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安徽省肥西农兴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西农兴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为必修三第1、2单元。2、请在答题卷规定位置注明班级、考号和姓名。3、请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需上交答题卷。第一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这次阅兵式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说明( )a、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c、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持续增长有力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支撑;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和简化行政审批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b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d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3、2015年4月中旬,一位教师的辞职信被公布到了网上,信中的辞职申请很简单,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被网友疯狂转发,称其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申请”, 这句话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b.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 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4、2015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73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5、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时,就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b c d6、2014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及中国文明网先后对多家媒体宣传“好人365”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合肥日报成为地市级党报中为数不多的一家。合肥日报从2014年11月4日起开辟专门栏目,每天同步刊发一篇好人365专栏封面上榜人物事迹及一段网友微点评,并适时配发评论文章,与读者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向社会传播正能量。这表明(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报纸等新媒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素养需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 文化对社会有着直接的现实影响a. b. c. d.7、“孟母三迁”,孟子成为“亚圣”。下列能支撑这一说法的名言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听其言而观其行a b c d8、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a b c d9、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a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b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 d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10、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a b cd11、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部分的是()思想道德科学技术信仰语言理论a.b. c. d.12、2015年9月25日,安徽省2015年“世界食粮日和天下爱粮节粮宣扬周”流动方案发布,要求全省各地联合现实,当真组织宣扬周各项流动,内容包含“宣扬食粮出产、畅通流畅政策,遍及爱粮节粮常识,谛听农夫心声,挖掘进步前辈典范”等,本次流动旨在呼吁人们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使青少年自觉提高节粮意识。这说明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b. c. d.13、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将中国土司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7个项目。此前,我国为土司申遗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我国重视土司申遗工作,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是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是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该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a b c d14、2015年至2016年为中加文化交流年。中加举办文化交流年是因为,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需要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b.c.d.15、台上铜雀兴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台下是陶醉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中的欧洲观众,国家大剧院原创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远赴欧洲,再次在欧洲文化重镇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材料表明()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a.b.c.d. 16、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过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23.9%。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对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有决定性影响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a b c d17、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b.c.d.18、2015年 9月18日至21日,“裕丰花市杯”安徽非遗雕刻技艺大展在裕丰花市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展览以徽州四雕、杨氏微雕等21个非遗项目为展示主体,来自黄山、合肥等市县非遗项目参展,汇聚了安徽雕刻类非遗项目精华,全方位展示省内优秀非遗传承人采用传统题材创作的雕刻艺术精品,传承人现场演示部分传统工艺流程,并举办雕刻非遗知识专题讲座,着力搭建非遗学习、鉴赏、交流平台,让非遗走近民众,融入民众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a.b.c. d.19、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 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a bc d20.“唐园”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中国“唐园”落户泰国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泰国民众通过参观“唐园”,可以加深对中国园艺文化的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两国()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两国文化的趋同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a.b.c.d.2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22、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对待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忠实地全盘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研究、继承和弘扬其中的精华a.b.c.d.23、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b.c.d.24、2015年春节,抢红包成了老少皆宜的游戏。过年发红包、收红包,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寓意祝福和团圆。不管是传统红包还是微信红包,都是为了促进家庭和谐,为了促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传递。由此可见( )a.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c.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25、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说明()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 推动文化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b.c.d. 第二卷 非选择题(50分)26、材料2015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依据。(12分)27、2015年9月11日,合肥广场经典诵读第二季活动落下了帷幕,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八场活动覆盖了7个城区和1个主市民广场,覆盖范围更广,影响力也更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在中国应运而生。广场建筑、雕塑、民族艺术活动文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灵活性、普及性、容纳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寓教于乐。市民在参与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启迪感悟,因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1)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12分)(2)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特点。(8分)28、材料一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17个地级市展开活动,集中展出各地文化产品、文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创意十足,各具特色,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许多观众体验了风筝、年画、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材料二“凤舞东方”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凤凰形象在民间观念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象征吉祥的瑞鸟,民间也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吉祥物以凤凰的形象出现,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也体现了十艺节全民参与、文化事业百家争鸣的盛况。“凤舞东方”,将传统的凤凰形象化身为伸展凤翼、踏歌起舞的小女孩形象,又像一位可爱的小天使,新颖独特、美丽大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体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1)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回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重视文化创新的依据。(6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2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封线肥西农兴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座位号:政治答题卷第一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252=50)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二卷 非选择题(50分)2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重视人文阅读的重要性。(12分)27、(1)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12分)(2)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特点。(8分)28、(1)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回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重视文化创新的依据。(6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2分)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daccaaaac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ccbadddabd26、(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了这一道理。 (4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国家来讲,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 (4分)(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