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_第1页
福建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_第2页
福建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_第3页
福建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_第4页
福建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一语文(实验班)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默写(12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 咏怀古迹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 , 。”(3)琵琶行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这样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4)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5)韩愈师说中“ , ”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相近。(6)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陈涉农民军武器的简陋。二、选择题(27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3分)a敕造(zh) 錾银(zn) 歆享(xn) 咀嚼鉴赏 (z)b新正(zhng) 凫水(f) 瞋视 (chn) 钗钏盥沐 (gun)c炮烙(lo) 窈陷(yo) 怯弱 (qu) 少不更事(gng)d嫡亲(d) 朱拓(t) 蹙缩(c) 罄竹难书 (qng)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穷奢极侈 锱铢必较 懵懂顽童 涎皮赖脸b开门辑盗 敛声屏气 沸反盈天 刚愎自用c明辨是非 东施效颦 文过是非 既往不究 d气宇轩昂 坐收鱼利 一射之地 糜糜之音4.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d阙是宫门两侧的台阶,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用心一也 (因为)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时)b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迷惘,茫然)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c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消除) 善假于物也 (借)d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凭借)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着)6下列句中与例句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a吞二周而亡诸侯 b人非生而知之者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执敲扑而鞭笞天下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外连横而斗诸侯 追亡逐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而耻学于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天下云集响应 吾从而师之a/ b/c/ d/8下列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关中之固,金城千里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b“四书”是明代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共称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c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不买舟东下,在夔州滞留两年写下大量作品,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和登高都是夔州之作。夔州之作体现了“杜陵有句皆忧国”的特点。d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状的坚决态度。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b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和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而大量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d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一个现代个人,他遵守公德,体现了一种情操,一种职业的操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做出选择的。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但是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如果把公德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实际是贬低了公德的意义。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比如说对于腐败,对于社会的进步,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你是否有足够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有这种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权。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在私人的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尤西林: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有删改)11. 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c.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讲权变,不讲原则,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关系伦理。d.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才会优先考虑公德。12. 下列不属于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a.国人在自己的亲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与人往来接触时常很精心,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让人看到孝顺甚至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b.离开亲人,与陌生人交往,当发生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件时,国人往往表现得很冷漠。c.国人在挤车、抢位子时,会觉得别人在挤、在抢,自己不挤不抢就吃亏了,表现出一种自保的心理。d.国人对待亲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具体权变伦理的表现。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代公德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对个人要求的无私,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这些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为内涵的。b.公德的本意是一种公共关怀,国人所说的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行为品质贬低了公德的意义,不属于公德。c.本意上的公德应该是自主地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国家重大事件的处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d.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遵守公共领域的规则,同时,不侵犯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是受到保护的。四、文言文阅读(18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伟,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读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终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籍闻步兵营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晋书阮籍传(有删节)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而喜怒不形于色 形:表现 b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赠送c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殆:几乎 d不怿而退 怿:高兴15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 者 以 告 籍/便 书 案/使 写 之 无 所 改 窜/辞 甚 清/壮 为 时 所 重b. 使 者 以 告 籍/便 书 案 使 写 之/无 所 改 窜/辞 甚 清 壮/为 时 所 重c使 者 以 告/籍 便 书 案/使 写 之/无 所 改 窜/辞 甚 清 壮/为 时 所 重d. 使 者 以 告/籍 便 书 案 使 写 之/无 所 改 窜/辞 甚 清/壮 为 时 所 重1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阮籍愤世嫉俗的一组是( )(3分)由是咸共称异 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举声一吼,吐血数升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a b c d1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阮籍志气豪放,任性不羁,博览群书,特别喜好庄子,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当时人们都说他痴,只有他的堂兄文业说他胜过自己,于是大家都称赞他。b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便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借此躲避灾祸。司马昭想为儿子向他女儿求婚,他不愿意,又不敢明确拒绝,便大醉六十日,使他不得言而止。c阮籍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经常驾着车瞎走,走到没有路了,便痛哭而返,又登上广武山,看楚汉相争的遗址,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18.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3分)(2)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3分)五、诗歌鉴赏(共6分)宫 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19. 你认为这首诗的 “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20. 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3分)六、现代文阅读(18分)乡村英文 韩少功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己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个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已无法澄清了。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已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21.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口语化。玉梅在坪前的指桑骂槐和金花在篱笆那边的尖声回击,其语言都有浓郁的乡村气息。b小说先写“英文事件”,后通过帮手的询问交代“事件”原委。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了悬念,使情节具有波澜。c小说插叙“花裤”和“看戏”这两件往事,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使玉梅对金花的误解加深,两人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d玉梅的公公是个明理而又寡言的长者。他的出现激化了矛盾冲突,在玉梅的内心掀起波澜,也促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e面对公公的“嘟哝”,玉梅欲辩不能,只好“捂住嘴”。她“愣”在那儿仔细思量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为之脸红。22. 小说着重刻划了玉梅哪些方面的性格品质?请结合情节加以概括。(6分)23.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删与不删,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7、 作文(60分)2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甲乙二人去郊游,甲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路边走边看,很是高兴。可是乙却选择弯曲的小路走,有时还要爬山坡,跨水渠,累得满头大汗。甲不解,问乙:“明明有笔直的大路你不走,偏走弯曲的小路,这是何苦?你看我轻松愉快,有何不好?”乙回答道:“走弯曲的小路看的景色多,看得真切,很有意思。” 你赞成甲的观点还是乙的观点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表明自己的立场,不少于800字。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一语文(实验班)试卷答案一、默写1.(12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二、选择题(27分)2.c( a敕(ch)、咀 (j) b正(zhng) c烙(lo)窈(yo) 怯 (qu))3.a(b开门揖盗 c文过饰非 既往不咎 d坐收渔利 靡靡之音 )4.d(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5.b(a暂:突然 c制:控制并利用 d坐:徒劳)6.d(例句“而”表修饰,a表并列 bc表顺承)7.b(:使动/:动词做名词/:形容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意动)8.a(a宾语前置句,其余的为定语后置句) 9.b(是宋代的朱熹)10. d (身无长物:指贫穷)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1. d(表述有误。应为“私人关系不能涵摄公共关系时,公共关系被放在其次的地位”。答题区间在原文第4段末句。)12. d(表述有误。应是“对人不对事”。见第4段。)13. b(上述行为品质也属于公德的范畴。)四、文言文阅读(18分)14b (赍:携带) 15c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16b(是写他才华出众。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 17d(表现他对历史或时事的感慨,并不能表现他的志向。)18(1)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凭借他赞成或反对什么而使他犯罪,都因为阮籍酒醉而幸免。(“因、可否、以”各1分)(2)阮籍虽然不拘泥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不拘礼教的句型、玄远、臧否”各1分)附:【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有时闭门读书,几月不出门;有时登山临(靠近、走近)水,整日忘记回家。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儿子向他女儿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凭借他赞成或反对什么而使他犯罪,都因为阮籍酒醉而幸免。阮籍听说步兵厨军营的人擅长酿酒,有储藏的酒三百斛,于是请求做步兵校尉。他不过问世事,虽然不再担任从给事中郎,却经常在晋文帝府中作客,宴会一定参加。晋文帝推辞做皇帝的时候,公卿大臣要劝晋文帝当仁不让,派阮籍写文书。阮籍酒醉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