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c朱熹的四书集注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4东西方先哲在对道德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高度重视道德的有( )孟子 董仲舒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a b c d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6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7.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8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9.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点。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a考据、求真 b求真、鉴戒 c鉴戒、陶冶 d陶冶、考据10.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11.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12.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不可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 a否定了神的存在 b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1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14.启蒙思想之所以称为“启蒙”,其主要原因是( )a、它批判蒙昧主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b、它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它提倡“三权分立”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d、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相似,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二者对待宗教和神的态度不同b.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 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d.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16.中国文化概论载:“伏尔泰将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二人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不包括( )a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封建特权 b借助孔子思想来抨击等级制度c借助孔子思想来构建和谐社会 d借助孔子思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7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18. 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187人,明史则收入了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这反映了( )a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 b妇女地位较大改善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19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2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2.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他的最美好的声名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社会契约 d间接民主23.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者更是多达60多万人。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他著有纯粹理性批判a b c d24近代一位英国法官曾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的是(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25.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薄伽丘 c.康德 d.马丁路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材料二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材料三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朱熹集卷一百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2分)。(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8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4分)27(18分)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李贽的思想语录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材料二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三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并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这句话的理解。(4分)(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8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