的制造商,博格华纳(Borg Warne)公司以及NVG公司都有堪称经典的佳作,在军用越野车及著名品牌吉普公司的系列车型上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装于多桥驱动汽车的变速器之后,用于传递和分配动力至各驱动桥,兼作副变速器之用。常设两个档,低档又称为加力档。为了不使后驱动桥超载常设联锁机构,使只有接合前驱动桥以后才能挂上加力档,并用于克服汽车在坏路面上和无路地区的较大行驶阻力及获得最稳定车速(在发动机最大转矩下一般为2.5~5km/h)。高档为直接档或亦为减速档。
图1-1给出了分动器的几种结构方案的简图,其中有带轴间差速器的分动器,有不带轴间差速器的,也有装超越离合器的结构。还在于人们在某些方面使用电脑控制更科学、准确、及时。这就是大切诺基四驱系统与其它一些靠手工操纵的四驱系统的显著区别。如果需要使用四驱而没使用。那么必然会造成行车的障碍。至少是费事误时。一旦遇到变化复杂路面、连续急转弯。爬破等情况便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危及人车安全。反之如果不需要使用四驱而使用势必会导致前桥与相关部件磨损加快、油耗提高。但在这方面。大切诺基全自动的四轮驱动系统就像司机身边的一位“看不见的副驾驶员”。瞬间就把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安排得精精确确。可以说,大切诺基的四轮驱动系统将用户所需要的越野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1.3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来源于分动器的引进及自主生产,威海市荣成的华泰特拉卡是引进韩国现代汽车公司Terracan。在这款车型系列中,基本配置中就使用了自动分时分动器,它采用了电子旋钮的方式来控制分动器的档位选择。
论文对分时分动器从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参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此,论文做了如下的工作:
1.通过对分时分动器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了解其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探讨了分时分动器的结构型式及特点。
2.对分时分动器进行了设计。
第3章自动分时分动器的结构设计
对轻型越野车的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具体参数进行设计,所需外部数据见表3-1,表中给出了轻型越野车的车身参数,发动机参数,底盘参数等。
表3-1 轻型越野车参数
车身参数长×宽×高(mm)4710/1860/1790、4710/1860/1795
轴距(mm)2750
轮距 前/后(mm)1500/1500、1530/1530
内部宽度(mm)1500
内部高度(mm)1245
最小离地间距(mm)216
接近角/离去角(°)30/25
最小转弯半径(m)5.9
行李箱容积(L)(最小/最大)1180/2000
油箱容积(L)75
前悬/后悬(mm)830/1130
发动机系统缸径×行程(mm x mm)97.1*98
排气量(mL)2902
最大功率(Km/rpm)110/3800
最大扭矩(Nm/rpm)333/2000
底盘参数驱动方式(选择:4*4/4*2)4*4
分动箱型式(分时/全时)分时
变速箱(选择:手动、自动、手自一体)五速手动
底盘传动系具体参数如下:
变速器各档传动比为:1档 3.915, 2档 2.126, 3档 1.338,
4档 1.000, 5档 0.801, 倒档 4.27
主减速器的减速比为:4.625
分时分动器传动比为:高档 1:1, 低档 2.48:1
3.1 自动分时分动器结构方案
在参考当前分动器设计的最新结构型式的考虑下,自动分时分动器的壳为中间对开式,前壳体上装有一齿板,它可与行星齿轮总成的齿圈相啮合。分动器输人轴以输入齿轮轴承支承在壳体上,并以内花键和变速器输出轴相连。后输出轴一端以轴承支承在输入轴后端孔内,另—端以轴承支承在箱体后部输出轴轴承座上,以外花键与传动轴相连。后输出轴以花键上的啮合套与行星架齿毂配合,接合套在拨叉的拨动下,可以与中心轮和行星架齿毂上的接合齿相啮合。后输出轴上还装有惯性同步器。四轮驱动链轮以轴承支承在后输出轴上。前输出轴两端用两轴承分别支承在前、后壳体上,前端以花键与前传动轴相连。
参考文献
1 郭立书,葛安林等著. 电子控制最佳扭矩分配4WD系统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02年6期
2 刘志东,孟刚著. 非对称式行星齿轮分动器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年2期
3 桂健生著. BorgWarnerl371型分动器的技术特点及维修. 轻型汽车技术. 2003年9期
4 陈明贵著. 切诺基NP207型分动器故障分析与排除. 实用汽车技术合刊. 2003年9期
5 崔海梁,吴社强,王树春著.延安SX2190型越野车分动器及其使用. 军用汽车管理. 2003年2期
6 宋进桂. 进口丰田汽车结构图解与维修规范.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9-141, 427-430
7 刘惟信. 机械最优化设计. 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8-96
8 汽车工程手册一设计篇.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115-118.
9 机械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44-161
10 周大森等. 汽车电控原理与维修.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55-63
11 葛高庭. 北京吉普切诺基维修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75-84
12 栾琪文. 最新汽车电控元件位置图集.2004: 585-586
13 陈有方. 汽车原理及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8-58
14 赵学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43-87
15 (美)斯卡沃勒尔. 王锦俞等译. 汽车构造原理与维修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33-39
16 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编委会著. 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2002: 37-183
17 Thomas Kalling. Organization-intern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2003: 115-126
18 John Fenton. Handbook of Automotive Powertrain and Chassis Design. Lond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ublishing, 2000
19 Sherif M. Amr, Ashraf N. Moharram. Repair of brachial plexus lesions by end-to-side side-to-side grafting neurorrhaphy: Experience based on 11 cases. 2005: 126-146
20 Hassan Hamdy Noaman, Anis Elsayed Shiha, J?rg Bahm. Oberlin's ulnar nerve transfer to the biceps motor nerve in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Indications, and good and bad results. 2004: 182-187
21 Liu Weixin, Ge Ping, Li wei. Study of Optimal Matching Betwee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Eng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1990-,AMD-Vol.108. The winter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ME,Dallas, Texas,Nov.25~3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