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主备:蒋福祥 审定:曾琪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二、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和外部各圈层的名称。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之间的分界。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外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4应用资料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超前预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_,B表示_。(2)特性(3)波速变化a在地下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_。b在地下2900千米D处:A波_,B波传播速度_。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的变化。(2)界面:图中C为_,D为_。(3)圈层:由内向外EF为_,G为_,H为地壳。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_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外部圈层:_、_和_。2各外部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由_和_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_和_。(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_圈层,处于_之中。(3)生物圈:是地表_及其_的总称。答案:横波纵波幔固体快固、液、气增加完全消失突然下降传播速度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核地幔上地幔岩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气体悬浮物氮氧连续但不规则循环运动生物生存环境【课前热身】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 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答案 B2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都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解析:D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纵波速度明显减小。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界面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故纵波先从震源传播到地面。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温的垂直差异 B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的变化C地震波速度的垂直变化 D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变化解析:C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和应用。在地震波的性质和特点中,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物质变化而变化。【典例解析】【例1】 下图中M群岛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之一,2011年3月初,该地发生强烈地震,并诱发了巨大海啸,据此完成(1)(2)题。(1)地震发生时,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鱼都会感到()A由上下颠簸到前后摇晃B由左右摇晃到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2)若图中群岛发生火山喷发,岩浆来源于()A莫霍界面上部B古登堡界面下部C上地幔顶部D地核内部解析: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会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引起水平晃动。飞鸟和鱼分别处于大气和水中,只受纵波影响,岩浆的来源地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答案:(1)C(2)C【例2】 读地球的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现象与其所在圈层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幽林鸟语甲B狂风暴雨乙C洪水、海啸丙D桂林山水丁、乙(2)对甲丁各圈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圈层可缓解地表昼夜温差B乙圈层与其它圈层界线分明C丙圈层物质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D丁圈层由不同类型的岩石构成解析: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判断甲为大气圈、乙为生物圈、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第(1)题中,幽林鸟语、狂风暴雨分别对应生物圈和大气圈,桂林山水对应岩石圈和水圈,洪水、海啸发生在水圈中。第(2)题,生物圈与其它圈层无明确界线。答案:(1)C(2)B【自主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慢C在莫霍界面,P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D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解析:S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A项不对。P波传播速度较快,所以B项也不对。在莫霍界面,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所以C项错误。答案:D2地震发生时,下列各地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最迟的是()解析:A在青藏高原,地壳厚度最大,莫霍界面最深,接收到地震波最晚。答案:A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答案:A4从地壳到地心()温度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快ABCD解析:由地表到地心,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波速在两个不连续面的变化不同,故B项正确。答案:B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幔的厚度最大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解析:地幔的厚度小于地核,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比地壳快,软流层在岩石圈下面。答案:D读下图,完成68题。6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属于内部圈层B属于外部圈层C圈层密度最大D圈层物质在不断循环更新答案:B7圈层的主体是()A生物B各种岩石C海洋D冰川答案:C8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ABCD答案:A9、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C先晃后颠 D先颠后晃解析:B地震波中的纵波能迅速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而横波仅能在固体中迅速传播,所以在水中的人会明显感到上下颠簸。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1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1.D2.B由题干可知,地震波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大约2 900千米深处地震波的突然变化,证明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人们还可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矿藏等。二、综合题12、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a图中A表示_波,B表示_波。(2) 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M表示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其上下两层分别为_和_。(3)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_,该处称为_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_和_。(4) C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陆地上_的地区,而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_千米。答案:(1)横纵(2)莫霍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壳地幔(3)下降古登堡固态液态(4)高山高原1713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础入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5G网络的物联网连接性能优化
- 新型高强钢-碳纤维复合剪式支撑在极端荷载下的界面失效机理探索
- 新型纳米涂层在重质油分离塔冷凝器中的应用边界分析
- 新型环保型冷却介质对成型产品纯度与设备寿命的长期作用评估
- 数据驱动消毒液使用场景精准化与过度消毒悖论
- 数字化生产模式对传统刻字工艺传承的冲击与机遇
- 政策合规压力下跨国剪扩工具的多模态认证困境
- 拆装工具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强化设计标准重构
- 成本敏感型市场下阀片材料梯度设计与轻量化结构的创新实践
- 汽车客运服务合同协议书
- 热处理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稽核培训课件
- 制鞋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郑州市突发应急预案
- 2025广东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10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开笔礼校长致辞稿:执笔启智 向新而行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考试卷(附答案)
- 2025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模板)
-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