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doc_第1页
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doc_第2页
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doc_第3页
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doc_第4页
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 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是发展社会学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试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和与其对应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对比,得出全球化是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划分的重要依据,并试从理论上阐述全球化过程与全球现代化历史分期之间的联系。一, 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的概念界定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在发展社会中,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化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化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民众理性化、社会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和整合等几个方面。据此,我们才可以大致将世界的部分国家划分为现代化国家和非现代化国家,才可能进行接下来的研究。二, 全球化决定全球现代化进程 本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美国,”现在却成为引领世界脚步的现代化国家,这本身就吸引更多人投入到学习、研究现代化的行列中。21 欧洲人向美洲移民源于欧洲内外交困,需要金钱和活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立是英国国内宗教、经济、政治、社会等矛盾的产物,也与英国同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争斗密切相关。非洲黑人被动移民美洲则是为解决美洲种植园劳动力问题和与欧、亚、非、美之间获取高额贩奴利润的三角或多角贸易分不开。美洲殖民地的建立既缓解了全球失衡,为欧洲人提供了购买亚洲产品的金银,又形成了新的供需矛盾,促成了新的全球失衡,迫使西欧部分国家在设法解决对东方贸易逆差的同时解决“重商主义”限制政策下向美洲和非洲以及澳洲提供武器和工业产品等问题。这种产业压力无疑是英国和西欧几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推动力之一。应当指出:这种压力当时的“工业大国”印度和中国都没有。移民将各自故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等一切带到了美洲,与当地的土著文明和生态环境结合,形成了混合的新文明。这种新文明产生于双向和多向的交流融合,既不是简单地“欧化”也不是完全原创的“美化”,而是“混合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多样共存,汇集了欧洲、亚洲(最初通过欧洲移民,而后是亚洲移民)、非洲和美洲文明精华的全球结晶。这个全球性文明移植和融合的过程是英属美洲殖民地和独立后的美国现代化的基础和特点:继承和发扬了全球不同层次的多样文明。因而,可以说:“美国”这棵新树的根须越过几个大洋深植于欧洲、非洲和亚洲,贪婪地从那里吮吸着从人种到物种和文明的一切养分,才得以茁壮成长。一句话,美国的“现代化”只是全球文明融合创新的过程的一个小小亮点。 独立后,美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并没有立即摆脱英国,而是更加密切了。18世纪末轧棉机在美国的发明使美国南部成为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原料基地。同时,英国禁止向美国出口机器的报复性禁令并没有挡住走私和英国移民凭记忆和经验在美国复制英国的技术、机器、工厂制度和管理方法。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工业在摆脱了英国殖民地时期“重商主义”限制政策之后的发展无疑乘了英国产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吸纳了英国/欧洲棉纺织、蒸汽机、冶金、机器制造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精华并改造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轧棉机、轮船和后来的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等许许多多发明创造。如果说,美国的诞生为全球产业革命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的话,那么,美国的“现代化”无疑得益于全球失衡的大势和英国/欧洲的科技发展。 欧洲各国的全球争夺和自顾不暇给美国的独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俄国等国有的忙于国内的政治革命和改革,有的忙于统一战争,有的卷入殖民地起义和对华鸦片战争等。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充分利用了有利时机以极为微小的代价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纳,从西班牙“购买了”佛罗里达,通过同墨西哥的战争获得大片领土,并从俄国廉价购买了阿拉斯加。美国顺利完成贯通大陆领土扩并通过内战解决了南北发展冲突,为重建时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美国在19 世纪末叶在经济上已经可以与欧洲国家分庭抗礼,但美国全球地位的改变依然有待全球失衡的机遇。20 世纪前半期以欧洲和亚洲国家为主战场的两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工业和整个产业结构现代化提供了决定性的机遇,美国成为大后方和生产基地,军火和军需工业拉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甚至一战后,美国在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大萧条从本质上看也是一次被动的经济自我调整和升级,在大破产的基础上资本进一步集中,产业结构重新整合,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这个积极结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军火和军需生产能力中不难看出。 全球失衡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全球功能:从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从陆地大国变为拥有强大制空和制海权的全球大国,从政治大国变为首领西方国家的霸权国家。两次大战中和战后逃亡和移居美国的欧亚科技和文化精英更使美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发达创新。这一切的“现代化”看上去是“美国的”,但实际上是“全球的”。美国作为功能载体汇萃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并发扬光大。二战后,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垒的冷战和局部地区的热战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的霸主地位,也强化了美国的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掌控资本主义世界的能力并从中获取了最大的一份。美国帮助欧洲复兴,支持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亚洲战略伙伴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除政治上和军事上这些国家和地区位于冷战前沿必须支持外,经济上美援的回报也异常丰厚,各国用“美援”购买美国军火、设备、技术和各种产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美国政治文化领域的现代化也是如此。美国的政治文化源于欧洲并在美国延续发展,故而美国启蒙思想家继承发扬了欧洲启蒙运动并将其思想精髓,结晶于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美国的两党政治和议会体制也承传于英国反对专制王权的成果并根据美国的国情加以创新。美国政治斗争,从独立战争、废奴运动和内战、民主改革和民权运动乃至当代人权斗争等等虽然具有“美国特色”,但从全球史的角度看,都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部分。正如英国的“现代化”一样,美国的“现代化”也只有放到全球失衡的大势中才能读解清楚。可以说,全球化造就了一个美国。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全球失衡的受益者,大势使然,全球文明共同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强大美国,使之成为当今这个全球文明“宠坏了的”儿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近代, 迄今已有百余年。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序幕, 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隆隆炮声中开启的。鸦片战争的失败, 使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 必须“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 长技” 就是“ 坚船利炮” 及其背后那庞大的制造技术。要挽救民族危机, 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必须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制造技术。由这一认识所导发的中国现代化在实践中的起动, 是洋务运动的兴起。自19 世纪印年代始到卯年代初, 历时30 年的洋务运动, 从“ 求强” 的意义上讲是不成功的; 但这30 年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现代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 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矿企业, 以及交通运输事业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标志着中国军事与经济现代化的起动, 是中国防卫型现代化和初始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甲午战败, 接踵而至的列强瓜分狂潮, 促使先进的中国人深入思考洋务运动“ 求强” 未能成功的原因, 认识到只求“ 坚船利炮” 是不能解救民族危机的。要使中国由弱败而富强, 必须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仿效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 全面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和军事制度等。于是有了资产阶级上层发动的以推进民主宪政为目标的维新变法, 中国政治现代化开始起动。这一历史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是为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 看到不推翻旧的落后的封建制度, 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的社会新制度, 中国就不能真正富强。所以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建立中华民国。这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大壮举。诚然,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结局都是失败的, 均未能成其正果, 但它们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动和进一步推进,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 无论是维新变法的改良派, 还是孙中山的革命民主派, 都看到和提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人的现代化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 其贡献是具有开拓性的。五四运动, 无论是作为以追求“ 民主” 与“ 科学” 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作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爱国政治运动, 都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转变起着别无他代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 经过五四运动, 全民族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观念有了显者的增强,以开放性、进取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现代化意识也大为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不仅有了真正能够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的阶级力量, 同时也找到了确实能够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的理论武器, 而且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够胜任组织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精英人才。所以, 五四之后, 中国现代化从指导理论、领导力量、方向目标和实现途径等等, 都有了完全的转变。正是这个转变,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才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中国由被动现代化转向主动现代化, 由旧式现代化转为新型现代化。中国作为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的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要实现现代化, 其先决条件是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政治统一、国家解放和人民民主。而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均未实现, 因此中国一直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自1 92 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核心领袖的中国共产党,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领导中国人民址过20 多年的浴血奋战, 推翻了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了腐朽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 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统一、国家解放和人民民主。从而扫除了长期阻碍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主要障碍, 取得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权力。这一权力的取得,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它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之, 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19 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 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196 4 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进一步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远景规划的宏伟蓝图。为了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地探科这一探索有一系列重要而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在理论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但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 是沿袭老的路子还是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邓小平明确指出, 要实行改革开放,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全新的现代化由此起动。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 党认识到除了要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外, 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共十三大明确规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表明我们的现代化绝非是仅追求经济增长的现代化, 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体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1992年邓小平又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谈话, 提出必须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样就使中国现代化的内容更为全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我国现代化的动力更为强劲, 发展的速度也更为迅速, 全民族企盼的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时期也随之到来。从以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对比得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观点:1,因为现代化占主导的西方方国家和处于被动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境遇存在很大的差距,本身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差异性,全球现代化我们只能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代表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最新成果的国家。2,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国家无一不得到外在条件,比如掠夺、援助等。而根据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现代化都是在外部大量援助的条件下实现的。因此可以说,本国的现代化不得不依靠外部条件,甚至在早期建立起的现代化国家大多都是建立在其余国家的贫穷、落后的条件下的。三, 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分期本文主要采取不同发达国家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时间为划分依据。采取各个阶段不同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方式对全球现代化进程划分为资本积累时代、二战左右的现代化、冷战时期、冷战结束至今等四个阶段。1, 资本积累时代众所周知,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英国。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即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创造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货币财富。马克思认为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人民大众突然地并且强制地失去生活的资料,当作自由的、像鸟一样的无产者被投到劳动市场上来。农村的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英国资本积累过程的第一步正是通过“圈地运动”展开的。而后,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源泉之一。海盗掠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先导。为了满足对货币资本的需求,英国贵族支持商人和冒险家从事海盗掠夺活动,为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奴隶贸易也是英国资本积累的手段之一。从1680 年到1775 年英国人运送黑奴到美洲约有300 多万。17 世纪,一个黑奴在非洲的价格为25 英镑, 运到美洲可卖150 英镑,利润高达60 % ;18 世纪从非洲用50 美元买到的奴隶到美洲要卖400美元,利润高达800%。奴隶贸易的高额利润成为英国货币资本的重要来源之一。 英国正是通过野蛮的资本积累,造就出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而后,诱发本国的政治制度变革、科学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这样英国就基本具备本文第一段所指出的现代化条件,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纵观世界上绝大部分早期现代化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原始的资本积累才诱发本国现代化内部因素的养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些早期的现代化国家的内部因素比如科学、政治等方面的进步也进一步促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这一阶段作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是因为这些进行早期资本积累的现代化国家直接、间接的刺激才开启本国的现代化国家。第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是处于这些国家的直接的刺激才开启进行开启现代化进程的。第三,早期的资本积累也是早期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综合考虑,我将早期资本积累作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第一阶段。2, 二战左右的现代化 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是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从历史纵向来看,这一阶段处于原有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并利用其惯性,将新兴的现代化国家比如,日本、德国进行遏制。因为在历史上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这些所谓的法西斯国家原始资本积累的少,急于打破这种世界格局。 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日本现代化速度惊人, 成果斐然。经过殖产兴业, 在政府扶植下, 日本的工业及轻工业部门诸如钢铁、运输、纺织、矿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些部门里, 拥有日本最先进的技术、最丰富的人才和最雄厚的资金, 日本已经能够生产自己的成套车床、自己的军舰。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日本工业现代化突飞猛进, 成为日本经济现代化的特征之一, 这已经为广大学者所公认并一度热议。 1868 年, 各种力量在王政复古的口号下聚集在天皇周围, 倒幕派迅速击溃了幕府的军队。1869 年, 模仿古代律令制度, 中央设立二官六省( 后改为八省) , 二官高于各省。设立与太政官并列的神祗官( 后改神祗官为隶属于太政官的一个省, 与其他省并列) , 其目的是利用天皇的权威和古代祭政一体来加强新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日本摧毁了镰仓幕府时代以来的双轨制政府, 并已建立起新的统一国家。在紧急关头, 天皇又回到了政府的中心。这样日本在内部制度上得到了现代化内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的整合和分化。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 明治政府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力争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收回国家主权。日本政府积极、高效地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 推动日本现代化的迅速起步。日本是一个岛国, 日本民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有单一的文化传统, 危机感很强, 具有很强的内聚力。但日本人又具有外向性, 这一优点使它对外来新事物有较高的容纳能力。为了向西方学习, 求知识于世界0, 吸收和摄取欧美现代化成果, 日本明治政府首先于1871 年12 月派出了一个由右大臣岩仓具视、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等48 人组成的庞大使团, 对西方12 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行了考察。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评论说: 在国家最高领导班子里竟有一半之多的领导人去先进国家实地考察学习近两年之久, 这在日本历史上真可谓空前绝后。国外也尚没有这样的先例。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 使日本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此, 日本走上了全面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全方位地吸收资本主义现代化成果。在文明开化政策自上而下指引下, 日本大力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和管理方法; 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几乎是社会所有领域, 不惜高薪聘请外籍专家和人员; 大量派遣留学生、技术人员和政治官员出国学习和考察; 依照西方的教育制度, 建立比较完善的近代学校体制; 在生活方面, 提倡穿西服、吃西餐、盖洋楼、理洋发、跳洋舞等, 欧化热风靡一时。当然,在欧化热中, 日本全盘输入所谓西方文明普遍开花, 也曾出现过许多失误和偏颇, 但是, 明治政府很快对文明开化政策进行了调整, 根据本国国情, 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有选择的吸收和摄取西方文化并融合到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从而构成了奇特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杂交文化。在科学技术上, 日本吸收英、法、德等国的成果; 在政治、军事上, 日本侧重学习德国; 在思想上, 日本摒弃西方个人主义, 提倡集权主义和忠君思想; 在教育上, 把西方知识和本国精神相结合, 提倡和魂洋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日本特质文化对日本现代化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日本现代化诞生于独特的国际体系转换之中, 即它处于所在地区朝贡体系瓦解、西方条约体系拓展之时。19 世纪中叶, 开国后的日本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面临着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外国的侵略与挑战和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这种压力是一种十分不利的外部条件。但此时国际上却出现了有利于日本的外部环境。首先, 西方各殖民强国均处在对东方侵略的一个相对和平的微妙间歇时期。带头叩开日本大门的美国, 经过1861 年的南北内战, 不得不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南部的重建, 对日本抱有领土野心的北方强邻沙皇俄国, 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正忙于国内恢复和农奴制改革等繁巨的国内事务而无暇他顾; 法国则由于一面要积极准备与普鲁士的战争, 虎视欧洲大陆, 一面又陷入侵略墨西哥战争之泥潭, 分身不得; 至于列强中的主角英国, 由于1857 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沉重打击, 其军事力量严重削弱, 武装干涉日本力不从心。因此, 日本几乎没有遇到西方列强的阻力, 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国内的社会变革。其次, 从东方世界自身状况看, 亚洲正处于近代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期。1857 1859 年印度的民族大起义。1851 1864 年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是其主要事件。亚洲人民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 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列强的侵略势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亚洲人民的革命斗争, 牵制了西方殖民列强对日本的入侵,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对日本现代化的巨大支援。但是, 日本却在其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采取了以邻为壑的做法, 疯狂地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大肆侵略亚洲邻国。日本认为, 不能等待邻国的文明来共同复兴亚洲, 而应当脱离队伍, 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就是接待支那朝鲜的方法, 也不可因系邻国而特别客气, 必须依西洋人接待他们。由于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先于日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因此日后均遭到日本的侵略, 成为日本现代化所需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地。如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不仅把朝鲜变为自己的附属国, 而且从中国勒索了2. 3 亿两白银赔款。通过对中国、朝鲜的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 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真正充分展开, 工业革命迅速完成, 从而加速了日本现代化的步伐。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几乎每10年就向外发动一次征服, 每次征服都是亚洲邻国的灾难。可以说, 日本的现代化是伴随火与剑0的侵略战争而起飞的, 也是以牺牲邻国的民族独立, 推迟东亚的现代化为代价换取的。 本文将这一阶段作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第二阶段,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这一阶段资本掠夺极端升级,新兴的进行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比如德国、日本,已经不能完全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现代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了,所以不惜以发动世界大战的方式来争夺资本。第二,这一阶段因为世界大战的展开,打破原来的格局,日不落帝国陨落,美苏迅速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本身就是世界各国原来进行的现代化进程被打断或者变化。3, 冷战中的现代化 这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风起,出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其中,通过自己国家现代化进程而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屈指可数。本文选取这一阶段与我国密切相关的韩国为例来阐述这一阶段的现代化阶段。 韩国实现现代化的飞跃,不是本国内部的自然生成过程,而是在追赶先进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的。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对韩国实现现代化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是亚太地区冷战的矛盾焦点区域,北部和南部的对立,包含着资本主义政治力量与社会主义政治力量的斗争。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千方百计把西方的价值体系植入韩国,同时给予大量的经济支持,使美国成为当时南部对抗北部的靠山。国际社会的冷战摘烟也体现在韩国南北问题的斗争中。 而后韩国经历了张勉时期的改革,这次改革经济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素,韩国是封闭型农业国家,国内大部分人口进行农业活动。因此,韩国的现代化起步,应当从土地改革方面开始。这次改革于1947年提出的,1948年开始到1952年结束,历时四年时间。这次的土地改革方案是韩国历史上促进经济发展一次重要的决定。土改使地主经济严重削弱,自耕农数量明显增多。1970年,69%的农民完全是自耕农,24%是地主和出租土地者,悃农占7%。韩国土地改革造成的这种小农经营模式是农民拥有了土地,可以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经济上的富足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1949年和1950年韩国实现农业丰收,工业恢复并缓慢增长,为后来韩国经济腾飞奠定基础。第二,国家采取亲美态度,通过外援发展本国经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主要是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为了谋求东北亚霸权,担负起韩国灾后重建的重担。当时美国特派科技人员专门来到韩国负责经济发展的相关计划与执行,组成专门的考察团队,制定适合韩国恢复经济的发展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当时,韩国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受援国。美国的援助不仅缓解了农业困难,而且还使韩国因为得到军事援助而减少了军费幵支,这使韩国在极端因难的情况下能够积累起一部分投资资金。第二,李承晚时期确定了进口替代战略。从外部环境分析,美对于韩国的援助目的是克服混乱,渡过危机,稳定经济,恢复生产。美国在军政3年期间,约向韩国提供了 4. 6034亿美元的无偿物资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幵始重?新规划对韩五年援助计划并达到以下目标是:为不再需要外国的援助而建立资本货物生产工业基础,其重点是发电设施的扩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