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a科考做官b读书应试c专心从商 d终生行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中的诗是李时珍向父亲写的表明学医决心的诗,体现了其终生行医的志向。答案:d2下列关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编纂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b对药物的观察采取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方法c对各种药材的形状、产地的描述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d严谨治学,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后他又亲自修订了三次解析:本草纲目于1596年正式出版,此时李时珍已去世三年。答案:d32001年上映的电影詹天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詹天佑被耶鲁大学授予学士学位b詹天佑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c1909年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d詹天佑不支持保路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詹天佑生平重大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詹天佑不甘沉沦,一面支持保路运动,一面推动铁路建设。a、b、c三项均符合史实。答案:d42012年4月24日,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93周年,在他临终前的口授遗呈中,仍念念不忘未修完的铁路和培养铁路人才的未了心愿,那么,他事业未完的根本原因是()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b帝国主义的刁难c政府的百般阻挠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c三项都是原因,但d项是其根源。答案:d5如右图所示,李四光推翻了洋人的哪些断言()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中国贫油论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中国贫铀论abc d解析:是错的,外国人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是错的,外国人认为中国“贫油”而非“贫铀”。答案:a61992年7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列馆。假如某班同学参观该陈列馆的介绍的陈列品,他们可以了解()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分布情况第四纪冰川的成因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第四纪冰川对工农业生产的科学价值abc d解析:作为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是必须介绍和涉及的。李四光是我国冰川学说的开拓者,在介绍第四纪冰川遗迹时,陈列馆也一定会介绍老一辈科学家为寻找冰川遗迹、研究冰川遗迹所作出的贡献和体现的科学精神。因此,都是正确的。答案:d7李时珍、詹天佑和李四光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b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d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而李时珍生活在明朝中期,其成就是对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内容,与近代化无关。答案:d8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c量子理论 d相对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时间把握。生物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量子理论、相对论出现于20世纪。故a为正确答案。答案:a9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解析:“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也就是说,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行星运动规律的人,那应是牛顿。答案:b10下列关于牛顿的说法正确的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是建立在哥白尼、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出版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核心是万有引力定律a bc d解析:牛顿在了解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出版,他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三定律,阐明万有引力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到天文学中,从而确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权威性,其核心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答案:d11电影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影视作品,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a相对论 b量子论c牛顿力学体系 d太阳中心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答案:a12关于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包括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原理两部分狭义相对论包括相对性和等效原理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包括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广义相对论包括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4分,14题12分,15题12分,16题14分,共52分)13明清以来的中国科学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仍然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予窥其人,真北斗以南一人!博而不繁,祥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明朝王世贞材料二 “技术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博物,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建铁路。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和失败,绝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材料三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李君”指谁?他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詹天佑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相关因素。(4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勉励李四光“蔚为国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四光是否做到了?(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及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判断出“李君”为李时珍,然后结合其成就及影响说明。第(2)问由材料二概括詹天佑的精神。第(3)问结合教材来说明其成就、贡献。答案:(1)“李君”指的是李时珍。说明:他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增加许多药物和药方;按药性分类,其思想成为生物分类学的源泉之一;该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的巨典”,达尔文称其为“中国的百科全书”。(2)相关因素:科学态度严谨,有民族气节和爱国心,不计名利等。(3)李四光做到了孙中山的勉励“蔚为国用”,因为他是地质力学的创建者,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其地质力学理论和预见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四光年轻时候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李四光和夫人立即回国。回国后,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真是贫油国吗?李四光表示他能够为中国找到石油。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政府把一批犹太学者包括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爱因斯坦的几个亲人还被纳粹杀害在集中营里。二战中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战争后期美军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城市,这促使爱因斯坦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倡导科学家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1)材料一中李四光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结合史料说明回国后他怎样实现报国理想的?(4分)(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为什么离开德国?他对战争持有什么态度?(4分)(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发现李四光和爱因斯坦有什么相似品质?(4分)解析:本题通过史料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要把握李四光的爱国精神及成就。第(2)问可结合材料来解答。第(3)问带有开放性,应在总结前两问的基础上解答。答案:(1)回国原因:李四光怀有“科学救国”的信念和对新中国的希望;新中国邀请他担任政协委员。实现理想: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2)离开原因:受到纳粹分子迫害。态度:既反对法西斯发动战争,也反对将原子弹用于战争,主张世界和平。(3)相似品质:都是正义的科学家,都要用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进步事业服务。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明朝有一本书自1606年传入日本后,日本的科学界、教育界、医学界将它奉为至宝。传抄、改编、译刻、研究,历久不衰。仅16371714年,就至少被翻刻9次。他们称这部书“汇揽百学”。材料二中国近代有位工程方面的科学家曾说过:“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材料三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上的缘故。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还没有发现呢。牛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是哪本书?作者是谁?(2分)(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主要理由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中“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们的肩上”,列举两位对牛顿有重大影响的“巨人”。(2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曾有哪些重大“发现”?(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的时间和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可判断是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第(2)问的这段话取自教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詹天佑,主要的理由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是主持建成京张铁路。第(3)问列举一些早于牛顿且对牛顿有影响的科学家即可。第(4)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本草纲目;李时珍。(2)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张铁路。(3)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4)提出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算法;制作天文望远镜;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弹之父。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它是哈恩在柏林发出的,正确的解释是丽赛梅特勒提供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不会出现。爱因斯坦材料二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会将世界推向灭亡的边缘。材料三爱因斯坦对原子能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注意的是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忽视了它可能产生的和平作用。原子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它在医疗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它今后治愈的病人数目将赶上它能杀死的人的数目。”(1)依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不承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与原子弹研制的关系。(4分)(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建议制造原子弹和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例说明。(4分)(3)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在研制和使用原子能方面的基本态度。(6分)解析:第(1)问中的“原因”可依据材料一中“正确的解释是丽赛梅特勒提供的”等信息进行归纳,“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研制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共同目的”可结合材料二中“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等信息进行说明 ,“举例说明”应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可联系材料中“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等信息,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电塔筒水性面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火隔离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容储能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教师版-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讲义)
- 投资与资产管理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预测
- 美食文化节市场推广方案
- 防护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企业施工合同8篇
- 环卫公司劳动合同3篇
- 2025年度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预防交通事故知识培训课件
- 题型专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八大题型】(原卷版)
- 个人车辆租车合同4篇
- 宠物洗澡美容免责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二手乐器平台竞争格局-洞察及研究
- 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送气工配送管理制度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
- 名词性从句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