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doc_第1页
第五讲 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doc_第2页
第五讲 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doc_第3页
第五讲 议论文中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第一节 如何运用论据选择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论点,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1难以选择真实的论据,影响证明的可信度。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就自己编造,不是小明怎样,就是小刚如何,方便顺手,可是不难看出,小明小刚都是假造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就靠不住了。要突破这个难点,可运用从课文采珠的办法,即在课本中寻求论据,包括语文、政治、历史等各种课本,甚至理科课本,其中的论据都是真实的,人们用来也都熟悉,可信度就会大大增强。2难以选用新鲜的论据,影响证明的说服力。如有的同学一用论据,不是张海迪就是雷锋,不是鲁迅就是华罗庚,他们的事迹虽然也都是真实的,也很典型,但他们的事迹距离今天至少有十多年了,你用他用我用,未免显得有些陈旧,更不能把他们当做万能论据。要突破这一难点,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用新近发生的人和事为例,这就要留心近期的报刊和影视,吸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我所用;二是即使想用一些陈旧的人和事,也要更新角度,或选用那些名人鲜为人知的事迹来做证,同样可以产生避陈就新的效果,例如华罗庚习惯方面的事迹,鲁迅与人友谊方面的例子,就比较新颖了。例子 作文题目:成功来自勤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勤奋的结果。(提示1:以名人名言点明宗旨,开门见山。)李时珍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欲摘取皇冠明珠的事迹,已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诱人成就不也是靠勤奋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奋的最有力的见证。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来自她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岁,习作草稿已堆得与书桌一样高时才发表了震动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无数事实不容置疑地证明了成功来自勤奋。(提示2: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迹论证中心。这四人中,有男有女,有自然科学家也有社会科学家,涵盖了古今中外。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可见作者选材的艺术匠心。)(提示3:反对观点设得好。天赋不佳的爱迪生的成功及其对成功经验的总结,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或许有人会说:“成功要靠天才,天生愚笨的人再勤奋也成不了大器。”其实不然。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未因天赋不佳而自卑,通过顽强的勤奋学习,以1000多个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到底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用自己一生的经验给“天才”所做的正确解释。相反,一个人若不勤奋学习,天资再好也无法取得成功。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会作诗,聪明过人,号称“神童”。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整天随父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泯然众人矣”。(提示4:对反对观点进一步反驳。方仲永与上段的爱迪生,一反一正,鲜明对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提示5:引诗作结,篇末点题。遒劲有力、干净利落。)解题思路:本文除开篇简洁、首尾呼应、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等优点外,在选材、组材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第一,选材典型。作者选用李时珍、陈景润、居里夫人和莫泊桑的事例是有其深意的。这四个人,性别涉及男和女,地域涉及中和外,时间涉及古和今,专业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事实,论证了中心论点的不可辩驳。第二,组材精当。本文选用的事例涉及到李时珍等六个人,但毫无堆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对这些材料作了精心处理。不仅侧重他们勤奋的一面,使之与中心论点相吻合;不仅通过精心设计,使这些材料有的用于正面论述,有的用于反面批驳,取得正反事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而且通过先立论后驳论的安排,使论述做到了逐层深入。文章强大的说服力,收益于选材的典型和组材的精当。命题意图:点拨运用论据的方法。1 论据要真实论据是证明论点所用的事实和道理,任何一篇议论文,只有用充分的论据去证明论点,才能使人信服。所以,论据一定要真实,虚假的论据是无法证明论点的。例如,有位同学在谈尊敬老师时,用了这么一段论据:“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像我们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老师,还有历史、地理老师,他们为了教好书,一年360天,从早到晚,一直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备课就是改卷,”这个论据就经不住推敲、分析,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样的论据不但不能证明论点,反而会损害论点。论据虚假往往是由于同学们在引用时不辨事实真假,随便引用,或者任意夸大、缩小事实本身,或引用理论“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而造成的。如同学们在“谈爱国”时,有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誓言,屈原以他的爱国行动实践了他的誓言。”这里把顾炎武的名言说成是屈原的话。这样,论据就失去了真实性。另外,有些同学在证明论点时,引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来作为论据,这也是造成论据虚假的原因之一。要做到论据真实,关键是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章中运用的论据,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事实,对于没有把握的论据,要经过认真的考核以后再引用,切忌凭着主观想象,随意编造论据。2 论据要典型同样一个观点,如果用一个一般的和典型的论据分别去证明,那么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因为典型的论据最具有说服力,最能够证明论点。什么是典型的论据,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最能证明某一观点的事例。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往往不典型、不充分,使文章出现论据无力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论据不典型呢?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选用的论据抽象空洞,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事实依据。这是初学议论文写作时经常出现的毛病。例如,在论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说:“坚持就是胜利,比如有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往往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年;有的工人,为了搞出一项新发明,苦苦摸索10多年,”这样的论据就非常空洞,只是“有的”、“有的”,没有具体的例子,这样的论据当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其次,论据不中要害,不能充分证明论点。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喜欢堆砌论据,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证明论点,其实并非如此。有位同学在谈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时,列举了这样四条理由;“第一,要写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第二,我国有大量的古籍,要读懂它们,必须学好语文。第三,跟外宾交谈,用词造句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国家声誉。第四,我们平时免不了写信,没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就会文理不通。”这里虽然列举了一大堆,但都没有击中要害,似是而非,论据显得苍白无力。第三,举出的论据只是个别或偶然之事,不具有典型性。同学们在证明论点时,运用的论据如果不是人所共知的,甚至只是“我”一个人所知的事实,这样,文章也会平淡无力。要克服这些毛病,使论据具有典型性,就要多下工夫,平时注意搜集材料,读书看报时,看到有意义的事就把它记下来,分门别类地保存,这样日久天长,便会有充分的贮备,那么在写文章时就能“择优”而用了。另外,在证明论点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但不是堆砌论据,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来选择论据。3 论据要新颖在论据的选择上,也讲究“推陈出新”,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许多人都用过的论据,总是老生常谈,即使文章写得文理通顺,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家秦牧曾经说过:“选材要抓住事物的尖端部分,好比一颗菜,要摘最嫩的菜芽炒肉丝,才上味。一般材料只能炒出一般的菜,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同样,论据的选择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那些新颖、典型的论据,才能“炒出佳肴”来。4 论据要和论点相统一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这种关系不能改变。一个论据无论多么典型、真实和新颖,只要和论点不统一,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好论据。第二节 教案论据的运用一、训练要点论据,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论据,可以分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等。“事实胜过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使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 (二)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特别是那些内含丰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斟酌。有时,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脱节。(三)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四)用事实论证还要注意对事实的分析论述。不能只是将事实一摆,事例说完就完。还要进行分析论述,事例才能更有效的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这样的言论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用为论据,也能有力的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用道理论据,要注意所引语言与论点的一致。还要注意保证引言的准确,引文的内容及出处都不能有误。论据不真实、不准确,必定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用好论据的前提,是作者头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平时要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多读书报,注意准确地积累材料,还要特别注意强化自己的联想能力,打开思路,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联想的触角可以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各门学科学到的东西、报刊电视上得到的信息、耳闻目睹的生活事件等,能证明论点的尽可挑选。要激活思维,才能进入一个较自由的写作天地。二、作文题目1 一九八四年,一群俄国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的用“勤劳、智慧”等语汇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的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很懒惰。”请从这则材料中确立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2“我是一只被放在广场上的观赏鸽。早晨。我刚刚落脚广场,就被一只大手紧紧攒住,丢进了一个口袋。叫雪和点子跟我的命运一样“啊,他们把小雪和点子投进了一盆滚沸的开水。啊,那只大 手又抓住了我。我知道,我们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了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三、作文提示1作文题目(见上1)。提示:俄罗斯专家的话,表现了他们对待自己民族怎样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还是言过其实?这种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联想到什么?你是否联想到中华民族?你是否联想到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Z请你展开充分的想象,思考哪些材料可以证明已见,注意观点一定要正确、鲜明。2作文题目(见上2)。提示:可以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角度立论。要尽可能的多想些材料,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个人言行,群体行为,能证明论点的都可以提出备用;然后依据论点需要精选入文。四、优秀例文 劝君莫打鸟鸟类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鸟、保护鸟。每到春末夏初,正是鸟儿繁殖的季节。这时候,它们要大量捕捉昆虫来喂养幼雏。就是其他季节,鸟儿也要消灭很多害虫和有害的小兽。据解剖得知,啄木鸟、麻雀、喜鹊等鸟的胃里,昆虫占80以上。一只猫头鹰每天捕食5只田鼠,一只长耳鸟每天吃鼠4只。由这些资料可知:鸟类对于造福人类、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据报载:某国家南部的大农场,农民为了保护他们的小鸡,捕杀了大量吃小鸡的鹰。结果,田鼠失去天敌,猖狂起来,致使庄稼遭受了严重损害。那真的是没有远见、得不偿失的做法。鸟类对于调节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极其重要的。古诗“两个黄鸥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给我们描绘了令人神往的意境。鸟类装点着世界,美化着大自然。当你春季漫步于林荫小路时,有咽嗽的鸟鸣声相伴;当你夏日黄昏院中乘凉时,欣赏小燕子剪出的一树翠绿,你会感到生活到处充满了生机和乐趣。鸟类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爱护鸟类是我们的责任。劝君莫打鸟!【简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说理透彻,说服力强。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较宽的优势,运用大量具体翔实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来说明道理。文章引用四个方面的材料鸟类繁殖、解剖、报载、古诗,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扎实有力。最后又用形象化的语言把论点诗意化。结句“劝君莫打鸟”突出了文章主题,回应了题目,干脆有力。本文篇幅虽短,但论述充分,说明与议论、抒情兼用,语言准 确、生动,不失为一篇相当出色的文章。第三节 教案精选论据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选用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论据来说明一个道理。 教学重点: 选用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论据来说明一个道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讲述 选论据的要求:(可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 3 ) 1 真实性: 实有其事,真有其言。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字必须准确无误。 2 针对性: 针对论点,证明论点。 3 典型性: 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 二、台阶练习 1 如果要证明 贵在恒字 这个观点的正确,下面 10 个材料,哪些比较贴切?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各句含义,然后分组(逐项)讨论,得出结论 (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